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4個爸爸受不了班級微信群創辦家校平臺

2017-08-16 10:50: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4個爸爸受不了班級微信群創辦家校平臺

  畢業于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的4個高知爸爸,約在一起創業了。他們的共同目標是——讓家校溝通變得簡單些。

  卜江就是這群爸爸中的帶頭人,也是傳奇經歷最“狗血”的一個。2014年9月1日,是女兒入讀小學一年級的大日子,這天如今被卜江定義為“發生重大事件的日子”。他循著小時候同學們給他取的綽號,快速走上一條全職創業的道路——撲通一聲,跳進了江裏。

  120天收老師180條消息,是什麼感受

  9月1日,卜江加入了好多個人數巨多的微信群。有老師建的班級群,有不包括老師的班級家長群,有年級家長群,有年級通知群。

  這些群平均每天能更新幾十條信息,而大多數信息都是無用的。卜江粗略統計了一下,在入群的120天時間裏,他總共收到了老師發出的180條消息。而要看一次老師的消息,他要“爬樓”很久。

  一開始,卜江像大多數家長一樣,選擇沉默、忍耐。直到有一天,他産生了強烈的“做些什麼的”想法。

  這天,學校臨時安排學生排練節目,下課時間從下午3點調整到3點40分。老師在微信群、QQ群發了通知,也通過短信、電話等形式,告訴了一部分沒有回復的家長。而卜江的母親,儘管也在群裏,但因為刷屏太快,壓根就沒看見。

  那天下起了暴雨,老太太在風雨中愣是站了半個多小時等孫女,回家後大病一場。

  幾天后,卜江找到班主任王老師,認真地跟她談了一回,“老師您有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如果你也覺得不行,那我試試做個小平臺?”卜江是一個IT男,他和朋友們開辦了一家軟體製作公司,IT男的既定思路是——明明可以用簡單的IT技術解決的家校聯繫問題,為啥一定要老師像24小時“客服”一樣,逐個溝通?

  “老師到各種群裏發通知,也要耗費很多時間。有這些時間,她可以用來備課、看書、教書,幹嘛浪費在發通知上?”卜江説,班級群最開始建群時只有40幾個人,後來很快突破100人,“一個孩子6個家長,恨不得全都進群。每天不分晝夜跳出信息和問題。”

  卜江找到幾個一起創業的好哥們,一起開發了一款家校溝通App“曉黑板”。2015年6月8日,第一版“曉黑板”正式上線。它的第一批用戶,就是4個高知爸爸孩子的老師。

  “有點像拍老師馬屁的感覺。”卜江後來承認,第一版“曉黑板”並不算好用,只是先做一個出來給女兒的班主任老師“交個差”,“説實話,它只是我們公司開發的應用軟體中最小的一個,而且不掙錢。我自己有時用用都會覺得,一些功能並不太好用。”

  小業務“放衛星”變成主業

  出乎卜江意料的是,這款連他自己都不怎麼看好的App,竟然在老師們的堅持使用和推薦下“挺了過來”。公司每天都會收到很多有關“曉黑板”的建議電話,有人投訴“曉黑板”用著用著就會“閃退”,還有人打電話來建議“曉黑板”能不能增加一些其他老師需要的功能。

  這些電話,令卜江團隊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們只是把“曉黑板”推薦給了幾個熟悉的老師而已,怎麼會接到那麼多建議電話?跑到後臺,卜江傻眼了,這個完全沒有做過地推的App,個把月時間,竟然已經累積了3000多名用戶。

  IT男本能地察覺到,自己找到了一個巨大的用戶痛點,把這個痛點的需求滿足後,“曉黑板”或許可以把微信功能進行一種“場景分化”,直接把家校溝通這一垂直領域的人群“分化”到“曉黑板”上來。

