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劉積仁:軟體在今後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2020-01-08 11:59:2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王濤

  國際在線消息:1月8日,中國軟體産業最具影響力盛會——“2020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年會將探討在當前智慧化引領、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軟體驅動下的數字變革,推動經濟發展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以及工程教育計算機類專業認證發展趨勢等重大問題;探索軟體的進步和發展如何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演進,以及如何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等眾多焦點問題。

  大會現場,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劉積仁作題為“軟體的賦能時代”的精彩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大家早上好!

  十分高興參加這樣的會,特別是這次能見到好多年沒有見到的一些老院士,因為當時他們都是十分年輕、意氣風發、在我們科技戰線上奮鬥的一批人,很尊敬他們。另外,看到今天我們能夠如此規模地這樣的一個軟體産業還是十分感慨。因為我從創業那天經歷了中國軟體産業發展的過程。

  當時記得去深圳,看了一家軟體企業,當時有200人,我十分地震驚,我覺得一個軟體企業能做到200人真是了不起,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只有3個人。今天我們有如此大的規模的背後有一個事實是應該讓我們自豪的,就是我們建立了一個世界級的強大的信息的基礎設施。軟體從藝術走向構成,軟體從工業品、科研使用的平臺今天到了日用品,無所不在。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個過程應該對學軟體這個專業真是感覺到是一個幸運的選擇。這個專業你不需要改變,你只要堅持下來,吃飯是絕無問題的,發展也沒有問題,只要能夠耐得住寂寞,只要變革的過程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我認為和過去比這個行業還是剛剛的開始,我沒有看到軟體經歷過所謂的經濟週期,也沒有看到大起大落,如果有的話肯定是我們自己沒有選擇一個堅守工匠精神或者一種耐心。

  我們如果談到軟體的話,我想每個人都會感受,我們看到20年銷售領域,如果説我們今天支付的時代、通訊的時代,我們看到交通、醫療所有的這些背後都有軟體。我們很多工業企業的軟體元素遠遠超過像我們一個專業的軟體公司,很難分清楚這個公司是一個做軟體的公司還是拿軟體做業務的公司,我們是用軟體創造價值的公司還是出賣技術的公司,還是用軟體構造一個商業的模式,通過其他的模式來賺錢的公司。

  為什麼要提到這樣的問題呢?如果説軟體是一種技術的展現,那麼今天我們看到軟體在創造價值的路線上表現已經完全和我們想像的不同。我們過去做軟體試圖賣産品,賣license,賣服務,到今天看到市場上巨大市值的公司往往把軟體當成賦能的工具,所以我們看到軟體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用軟體如此奇妙看待這個行業,如果看成用技術換來價值的公司,用技術幫助別人發展的公司,今天看到更多用軟體表達價值,表達技術,或者用技術驅動應用的時代,所以我講一下對軟體賦能的認知。

  如果我們看到軟體能賦能應該看到軟體的進化,我上學的時候學軟體,大家以為我們是科學家。後來我們開始編程式,大家認為我們是藝術家,為什麼軟體是藝術,因為學軟體的時間長度不一樣,錯誤概率不一樣、成本不一樣,交付一個軟體不一樣,那個時候我們講很自豪,認為我們是藝術家。但是當軟體無所不在,滲透到每個領域我們突然發現軟體必須成為工程。當我們軟體安到汽車裏的時候,汽車出了故障根本沒有時間修改這個bug,客戶也不會讓我們維護這個軟體,因為客戶會退了這臺汽車。如果這個手機沒有上市之前已經做了發佈,你必須按期把軟體交付,不然會影響事先上市的計劃。所有這些都使軟體發生一個根本的變化,從藝術向工程的改變。

  我們開始知道軟體有度量,軟體需要規範式的説明,軟體也需要驗證,當時可能我們做那個時候做研究,我們做軟體的認證和驗證,就如何能夠把一個客戶的需求用一個形式化的技術給它描述準確,如何使計算使得這種規範是準確的,我們能夠自動編程,自動生成,經過大量長時間的努力,原因就是軟體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完全的工程。所以軟體沒有了藝術就沒有創新、沒有發展,軟體沒有工程就沒有普及、沒有大規模的應用。

  我們看到這個時代,我們開始賣技術,後來賣産品,賣産品可以賣拷貝,後來我們認為一個拷貝有生命週期的,開始賣服務,硬體不值錢的時候開始賣系統集成,然後軟體開始融合到各種行業裏面。這個時候我們再看到在今天軟體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而這個階段背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學計算機的,計算機背後有很多定律。比如説摩爾定律,我們看到計算成本越來越低,尺寸越來越小,我們看到記憶體的定律,存儲的容量越來越大。我們看到通訊的規律,通訊這幾年越來越便宜,速度越來越快,這幾大要素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數據的基礎平臺就是強大的存儲能力、傳輸能力和計算能力,所有能力加在一起使我們信息技術在應用上極大的普及。每個人不會因為使用信息技術而覺得那麼糾結。

