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1月8日,中國軟體産業最具影響力盛會——“2020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年會將探討在當前智慧化引領、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軟體驅動下的數字變革,推動經濟發展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以及工程教育計算機類專業認證發展趨勢等重大問題;探索軟體的進步和發展如何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演進,以及如何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等眾多焦點問題。
大會現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副秘書長周愛軍作了題為“工程教育與行業融合發展的平臺”的精彩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各位來自軟體行業界的領導,各位同事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參加這次軟體行業的一次盛會,有點忐忑。過去參加的會有報告面對高等教育界,今天來自全國各地行業界的代表。我不知道説哪些東西沒準就講的是一些外行話,所以我想還是借這個機會按照咱們中國軟體行業協會,這次介紹一下教育部做的一項工作就是關於工程教育認證的相關情況。
現在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時代軟體行業特別重要,我想這是我們經濟發展一個新興的戰略産業。我們國家是一個軟體的大國,作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來説我們的目標是給行業培養越來越多的高品質的人才。軟體行業的人才,我們稱之為計算機大類的人才是我們工程教育各個專業大類的一塊比較大的領域,我們計算機類的專業在全國高校的設定有一千多個專業,非常多,而且很多專業點的名字叫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際上從培養的內容來説,實際上是一個軟體的工程專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國家軟體工程類的專業人才培養這個量非常大。
那麼今天,給大家報告就是題目就是工程教育與行業融合發展的平臺。
我想分為三個部分給大家作為簡短的報告:第一部分是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工程教育及其改革的現狀。第二個方面給大家報告一下,做的工程教育認證是什麼事情。第三,我們認證是怎麼發揮的推動,我們産業界和教育界的融合發展。
首先介紹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發展。
我們國家是工程教育大國,世界上最大的,而且從我們國家的高度教育佈局和結構來看,工程教育是其中最大的一大塊,我們講有三個三分之一這裡面我列出來。我們本科層次的種類總共有92個當中有31個工科的專業類,接近三分之一,我們的在校生包括畢業生也佔三分之一,我們工科的本科層次的專業比也佔三分之一,如果加上畢業生的話有四個三分之一我們幾乎將近一千三百多所本科層次的高校都設有工程的專業。所以在我們教育工程教育特別普遍,我們工程專業學生畢業比較好。
從世界來看,中國的工程教育規模是非常大的,這是一個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2016年的統計給的數據比較老,那個時候,中國的工程教育就遠遠超出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工程教育的規模,這個給的數據是全口的,包括高職、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我們跟高度學校交流的時候,我們的工程教育在校上趕上了總的人口。我們的畢業生也超過了西方國家的一個小的國家的人口,這個規模非常龐大。
美國紐約時報曾經有説“中國像生産玩具一樣生産工程師”,就是我們國家工程培養的産出量是非常之大。那麼,中國工程教育發展秉承三個方向:第一,我們面向工業界。也就是説我們要推進高度教育、工程教育和行業和企業的協同發展。我們要對接行業的需求,我們特別要順應供給側改革的需求,當前要適應這樣的需求。
第二個面向是面向世界。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融入世界。我們現在講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的工程教育的發展就應該和國際工程教育發展的理念同頻共振,我們的標準也要積極對接,我們的學位跟國外的高度教育的學位和學歷進行互認。
第三個面向工程教育面向未來,工程教育的發達是非常迅猛的,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我認識一些搞計算機方面的朋友,幾天不學習就漏了,工程界的特別是計算機行業、軟體行業知識更新是非常快的,所以我們要考慮面向未來發展我們的工程教育,我們要培養創新型、複合型的人才,我們要支撐和國家的發達,我們要引領行業的發達,這是工程教育秉承的三個面向。
工程教育改革這些年是通過發達,這次工程教育相對其他的教育類來説,我們的意識形態屬性弱一點,這一塊發展的改革的舉措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説我們從工程教育的層次來説,我們要優化結構,我們的本科、研究生、高職階段層次建立了優化,我們的類型和結構,我們一方面注重培養高層次的一流專業的人員,這個是我們國家發展是特別需要這一類的人才。我們還特別需要為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應用型的,特別是一線工程師,我想在座的來自軟體行業的朋友們都是這方面的服務型的人才。
另外,工程教育還要培養行業急需的人才,包括套裝軟體括微電子,保證現在的AI技術這方面的人才。
