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韓俁):人工智能,亦稱AI,是當今科技界十分熱門的詞彙,無數專家學者為之癡迷;圖像識別,AI技術中的一大分支,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未來。這些詞彙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可能會有些陌生,但這些詞彙在生活中的應用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魚在水中游,了然不自知。本期環球專訪,我們邀請到了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先生,讓我們用三問揭開罩在人工智能技術之上的那層神秘面紗。
圖為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接受專訪(張世果 攝)
第一問:何為人工智能
“人工”和“智慧”,本身意義不盡相同的兩組詞,實則有一定共通之處。共通點其實就在於一句話“更像人工的智慧”,關於人工智能的概念,每個人的理解和闡釋都不盡相同,對於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先生而言,人工智能更多的體現在機器智慧化,而人工智能最終的發展狀態也很有可能會引領一個智慧機器人時代。
謝憶楠先生講到,以我們平常經常所使用的手機舉例,目前更多的是人類操縱手機去完成一定的工作和程式,而隨著人工智能不斷地前行發展,這種功能和身份定位有可能發生巧妙地變化,手機未來有可能從一個單純的執行操作者演變為可以進行自主決策執行的輔助者角色,從而更好地助力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類似的這種轉變在過去的四十年中我們也曾經經歷過,謝憶楠先生表示,目前智慧手機所能提供有關人工智能服務的階段相當於手機發展史中BB機的角色,而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智慧手機所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有可能升級到“大哥大”、“小靈通”時代,最終引領一個具有完全自主認知的機器人時代。
第二問:探索之路上有何羈絆
其實不論是對於人工智能公司而言還是對於相關領域專家來講,人工智能領域都是一大片未知的領域,就像是太平洋,一眼望不到邊際,而在這片藍海中前行開拓時,也必定會遇到一些羈絆與困難,而每當我們遭遇到艱難困苦時,我們唯一可做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千方百計尋求方法最後解決困難。正是在這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突破,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傲人的成績。
作為一家在全球排名靠前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在這方面也是深有體會。以人工智能的細分領域之一圖像識別舉例,謝憶楠先生講到,圖像識別其實就是機器視覺,利用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手段,將一段時間內發生的畫面以像素級的精準度進行識別、分析、分類,在減少人力參與的前提下,做到更加精準。而想要達到這種技術程度,其中所遇到的困難也可想而知,對此,謝憶楠先生表示,對於圖像識別領域而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有一個龐大的數據操作平臺來支持機器視覺系統,而這也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困難。他舉例到,在過去四十年的IT時代,不論我們發明生産多少種類的産品,我們始終沒有辦法將核心晶片技術掌握,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操作平臺,基於如此困境,曠視科技集結多方面專家和科研團隊,自主研發了國內唯一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引擎Brain++,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搭建了平臺,保障了技術的原創性。
實現技術突破看上去十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是困難重重,要想突破這些阻礙與困難,有時僅依靠技術也是不夠的,還需要企業精神來助力。對於曠視科技的企業精神,謝憶楠先生是這樣闡釋的:“曠視科技的價值觀可以提煉總結為八個字,即‘追求極致 簡單可靠’,‘追求極致’是曠視人做事的標準,即價值務實;‘簡單可靠’是曠視人做人的標準,‘簡單’即‘不設限’,各部門協調統一,通力合作完成工作,‘可靠’即對工作認真負責,勇於承擔責任。而正是由於‘追求極致 簡單可靠’的企業價值觀,使得曠視科技得以飛速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助力社會發展。
第三問: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人工智能何以助力社會發展
不論是技術突破還是科技創新,最終還是要歸結于實用性,就像是一個蘋果,無論削的多好看,最終還是要被吃掉。人工智能固然先進,但其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又可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對於曠視科技而言,這更趨向於是一個“邊界性“的問題,謝憶楠先生解釋道,實際上,在人工智能與具體行業之間會存在一個“邊界層”,對於這個“邊界層”理解的深淺就意味著是否可以進入到一個具體細分的行業。而人工智能本身並不會單獨存在,就像互聯網,只有在加一些行業的時候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和發展,互聯網如此,人工智能亦如此。他舉例道,作為人類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下班打卡可謂是再普遍不過的了,現在很多公司也都啟用了人臉識別打卡系統,這個系統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包含了諸多圖像識別技術,例如動態識別技術、模糊識別技術等,而這也是人工智能跨界與具體行業相結合落地應用的一個實例。謝憶楠先生表示,在“跨界”方面,曠視科技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十分突出,用謝憶楠先生他自己的話説就是“我們不會涉及每一個賽道,但我們會深入了解我們所涉及的每一條賽道。”
人工智能正在行進,技術突破日益增多。未來,人工智能路在何方,人類社會有何變化,夢幻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