  “從我們專業角度來看,這麼難用的軟體竟然有那麼多老師、家長在用,説明大家對它的期待很大。”這一次,卜江決定好好幹。

  一年多來,“曉黑板”在完全憑教師自願、口耳相傳的情況下,已經得到2000多所上海學校的老師自願使用,累計用戶80萬人。其中,40%為小學使用者,30%為幼兒園使用者,剩下的是初中、高中使用者,老師對這款軟體的使用頻率達到每兩天使用一次。

  迄今,“曉黑板”已經收到來自教師用戶的1萬多條建議意見,甚至有個老師“嫌棄”曉黑板的頁面設計不夠精美,直接給公司發來了自己設計的App介面。

  老師們在“曉黑板”上發佈通知,如果這則通知被家長打開,並且在家長手機停留數秒以上(説明家長閱讀過了),那系統就會自動告知老師;如果家長30分鐘內還沒有閱讀,系統會自動轉為短信通知家長。

  老師還可以通過“曉黑板”直接給家長打電話。過去一年時間裏,“曉黑板”免費為用戶發送了2581萬條短信,打了113多萬通電話。

  因為用戶反響極好,曾經不被公司管理層看好的“曉黑板”,一躍成為公司主業,並藉此一款App,獲得數千萬元融資。

  有所為,有所不為

  至今,卜江都沒有因為“曉黑板”的事,找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一個産品有沒有生命力,要靠市場來檢驗。”卜江説,自己還沒有想過商業模式,目前只希望做好兩件事,一是通過技術手段讓學校教育更加高效,二是用技術讓家庭教育更加科學,“不搞形象工程。”

  最終讓高知爸爸團隊決定徹底放棄其他業務,主攻“曉黑板”的,是孩子們的改變。

  有個英語老師讓孩子們利用“曉討論”語音功能,發佈自己的朗讀語音,收效極好。她專門給“曉黑板”發來信息,“很多孩子錄了好幾遍,挑最好的發上來,積極性全都調動了起來,孩子進步神速。”

  這名老師還在半夜給“曉黑板”發來消息提議,希望在“曉討論”環節增加點讚功能。因為班上有個孩子英語課從不開口,老師第一次通過“曉討論”功能聽到他的英語發音,“很想給這個孩子點讚!我要把自己種的小花送給他。”

  老師們的“可愛”超乎了IT男們的想像。

  上海靜安外國語中學的數學教師沈景在一次公開課的最後5分鐘,使用了“曉黑板”軟體。她讓同學們通過學校發放的IPad加入“曉討論”,大家把同一個問題的答案發上來,老師現場點評,並通過學生投票選出前三名。

  課後,沈景激動地拉著卜江的手不放,“你知道剛剛頒獎,為什麼掌聲那麼激烈嗎?”

  卜江耷拉著臉回復,“是因為你事先排練好的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第三名這個女生,平時數學成績一直不好,全班同學都在為她鼓掌,她自己都感動哭了!”沈景後來告訴卜江,這個原本看到數學老師就逃的女孩,此後成為數學課積極分子,那個學期的期末考上,她的數學拿了A等。

  這件事令IT男們震驚了。“我們的産品,改變了一個孩子!”卜江激動極了,他們決定,停止公司一切其他業務,專攻“曉黑板”。

  有些事即便“看上去很美”,IT男們也不幹。比如,增加題庫功能,讓學生可以直接通過軟體做題,讓老師可以通過軟體改題並統計。

  “投資人、家長、老師都提過類似這樣的建議,但我們不想這麼做。”卜江説,讓家庭教育更科學,是團隊的初衷,團隊裏4個爸爸的孩子都是“零基礎”上小學,從沒逼孩子刷過題,“如果有了做作業功能,老師改題方便了,家長檢查作業方便了,那老師會不會佈置更多的題讓孩子做?”

  卜江説,“曉黑板”的初心,是為了孩子,而不是“利用孩子”。未來,“曉黑板”還會增加家庭教育講座、科學育兒手冊等內容,幫助家長“學會科學教育”。(記者 王燁捷 )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