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陳宇紅:軟體定義能力是構建産業互聯網的核心基石

2020-01-08 14:03:44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王濤

  國際在線消息:1月8日,中國軟體産業最具影響力盛會——“2020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年會將探討在當前智慧化引領、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軟體驅動下的數字變革,推動經濟發展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以及工程教育計算機類專業認證發展趨勢等重大問題;探索軟體的進步和發展如何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演進,以及如何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等眾多焦點問題。

  大會現場,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 陳宇紅髮表題為“場景、智慧、融合,面向未來的軟體産業互聯網”的精彩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各位上午好!

  前面學習了很多院士朋友的分享,報告內容都特別好。我主要還從企業自己的一個觀察,對産業的觀察分享。我們已經是6萬人的企業,今年第一年在全球排到了100強,我們剛才報告的全球四個軟體服務公司進了排行榜,我們第96名,前面有華為、阿裏、中國電信,第一次進入百億服務收入的行列。從我們自己的産業裏的實踐和發展,談一談現在軟體産業鏈將來能往什麼方向走我們自己的認識和實踐。

  剛才院士還有劉老師、王總都講了,軟體進入了一個賦能的時代,下一個十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推動最發達的國家,到2030年我們要150萬億的數字經濟産值,連接數字化到智慧,剛才王總特別講了産業互聯網,所有企業賦能以後自己都會變成一個軟體企業,每個産業都會發展出自己的産業互聯網,這個産業互聯網由誰定義的呢?剛才院士們也講了,不管是數字經濟還是智慧社會的定義者都是軟體。

  我們軟體自己在供給別人的時候、支撐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心態上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今天的報告圍繞政企這個客戶或者説這個數字經濟的場景。

  軟體定義能力是構建産業互聯網的核心基石。軟體能力終究要表達成軟體生産能力,不管是套裝能力還是軟體服務的提交,中國645萬軟體工程人員,就是所有這些提供的基礎,跑不開。即便將來有各行各業的産業互聯網,各個企業成為某種程度上的軟體企業,但是供應都來自於規模以上3.63萬家企業和640萬軟體工程師。大家如果了解我們現在産業的現狀,3.6萬家企業500萬就叫規上,這個規上還是非常小的,中國80%以上的軟體企業還不足百人。我們軟體行業前一百強的總收入的一半來自於第一名華為公司。所以我們要反思的是作為軟體定義産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石,我們自己是否夠強壯,我們自己的未來能否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未來。

  這個新挑戰大家看到了,實際上今天很有意思,謝司長説我們司的名字變化了,沒有“軟體”兩個字了,原來還有“軟體”兩個字。讓我們看到隨著賦能時代到來,軟體這個産業作為獨立産業,甚至在未來作為獨立産業要消失了,要融合到所有其他産業裏面去。本來軟體是一個工具,要支撐其他産業的發展,這個産業本身要發生根本的變化。今天上午的題目叫生態,今天廖湘科院士講開源沒關係,只要生態和標準還在自己手上,所以我想未來軟體産業形式一定是生態化的。所以我們的方向,尤其是疊加了中國的一個國情,中國的國情是特別願意客戶自己定制開發的,不太喜歡用標準軟體。場景化以後這個需求更碎了,我們説個性化,一個軟體企業變成成功的軟體企業自身個性化,這個個性化都會表達成定制軟體開發,我們中國的套裝軟體,王總,金蝶都是絕對優勢者,在一個産業裏面,一二線的産業裏面。其實你去看看,相對發達國家,這個覆蓋率和産值還是差距比較大的,為什麼呢?就是中國市場本身就是偏好定制開發,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場景化、數字化智慧化以後,再疊加中國的國情。那麼標準化的提交就成為更大的挑戰,所以這個過程中軟體産業自身怎麼做就成為更重要的問題。

  我們的思考和答案是以我們自己産業互聯網來支撐每個産業的産業互聯網,或者用我們軟體産業的生態支撐其他每個産業的生態,來實現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原來軟體産業,今天大家講以前ERP提高效率,今天BIP提高創新,這個在軟體産業來講是並存的。

  中國的軟體産業原來給別人做的多,給自己做的少。叫木匠板凳三條船,以往做銷售自己説的多,我們信息化多有用,支持你的發展,往往企業內部,自己的生態連接,自己的數字化、自己的智慧化這個課的是要讀的,這個也是一次倒逼由産業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對軟體産業,對軟體産業生態的一次倒逼。

  中軟國際在過去這些年做的思考,基於這樣一個思考我們做了一個平臺叫“解放號”。為什麼叫“解放號”就是解放IT生産力。每個企業的CIO包括政府的信息中心主任都不是好幹的崗位,從來天下沒有好做的軟體,從來都是不停的花錢,但是信息化軟體産生的效益不高,這是過去的歷史。怎麼讓軟體不再是這樣的狀態,我們做了解放軟體、解放IT生産力的平臺。

