2025年是汕頭經濟特區建立45週年。10月11日,由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改革開放走在前——廣東科創新氣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汕頭。媒體團走訪了汕頭科學城的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廣東群宇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在這三處地點,所見所聞,不再是傳統印象中的“僑鄉舊事”,而是一場圍繞“科技+産業+開放”的立體化創新實踐。
從“發論文”到“闖市場”

汕頭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 供圖 活動主辦方
走進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仿佛進入一個“成果超市”。從回收聚酯瓶製成的玩偶、環保型丙烷脫氫催化劑,到手持式透視拉曼光譜儀、納米化粧品,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是一條從實驗室走向産線的路徑。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選在汕頭做化工?”實驗室研究員、汕頭大學教授董正亞坦言,“這裡的優勢,一是硬體平臺好,二是制度軟環境更寬鬆。”
他在採訪中比較了高校與省實驗室的差異:“在高校,很多老師被文章、項目壓得喘不過氣,沒精力做産業化。而這裡,考核以産業化為導向,我們沒有太多約束,可以把大量時間花在創業和成果轉化上。”
實驗室對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很大。他介紹,“如果你孵化公司,成果轉化收益的90%歸團隊,單位只佔10%。”他所在的墨格微流科技公司正是實驗室孵化的企業,團隊持有大部分股份,這樣他們才有自主權和動力。
董正亞認為,推動科研人員“下海”的關鍵,在於“兩隻腳走路”:“一隻腳留在學術圈做技術支撐,另一隻腳必須邁進産業裏去。多跑企業、多參展,一兩年後,你就知道産業要什麼了。”

多層微珠包裹微流空技術成果
AI+傳統文化,走出“玩具出海”新路
在廣東群宇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一群“英歌舞機器人”正隨著鼓點起舞。這些以《水滸傳》人物為原型的機器人,臉譜、戲服、道具皆由積木拼成,卻能在AI驅動下完成複雜動作。

“英歌舞機器人”正隨著鼓點起舞
公司總裁陳銳烽表示,他們希望“用AI喚醒傳統”。他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多,但通過機器人,他們因為喜歡科技,反而主動去了解英歌舞背後的故事。”
群宇擁有170多項專利、500多個電子方案,近年來將AI技術與潮汕文化深度融合,産品多次登上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陳銳烽説,他們不僅是“玩具公司”,更是“AI+教育+文化”的整合者。
“我們不做底層科研,而是做AI的應用轉化。”他直言,“中國和美國在AI領域的競爭,最終不是比誰的晶片更強,而是看誰的産品被更多人使用。中國的製造業優勢一旦發揮出來,美國很難競爭。”
談及今年營收,他表示“略有增長”,並指出AI行業已進入“第二波賽道”:“純聊天類産品價值有限,現在更看重個性化、情緒價值。比如我們那只AI小狗,它會撒嬌、會跟你跑,情緒價值更高。”
從“圍海造地”到“數字出海”
離開企業,媒體團來到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域;如今,已成為擁有“四港”佈局的現代化新城。
“我們不是行政區域,是功能區,肩負著為全國探路的使命。”汕頭市東海岸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經營發展部副經理謝瑩介紹,試驗區重點打造“一區四港”:華南國際電商直播港、數字經濟港、大健康港、文娛會展港。
其中,“數字經濟港”尤為引人關注。謝瑩指出,汕頭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國際海纜登陸站和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城市,“國際海纜登陸站全國只有三個:上海、青島、汕頭,而我們的佔比達到52%。”
今年5月30日,試驗區啟動了粵東首個“跨境數字經濟産業園”,規劃900畝,首期243畝已建成。謝瑩説,這裡將構建“兩個基地、七大板塊”,推動研發、中試、孵化、産業化全鏈條發展。

汕頭市寰宇星鏈科技運維部主管蔡欣洵接受媒體採訪
在産業園的機房裏,汕頭市寰宇星鏈科技有限公司運維部主管蔡欣洵解釋了“數據出海”的流程。“企業提交工商信息報備,我們聯合運營商安裝新型專線,終端設備通過驗證後,數據即可通過國際出口訪問海外電商網站。”蔡欣洵如是稱。
被問及這是否屬於“翻墻”時,他明確回答:“這不是翻墻,這是合規的。”目前,該公司已服務600多家企業,以跨境電商為主,“他們需要訪問海外平臺做店舖經營和推廣。”
從實驗室的“成果轉化”,到企業的“AI+文化”,再到試驗區的“數據合規出海”,汕頭正在走出一條以“科技+開放”為雙翼的發展路徑。
45年過去,這個因僑而興、因特區而立的城市,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商貿優勢,而是瞄準“新質生産力”,在化學化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賽道全力奔跑。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説:“汕頭有産業基礎,有高校資源,缺的只是一個通道——而今天,這個通道正在被打通。”(文/圖 那月 孫卓)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