  1996年東軟做了一個軟體,WAP就是手機上網的軟體。我們那個時候做試驗,手機如果用那個時候的速度上網,上一個小時可能一個季度的工資都沒有了,速度、通訊、記憶體,當時我特別喜歡收集大片,買了很多硬碟,準備退休的時候看裏面的電影,一個硬碟4G,我們家大櫃子都是這個東西,今天都變成小薄片了。我們看到這個過程中,它為我們從事數字經濟打下了一個堅定的平臺,第二個我們看到的數字公民,由於性價比高,手機終端開始有數字公民,大家用起來很自如,由於有了應用吸引了更多人在這個平臺的使用,中國也成為全世界數字公民最多的一個國家,我們數字公民的特點比其他的國家都極具有特色。

  另外我們看到所有行業和信息技術融合了,我們説任何一個軟體企業都是一個創新的企業,我們今天看到任何一個行業都變成一個娛樂的行業了,任何一個商業不好玩大家都認為這個商業不會有好的發展,當我們看到這些,看到今天的變化,軟體正在從技術走向賦能,賦能的原因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平臺,有了這樣的公民,有了大規模的融合。

  我們看到軟體正在成為商業的載體,任何一個商業都需要軟體,都用軟體使它更精準,更有效率特別是更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軟體在不斷創造一些新的資源,比如説創造人力資源,創造一些研發的資源,我們現在開發的效率比原來高得多是因為網絡上有大量可以復用的資源。我們工作可以24小時運行,是因為軟體正在創造那些數字的HR,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軟體在把時間,無論是速度、長度都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改變。

  今天我們看到這是一個商業有巨大平臺和生態的商業,這也是我們過去不可想像的,如果在十年前我們看不到這麼多平臺,這麼多生態,今天能夠融合生態,能夠通過連接創造一個生態已經是我們今天商業很巨大的競爭,所以今天的軟體已經不是技術,是一個互聯,是經濟、是新生活,也是實體。當然,軟體的本質還是需要扎紮實實的基礎。

  我們如果看到軟體是生活已經無所不在,這個領域裏面不斷在創造,今天我們看到APP,看到小程式,看到各種各樣軟體的表達方式,軟體如此之碎片化,能夠走到每個終端上,如此協同化、如此的計算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軟體體系的結構也發生很大的變化,使軟體走向生活。

  軟體創造了很奇妙的新的應用空間,讀書、聽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樊登讀書。過去用喜馬拉雅來讀書覺得太長,樊登是他先讀,讀完了給你總結,這一本書你就用更短的時間來聽了。這類的應用大家如果每一天在APP裏面瀏覽的話,你會充滿了好奇。

  東軟有一個大學,在成都,大家知道可能有一個公司名字叫小龍坎,做火鍋的,這是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今年營業收入30多億人民幣,賣火鍋的。他主要用信息的技術做供應鏈採購,開的連鎖店。核心的方法就是網紅打卡,在上海的店,在外面排號的人都站大排,十分火。所以我們看到這樣一種變化的時候十分奇妙。戈壁之眼是我們做的,原來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曲向東現在是這個創業者的負責人。戈壁之眼是用來幹什麼呢?沙漠跑步的人,跑多少公里呢?一般200公里、300公里左右的群體越野組成一個新的團隊。我們看到很多的匠人,大家用到這個也會有新的生活方式。一個匠人柴燒燒茶具,可以通過網絡訂他的東西。訂了之後交上錢,他保證不好柴燒的效果好,每天開窯就是影像的直播,如果賭對了就買到一個好的藝術品,你如果賭錯就是一個殘次品,先交完錢以後到時候就來展示。我們看到大量的這些人,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無所不在。

  所以軟體企業,如果還能活下去,我認為第一點做軟體的人活下去,能夠活下去是應該的。如果不能夠活下去,沒有活到今天就是太執著,沒有變化,沒有因勢而動,因為軟體本身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它作為賦能最主要對社會發展的感知,未來是什麼,怎麼應該把軟體服務於未來,而不是單純的看到一個技術的力量。所以做軟體的人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了解其他行業發展的趨勢,知道其他行業的知識已經變成在這個領域裏,如果説第一階段我們社會需要技術,那未來社會更需要的新商業模式、新的生活模式,或者説我們社會在變革過程中需要軟體為這種變革助力創造價值。

