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馮實 實習記者 周慶怡):2020年12月30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線上舉行。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獲得“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獲得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張亭棟、王振義、彭實戈分別在雲端發表獲獎感言。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主席、2020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鄧鋒,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何川分別在雲端致辭。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獲得“生命科學獎”
1932年出生的張亭棟在感言中表示,他將繼續發揮餘熱,為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更多微薄的貢獻。與張亭棟共同獲得“生命科學獎”的王振義在致辭中欣喜地表示,他樂於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和組織願意支持科學事業。此外,他提到,獎項與榮譽應該屬於科學團隊的所有成員,特別是年輕人。對他而言,享受人生的含義就是給病人解決問題,給年輕人做好教育。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彭實戈在感言中提到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項設立的價值,他認為這是未來科學大獎區別於其他科學獎項的突破。2020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肯定了倒向微分方程與非線性數學領域的研究工作,這對該領域的年輕人起到了激勵和鼓舞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據了解,自2016年創立以來,未來科學大獎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設立未來科學大獎的初衷是希望獎勵那些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激發全社會‘崇尚科學、崇拜科學家’的潮流。當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開始對科學感興趣,想去探求其過程時,科學一定會從一股小而美的清流逐漸蔚然成風,形成綿延不絕的‘大浪’。我們希望通過未來科學大獎,讓科學家得到尊重,讓科學精神得到弘揚,讓人類生活更美好,讓科學之光溫暖世界” 鄧鋒在致辭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