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實用主義外交政策的英國向來敢為天下先。在參與“一帶一路”合作上,英國曾經創下多個“第一”:第一個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第一個向亞投行特別基金注資。
英國地處亞歐大陸最西端,雖有束縛與阻力,但它完全有可能打造成為西方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樣板間”,這將是對該倡議“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最好的展示與詮釋。
可以説,英國是“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夥伴。從政府層面來看,英國完全可以在“一帶一路”合作上與中國實現發展戰略對接。不久前,英國新任外交大臣傑裏米·亨特訪華時,與中方官員就“一帶一路”合作進行了重點討論,雙方探討商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和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將合作意願轉化為具體文件,不但可以推動雙方“一帶一路”合作早日産生成果,還可以為其他西方國家參與合作做出表率、提供路徑參考。
從企業界層面看,中英也可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挖掘金融、法律、創新及三方合作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在繪就“大寫意”後,更需要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用一個個具體合作項目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我曾經參訪幾位英國商界領袖,他們對“一帶一路”倡議十分關注,並認為英國在參與“一帶一路”方面優勢明顯。
比如,“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中,不少國家都需要界定各項標準,例如承包、採買或是融資結構等,而在這些方面英國佔有優勢,在與中國合作或第三方合作時可以為制定標準提供經驗借鑒。
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沙遜勳爵告訴我,在工程技術、諮詢、設計管理、融資、風險管控等方面,英國可以提供一整套專業的服務方案,這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也是英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大優勢,英中合作可形成雙贏局面。
另一方面,在工程項目建設方面,英國與中國的關係並非是競爭性的,而是互補性的。中國在工程硬體項目方面有優勢,如果再加上英國提供的全套服務,兩者能完美結合。
此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型跨國項目推進過程中,伴隨著投資、貿易、金融、銀行業、運輸、海事等各種活動,不可避免地涉及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紛爭解決等複雜行為,會出現商業糾紛、訴訟、仲裁等問題,這就需要用跨國界的法律框架來約束與規範。英國擁有成熟的保險市場和健全的法律體系,“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許多國家,多年來使用的都是英國的金融與法律體系,這也成為英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優勢。
英國豐富的智庫資源也能為推進“一帶一路”提供建議。劍橋“一帶一路”國際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教授大衛·德克雷默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帶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如何構建全球領導力,提出能夠吸引追隨者的價值觀,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透明度保障與風險管控。(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