  東軟在軟體公司裏是一個老的企業,我對軟體的認識,大家都軟體應該在哪發展,東軟在中國的瀋陽,我們開始只有3個人開始來進行創業。走到今天我們特別感謝,因為人才,我們背後有一個東北大學,那個時候我們的軟體人才都是從東北大學一個一個培養很年輕就用了他,不像我們現在挑來挑去的,那個時候能加入我們,今天都是一個中層以上的幹部,因為實在是找不到人。

  今天我們要感謝這個社會,如果説融合我們感激這個社會就是因為中國在過去改革開放40餘年間為我們創造機會、寬容我們的不成熟,也考驗我們的能力,讓我們不斷學習。

  記得當年中國聯通在遼寧第一家開遼寧聯通的時候,當時認為能夠用電話的人就是十幾萬人,我們軟體設計也就十幾萬人。結果電話一開賣一個禮拜就把系統擊垮了。那個時候聯通佔有的份額很大的,帳單沒有了,系統徹底崩潰了,我們就沒有想像到這個社會發展如此之快。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對軟體的可靠性計算能力、可擴展的能力,24小時、365天不能停頓的能力進行了變革。東軟現在在中國的醫院差不多30%大大小小的醫院,門診用我們的軟體也是同樣的經歷。醫院軟體一停掛號都不行了,怎麼保持這個服務,中國電力的繳費差不多30%在我們平臺上,當然還有上交所,國家一些大型的數據庫等等這些領域。我們還有一個領域裏面是東軟很大的板塊,就是在汽車領域。我們大概有四千多名軟體工程師做汽車裏面的軟體,最開始就是國際的,像奔馳、寶馬、法拉利、奧迪等等全球的。我們接的最大的挑戰,按期交付,沒有任何的錯誤,我們的軟體,我們自己測試沒有任何錯誤的時候,汽車還要跑一年才敢於上市,不然就把汽車破壞了。

  當這樣一個過程中,當你的軟體走向實用、普及化、當它成為一種核心的業務,當它走向一些高附加價值産品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軟體本身所需要的,這是我最早説的一句話,軟體不僅是技術,軟體也是一種態度,十分十分的要求我們有能力完成這樣一個使命。

  東軟在發展的過程中,差不多也快到30年了,應該説我們在過去的七八年做了一個最大的準備就是把東軟原來一個軟體公司向其他幾個領域裏面擴展,就像廖院士講到我們要融合創造一個生態用其他的領域承載我們軟體的價值,所以我們在某一些領域裏面開始要構造自己的新生態的公司。比如説我們在健康領域,東軟的大健康是我們現在十分重視的領域,我們在大健康做醫院的信息化、醫院的大數據,我們有醫院的設備,我們也在搞醫療健康教育,我們還有一個保險公司做醫療保險,我們構造這樣一個生態的目的就是今後在一個新消費的領域裏面能夠為我們創造一個大的空間。

  我們把軟體和製造結合起來,東軟是一個軟體公司,今天我們醫療設備賣到全球110多個國家,九千多家醫院,用的大型設備,從CT核磁到CT彩超,我們十分自豪,因為醫療設備也是一種計算,也是連接,我們在汽車領域裏面,全球每一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品牌裏面跑我們的汽車。我們做智慧城市,為整個城市構造解決方案,另外就是教育,剛才講IT人才的教育,東軟有三所大學:大連、成都、廣東,現在37000名的學生,我們在教育上主要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今後在醫療科技領域裏面的應用。我們大學裏面最大的特點就是裏面有創業中心,三個大學裏面每年從事信息技術創業的公司年輕人差不多有400多個公司在裏面創業。

  軟體我認為在今後的發展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為從事這個行業而感到幸運,而今後我認為軟體不僅僅表現的是license IP的價值,軟體可以承載一個嶄新的創業的公司創造資本市場的奇跡。在過去的差不多五六年間我們所孵化的企業融資了大量的資本都會逐漸走向資本市場,核心就是軟體表達的方式從我們單純賣解決方案、賣服務,軟體從我們過去依賴於軟體工程師,最後我們要成為在新經濟的發展、新消費發展的一個新的平臺。祝願我們軟體的産業越走越強大,我也相信中國這樣一個市場能夠承載一大批中國的軟體行業,能夠走向世界的舞臺。

  另外我認為我們軟體的教育,未來一定是面對巨大的挑戰,當軟體成為賦能工具的時候軟體的教育不僅是純粹的技術教育,如果我們不理解其他的行業,沒有對其他行業能力發展趨勢的理解就不可能把軟體變成一個賦能的工具,謝謝!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