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從“簡易桶點”到“打卡點” 廣州垃圾分類投放點“成長記”
2025-10-22 18:09:4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2019年之前,廣州不少社區的垃圾桶設于住宅樓樓道內。“樓道設桶”雖然便利了居民就近投放垃圾,但也帶來了樓道臟亂、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彼時的廣州,仍受困于“垃圾圍城”,居民在樓道投放的垃圾大多未分類,加重了廣州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壓力。

  2019年7月起,廣州宣佈全面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措施。“樓道撤桶”是全面落實垃圾分類的關鍵步驟。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設于住宅樓樓道多年的垃圾桶,不足半年紛紛轉移至樓下;住宅樓的樓內環境因“樓道撤桶”而迅速提升。但不少投放在轉移至樓下時,仍然只是簡易桶點。

從“簡易桶點”到“打卡點” 廣州垃圾分類投放點“成長記”_fororder_圖片4

2019年,“樓道撤桶”後設于廣州一小區一樓的簡易投放點

  在廣州城管的指導下,分類投放點在外形和功能上持續優化。不少廣州市民養成了“家裏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的習慣。因垃圾分類制度得到落實,廣州在“樓道撤桶”實施兩年後的2021年,便實現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垃圾圍城”問題得到破解。同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同意廣東、香港、澳門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函。綠色、文明等理念,在十五運會和殘奧會籌備期間被貫徹落實。廣州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持續提升優化,不少投放點如今已成為所在小區、社區的“打卡點”,見證著垃圾分類這一文明舉措在居民間的養成。

從“簡易桶點”到“打卡點” 廣州垃圾分類投放點“成長記”_fororder_圖片5

2020年,垃圾分類投放點樣式

  民生科技文化協同賦能,投放點品質煥新升級

  越秀區黃花崗街淘金家園小區C區出入口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經升級改造後煥然一新。物業經理朱濤介紹:“2019年‘樓道撤桶’時,投放點功能簡陋、佈局分散,居民體驗差且分類準確率不足;後來小區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居民意見,將其升級為箱房式投放點。”

  如今投放點外墻設有“小分寶”吉祥物,配備通風除臭設施、帶雨棚通道,種有適配綠美環境的圍蔽綠植,新增智慧可回收物收集箱,鼓勵居民“能賣拿去賣”以便廢棄物循環利用。

從“簡易桶點”到“打卡點” 廣州垃圾分類投放點“成長記”_fororder_圖片6

越秀區黃花崗街淘金家園小區箱房式垃圾分類投放

  位於海珠區沙園街道廣船社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經升級改造後成效顯著。沙園街道環監所工作人員林燕玉介紹:“2019年‘樓道撤桶’後,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投放點‘從有到優’。”

  社區投放點從最初的兩隻簡陋垃圾桶,升級為半箱房桶點。2025年又改造為全箱房投放點,不僅整合投放與暫存區域,解決漏雨的舊問題,還配備消毒、排氣設施及洗手池。同時外觀採用黃色外墻搭配船舶圖案融入社區環境。居民陳妙儀錶示:“升級後的投放點設施更齊全,讓居民更願意支持垃圾分類。”

  位於荔灣區昌華街道西關大屋社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是一座模倣嶺南建築風格外觀的箱房式投放點。倣古的箱房外殼,內嵌具有感應式開啟功能的垃圾分類投放口。居民只需在投放口前輕揮一下手,便能開啟投放口分類投放垃圾。“除了感應式開口,箱房內還安裝消毒以及排氣設施。”昌華街環衛站工作人員黃佩珍介紹,投放點雖然有著倣古的外表,內裏卻充滿著智慧元素。

  “智慧裝備進社區,我們感受到老城市發展所帶來的新活力。”西關大屋社區居民羅鐵強表示,社區原有的投放點不僅需要居民“手腳並用”才能開啟,且外形體現不出西關元素。如今的投放點的“古今融合”,讓居民真切感受到“新時尚”。

從“簡易桶點”到“打卡點” 廣州垃圾分類投放點“成長記”_fororder_圖片8

荔灣區昌華街道西關大屋社區升級改造後的箱房式垃圾分類投放點

  緊鄰十五運會開幕式舉辦地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天河區黃村街道中海康城小區,在賽事臨近之際,既洋溢喜慶氛圍,也因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增添時尚活力。康城社區居委會主任吳絢介紹:“原有投放點是腳踩開關式,老人小孩使用不便。”為此社區一方面優化原有投放點管養,另一方面加強對居民分類宣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區一處投放點獲評為廣州市生活垃圾“星級投放點”。該投放點今年更升級為天河首批全息投影控制開關投放點,居民點選投影上的垃圾類別即可開啟對應投放口,既解決投放不便的問題,還能引導居民確認分類正確性。投放點電子屏還可切換垃圾分類或體育相關的宣傳內容,強化宣傳教育。區別於傳統的腳踩手掀和感應開口,投影開口助力明確垃圾類別,電子屏宣傳也能提居民投放垃圾需要分類。

  持續推進垃圾分類投放點設置及品質提升工作

  自2019年落實“樓道撤桶”以來,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持續推動全市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品質提升工作。

  據悉,從2019年至今,廣州城管積極指導廣州各區、各鎮街、各社區按照地面硬底化、雨棚、標識牌、燈光、洗手池等“五要素”標準,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截至2025年10月,6年間全廣州已創建1.55萬個標準化垃圾分類投放點。

從“簡易桶點”到“打卡點” 廣州垃圾分類投放點“成長記”_fororder_圖片9

垃圾分類志願者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

  在滿足市民投放需求的同時,廣州城管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投放點“從有到優”工作。鼓勵各區、各鎮街、各社區在投放點設置時做到選址、建設、功能品質化;在保潔、作業、分類成效方面做到精細化;在作業人員崗前培訓、上崗服務、投放指導方面做到精心化。按照品質化、精細化、精心化的原則,自2020年以來廣州城管推動各區、各鎮街、各社區分批建設3000個“星級投放點”,讓“星級投放點”起到宣傳、督導、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所有投放點整體提升,以良好的投放環境促進市民分類投放習慣的養成。除了“星級投放點”,廣州城管近年來還以“環境友好、投放友好、作業友好”的原則,將2500余個投放點升級為箱房式投放點,讓市民分類投放垃圾時免受日曬雨淋之苦,提升暫存垃圾的密閉性,讓投放點與社區周邊環境融合。

  據了解,廣州城管後續還將繼續指導廣州各區、各鎮街、各社區做好定人、定崗、定責和巡迴保潔的“三定一巡”制度,創造更乾淨便捷舒適的投放環境,增強市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獲得感、幸福感。(文/圖 成廣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