第三個教育部也這些年一直推進創新創業的教育。教育部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體系當中,已經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數字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的模式、管理的模式,比如説我們的學識、我們的學制可以彈性化,過去我們要求四年,現在五年、六年、七年、八年甚至九年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暫停學業,可以進行創業,可以回到我們的校園繼續學習。教育部這些年連續組織了互聯網大賽,這個大賽已經從國內走向國際,2018年已經有兩千多所高校包括國外的學校,有50多萬的項目有200多萬的參加,這是一個全民創業大眾創新的盛宴,也有很多項目走向生産、走向世界。
工程教育改革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協同育人,協同育人非常之重要。教育部推進與29個部門參與一起推進的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計劃,我們聯合眾多的科研院所和科研部門、教育部門一起協同培養。教育部還推進産學育人,教育部每年都組織像今天會場這麼大規模的會議,很多來自企業界、産業界主動與我們高等教育對接,形成産學育人的局面,無人參與企業的規模投入的這個資金都是每年創新高。
第五個方面推進工程教育品質的保障和提升,後面也會給大家介紹工程教育認證這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他的在2018年教育部推出工科專業的品質標準。要説品質得有標準,這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國家層面第一次提出來專業與人才培養的標準。此外我們提出工程教育品質報告,這是向社會介紹高等工程品質教育發展的形式。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這是教育部這些年推出的産教融合的重要舉措,目的是培養高水準、高品質的工程教育人才,這個項目計劃明確提出,要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品質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時代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同時以實施卓越計劃為突破口,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從我們工程教育的大國變成工程教育強國,支撐我們國家進一步的發展。
2012年開始,教育部推出新工科建設的計劃,什麼叫新工科應對新技術的發展,新産業、新經濟的出現工科教育實施一些前瞻性的變革。這個變化幾次重大時間節點、幾次會議實現三步走的目標。分別是2020年我國要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設模式,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經濟發展。2030年要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體系要支撐國家的創新發展。2050年建國一百週年,在第二個一百年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從跟跑到並跑,要領跑,要提出中國方案、中國模式,建成工程教育的強國,成為世界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高地,這是我們一個遠大的目標。
工程教育當前的發展還是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這個有國際的背景也有國內背景。比如説現在信息化時代、智慧化時代,互聯網+,現在叫AI+,中國製造的2025,工程教育人才怎麼實施支撐,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總書記説我們進入了人類命運的共同體,所有的這些都對工程教育提出一系列的要求,這個要求來自於我們理念層面,要適應新的工程教育,新的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政策上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支持。更重要要提升我們的工程教育品質,能夠實現高品質發展,推動工程教育的變革。
工程教育適應新發展新需求有一些世界性的趨勢,這裡引用的材料主要來自於MIT,哈佛、麻省理工大學提出的工程教育新型發展的一些理念,這個提出了工程教育的內容、方法、邏輯和能力諸多方面的成就,這個是對工程教育未來發展顛覆性或者革命的一些理念。比如説把未來的工程教育的發展提出作為新機械。什麼叫新機器?就是一些新的、工業的人造物,因為我們工程就是創新的,工程的創新就是有機械的,有自動化的系統的,甚至包括分子機械都是這種機器。我們很多機器要通過聯通,通過信息技術進行連通形成新的工程體系,這是MIT提出的一個前瞻的發展理念。
從它的邏輯來説,過去工程教育培養人才更多以學科的邏輯為基礎,我們更重視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我們更重視養成學生的工程能力,而沒有從學生作為一個鮮活的人的發展。我們經常講人文主義,所以MIT提出未來工程教育的發展要實現邏輯和心理邏輯的整合,要面向工業的需求,要有新的教育教學的方式,過去更多是知識傳授,現在要基於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平臺的新型的工程教育的模式。