  我們基於整個産業的大數據平臺,跟軟協一起開發的,我們這樣一個“解放號”的軟體自身的産業互聯網平臺,針對定制化軟體服務,以場景化、智慧化服務實現供需的基本匹配和産業融合共生,實現對産業互聯網支持。具體來看到這個用戶場景因為我們主要針對政府和企業、政企這個市場,其實這個市場客戶是分層的。它的生態化、在線化、數字化、智慧化是分層的,從頭部客戶腰部客戶、長尾的客戶,它的能力其實是如果從上往下看是降能的。比如説我們給華為這樣的大企業提供服務的時候,我們是華為同舟共濟的雲的戰略合作夥伴,在200多個産品的研發過程中參與服務。我們在頭部客戶服務的過程中得到的能力是最高維度的。

  華為未來五年要用20億美金做可信軟體,就是5年之後加上今年4年之後,華為就會成為全球最強的下一代的人工工程支撐的可信軟體公司之一了。我們作為他同舟共濟的夥伴,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水準。我們就會通過我們的雲平臺,通過我們的生態平臺降維的服務腰部客戶和底部客戶,把最頂端的能力在雲上通過我們的平臺,不管是管家式的服務,還是供需匹配式的服務,甚至是數字園丁的服務,對長尾來講這個公司需要一個園丁就可以了,有能力出發,在頭部獲得能力,通過生態把服務輻射下去。

  過去兩年在“解放號”的平臺上針對政府客戶做了一個方案叫“雲集”。剛才謝司長講了,軟體産值今年6萬多億80%13個中國的軟體名城,我們現在已經把雲集推廣到包括13個中國軟體名城接近20個主要城市,去做什麼呢?去幫助政府的信息化統籌和統建部門,比如説大數據局端到端的管理它的信息化軟體工程,去由諮詢驅動,由剛才講的頭部客戶的高維實踐能力向下輻射,直到供應商,因為是端到端的,我們知道每個城市,主要的城市,主要的試點開始,“解放號”的總部在南京,南京一個城市一年大概15億軟體的提交,大概有600家企業給他提供服務,這是原來的形態。在我們“雲集”組織以後就變為生態的形態來提高服務、提高水準,平臺給採購方和供應方雙向賦能。

  端到端首先從採購開始,我們在南京的雲集實踐已經覆蓋到信息化採購的所有項目採購完全在解放號平臺上進行,通過全部線上的採購服務來提升採購的效率和水準,來管理供應商。限額以上的跟我們“雲集”來對接,限額以上的企業提交者能力的要求會更高,我們有更高維度的服務為他提供。

  從供應商這頭來講,從刻畫到服務到優化,剛才講已經變成一個鏈,充分連接、充分在線的方式提交和提供的。端到端從採購就到了提交過程,大家知道原來信息工程都有一個監理。但是監理沒有變成一個實質的連接基於數據的,基於隨時採集項目過程的監理,我們推出了數字監理服務,就是針對場景做連接,積累數據資産,不斷形成客戶對這個平臺的依賴,更多數據留在這個平臺上。

  甲方就會一直實時的全生命週期的看到他們項目的進展、使用的活力,同時也會管理它的供應商,這就是我們今年開始在南京做的實踐,已經在國內隨著未來兩三年,大概20個頭部城市做推廣。

  核心還是從做什麼實際上是解決這個事是對的,別做錯這件事。它要集合專家,要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從立項、採購、需求設計,要變成每個工程都用到這個工程最合適的專家,都會花足夠的時間為這個工程服務,一直到該怎麼做,就是把項目做對的過程到持續做好這樣一個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在産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出來,來匯集供應商,匯集開發者為甲方服務。

  基於這樣一個平臺,基於這樣的在線和連接,大家知道我們這個産業是最應該智慧化的産業或者最容易智慧化的産業,因為我們所有的提交是通過代碼表達的,代碼本身就是一種數據,都是通過人、工程師、項目經理、設計師表達的,這些表達本身就是為數字刻畫的,所以這個産業自己智慧化是當務之急,也是最應該做到的,恐怕只要我們堅持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包括我們跟軟協在整個産業做了産業的大數據平臺,跟平臺對接。雖然現在線上有42萬軟體工程師,自己企業6萬人過去五年時間裏,過去6萬人用了20年,過去五年我們平臺上已經有42萬軟體工程師,産業的數據和生態的數據互動起來就更大的發揮這個平臺作用。

  包括構建産業的知識圖譜,構建我們這個産業自己軟體工程提交的孿生模式,就是人和最後提交的系統。

  過去這些年“解放號”推廣過程中我們用的一個形式是用雲上軟體園的形式,我們目標和中國300個軟體園和300個軟體園裏的主要軟體企業,剛才講的我們便利,我們現在已經便利了一萬家中國軟體企業,把它連接起來,融合共生。

  結束我這個演講的時候我可能和劉老師一樣強調一個我們産業的人才。新的競爭已經出現,未來長時間看肯定是兩個陣營了。中短期看可能還是一個混合,長時間看不管是像華為的鯤鵬這個計算生態,或者像鴻蒙這樣一個終端的計算生態都會獨立走出中國的一條路,背後對人才,對600多萬軟體工程師增長,增長能力的要求可能都是重大的挑戰,中軟國際在這個上面也在做不懈努力,我們跟600多家中國的大學建立聯盟,把雙創作為我們這個大學或者培訓最大的特點。大學的校園就是我們産業園一體,校園、中心一體,這樣支撐未來中國産業互聯網和兩個最大的生態:一個計算生態,一個終端的生態,謝謝大家!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