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張會婷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幾年前在尼日利亞街頭看到的場景——曾經推著手推車沿街叫賣中國假發的非洲大媽,短短數年就在首都最繁華的商圈,坐擁5家假發店。
大媽是最早因代理中國假發而發家致富的非洲一代。如今,互聯網和電商的興起,新的“造富”機會擺在了非洲年輕一代的面前。
非洲女性三分之一收入用於買假發
近日,來自肯尼亞、迦納、贊比亞等非洲十國的青年現身中國河南小城許昌,造訪當地的假發工廠。被稱為“假發之都”的許昌,佔據中國假發出口的半壁江山。
非洲十國青年參觀許昌假發企業
雖然這是青年們第一次見到假發製作的全過程,但假發對他們尤其是非洲女孩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商品。
由於發質剛硬捲曲,生長緩慢且極易脫落,假發成為非洲女性的剛需,真人發製成的優質假發甚至被當地人稱為“黑金”,備受追捧。
“即使不買衣服也要買假發!”曾在非洲工作多年的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貝卡”)國際電商部總經理張會婷回憶道,幾年前自己的同事帶著一批假發登上去往非洲的飛機。不曾想還未下飛機就被搶購一空。
她表示,中國假發在非洲消費頻率高,消費週期短,非洲女性通常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打理假發。
阿裡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數據顯示,每兩秒鐘就有一頂假發被買走。非洲假發市場增速最快,呈現100-300%的飛速增長。
而國家海關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發製品佔全球發製品80%的份額,其中出口非洲13.37億美元,佔全球近四成,同比增幅超過20%。專家表示,非洲市場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發製品消費市場,擁有超過7億的非裔人口,隨著當地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非洲有望取代北美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假發消費市場。
非洲青年做假發代購日賺千元
強勁的需求催生了非洲假發行業的繁榮。
過去,那些最早拿到中國假發代理權的非洲人迅速脫貧成為當地的富豪。而中國假發企業對市場的開拓也為當地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據許昌商務局介紹,許昌假發企業僅在南非開設批發兼零售業務的店面就有120余家,尼日利亞200余家,直接和間接帶動30多萬非洲人就業。2003年起,瑞貝卡先後在尼日利亞和迦納開設工廠,一共雇傭了近6000名當地工人。這些工人月薪150美金,比當地普通上班族要高。
而今天,隨著電商對非洲市場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些懂互聯網並了解當地市場的非洲年輕人,正在獲得新的創業、就業機會。
非洲青年在許昌假發工廠車間現場錄製視頻
網購的流行,讓非洲髮廊的美發師開始從速賣通上購買中國假發並銷售給顧客。相比線下實體店,線上購買假發不但成本更低,而且往往可以買到最新款。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歌壇天后碧昂絲等名人同款假發,讓非洲髮型師們狠賺了一筆。
更有甚者,直接在臉書等社交平臺上做起了假發代購。
來自剛果(金)的莫迪(Monse Lase Elodie)是浙江工業大學留學生,剛到中國便嗅到假發代購的商機,時常往返廣州杭州兩地購買假發,她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創立了自己的假發品牌Kazuri,開賣三個月,就賺到了2000多美金,解決了學費和生活費問題。來自南蘇丹的彼得(Mourice Lujang Peter)雖然是一位男士,但找他海購中國假發的並不少。過去的十天裏,他已經賺了1600美元。
不過,從杭州往返廣州進貨,是一件吃力且高成本的事。莫迪希望,能通過像速賣通這樣的電商平臺,將更多優質的假發賣到剛果(金),進一步改變人們對“made in China”的看法。
還有一些,特地來到許昌做起假發電商直播。
贊比亞女孩Waka在速賣通上直播
健談的贊比亞女孩Waka即將從張家口某醫學院畢業,出於對假發的喜愛,她隻身來到許昌,成為速賣通上的假發商家Ali Pearl的直播女主。每天早上8點左右,她就開啟攝像頭,為大洋彼岸的黑人買家試戴假發。
酋長兒子想為家鄉婦女買假發
21歲的包小寶(Beentum Edmond)則有著更長遠的打算。來中國僅半年的他中文極好,之前在迦納大學孔子學院就讀,去年拿到全額獎學金來到浙江工業大學深造。
迦納某部落酋長兒子包小寶希望邀請中國假發企業去家鄉開工廠
包小寶是迦納部落酋長的兒子,從小和爸爸住在離首都七八個時辰的王宮裏。
此行來到許昌,他希望能把更優質的假發賣到家鄉去。“在我們那兒看不到這麼好的假發”。在包小寶看來,一些中國商人對非洲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讀,認為那裏貧窮落後,以至於當地售賣的假發相對低廉。“我們想要品質更好的,貴點沒關係!”
“我們那裏已經有地,已經有房子。”在許昌工廠,小寶多次邀請速賣通企業家到他爸爸的土地上開店開工廠。他説,由於交通不便,家鄉的女性要買好點的假發,都要到七八小時外的首都去買。他因此萌生了回老家開辦大型假發商店和工廠的念頭,希望用電商改變當地人閉塞的生活,與此同時,工廠也將讓更多年輕人就地獲得工作機會。(圖/王文濤 趙智舫 文/方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