美國有一個小型的適應型的工程學院,叫歐林工學院他們就做了一個工程試驗,把一個高工起點的學生在沒有上過大學工程科學知識的時候就給他們一個課題研究一個比較初級的産品,這是一個面向問題的,面向項目的,這是讓歐林工學院的領導人感到詫異的是我們高中起點的學生,基於問題做成了幾個産品,這是一個試驗,這個給我們的啟示是未來工程教育可以以項目、問題為中心能夠綜合開展,這是一個新的方向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品質,關於未來工程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構。比如説創新型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試驗的能力包括非技術方面的能力都提出系統的解決方案,這個都是工程教育的新的發展,我們工程教育要跟上這些發展,未來工程教育的發展要成為工程教育的強國,必須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引領和引導這些工程教育最新的發展,這是我講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介紹一下工程教育認證,什麼是認證。西方的發達國家,歐美國家有系統的職業工程市制度,這個有三個層面,第一個有合格的工程教育,第二個規範的工程實踐,第三個有工程師的準入資格以及後續的工程師教育。這樣一個工程師的體系基礎就是工程教育。
中國2005年由當時的人力資源部牽頭建設中國的工程師知識體系,這個基礎就是我們合格的工程教育,我們就開始工程教育認證,2006年開始工程教育認證,到今天已經14個年頭。我們工程教育認證做起來了,但是很遺憾中國全國層面的工程師認證體系還沒有建設起來,只是專業領域有這樣的工程體系。這是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是我們工科學生畢業具備的自主能力是不是要求這是我們工科生畢業的的數字要求。第二個工程師能力職業的要求。我們對工科畢業生的認證就是要判斷工科畢業生能不能達到工科畢業生的數字要求,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關於認證,實際上是國際上非常成熟的外部包裝機制,它強調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專業能不能保證你培養的人才達到積極的標準,第二專業能不能保證你持續的提高你的改進。
第一個解決問題,專業能不能有品質的保障,第二專業能不能實現持續改進,就像工業的品質保障的PDCA一樣,能不能實現持續的品質提升。
簡單來講工程教育認證強調我們的工程教育要面向需求,強化工程教育行業之間的聯繫。強調産出導向,根據行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標準;第三聚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我們的教學;最後一方面持續改進,我們要在人才培養的全週期進行全員的評價進行持續的改進,這個就是工程教育四個方面的特點。
它實際上是對照工程教育品質既定的標準進行認定,目的就是培養出合格的畢業生,作用就是促進人才培養品質的提升和持續改進。我們做這樣的工作,特別是像我們今天在座行業界的用人單位提供權威的品質體系,誰通過了説明我們的專業培養人才品質是靠譜的,符合要求的。所以我們工程教育的目的有這樣四個目的:
第一促進行業參與,第二為註冊工程師提供教育基礎,第三促進工程師和國際人才的國際流動,第四個推動工程教育的改革。
工程教育認證,最早探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經形成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的認證體系。特別我們2016年中國工程教育加入了《華盛頓協議》這是以歐美開始發起的。通過這樣的認證,或者講我們專業教育,我們職業資格銜接有許可證,工程師跨國流動實現這麼一個通行證。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什麼標準?知識、工程能力、工程師通用的能力以及工程師的態度方面,四個層面進行要求的。這是國際通行關於工程教育人才的能力架構。特別要強調的是未來工程人才培養要解決複雜的工程問題,有多種答案:涉及到工程原理,涉及到多種系統的整合,要涉及到工程研究、各種工具的應用還有利益的衝突等等。
最後一個方面報告一下認證過程中怎麼推動産教融合發展。
中國的工程教育協會是行業深度參與的,我們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有43個行業學會參與,我們的軟體行業協會是我們的會員單位之一,這是一個由教育部授權的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我們底下有理事會和監事會,特別強調我們有很多基於專業領域認證的委員會。比如説軟體工程專業,有計算機類專業的認證的分會,我們還有其他的機械類的、化工類的、有工程類的有採礦類的等等,這個秘書處設在我們教育部的評估中心。
工程教育認證,我們説對接行業標準可以看到,把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和工程師職業能力要求對照一下,可以看看結構和能力都有很多銜接的地方。比如説有四個方面的維度,我們關於知識、關於工程問題解決都有相關的要求,要求的程度和面對的背景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工程教育認證為什麼是搭建行業和教育的平臺,我們從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設定,教育的過程、結果的評價都邀請行業的深度參與。比如説我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專業,要求專業人才參與行業培養,並且確定行業人才培養的規格,我們教育的過程,學生的實習要求真題真做都有這樣的要求。除了行業協會有很多專家來自於我們行業企業,我們形成聯合培養的機制。還促進工程教育認證和註冊工程師制度的銜接,還推動工程師的全球流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也是非常重要的平臺。所以這裡有這樣一個機會和軟體行業界的各位同仁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夠了解,能夠理解,能夠參與我們工程教育認證工作,謝謝各位!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