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數艘集裝箱貨輪在裝卸貨物。張進剛攝(人民視覺)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頂壓前行,規模穩中有增、品質優中有升,成績實屬不易。儘管面臨外部不確定性,但多元穩定的市場、創新優質的産品、應變求新的外貿主體,讓中國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呈現五個方面特點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外貿在複雜環境下頂住壓力、保持動力、展現活力。
在7月1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今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外貿規模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的臺階,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
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佔進出口總值的51.8%,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7萬億元,增長9.6%。
出口動能向優向新。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7.8萬億元,增長9.5%,佔出口總值的60%,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其中,與新質生産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增長超兩成,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産品增長12.7%。
內需擴大帶動進口趨穩。隨著“兩重”“兩新”等政策持續發力,二季度進口轉為正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石化、紡織等機械設備進口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電子元件等關鍵零部件較快增長。
外貿經營主體活力不斷釋放。今年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62.8萬家,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4.7萬家,進出口增長7.3%,佔進出口總值近六成。
結構優化品質提升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已經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10萬億元以上,今年上半年進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億元。“6月份的進出口規模3.85萬億元,增長5.2%,規模是歷史上月度進出口的第二高位。”王令浚説。
外貿商品、外貿主體、外貿夥伴等結構均不斷優化。
“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産品出口增長9.2%,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科技自立自強促進品牌打造,我國高技術産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達32.4%,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説,越來越多企業緊跟國際市場需求變化,“量體裁衣”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産品。比如,對供電緊張地區,針對性研發了太陽能充電手機;對沙漠地貌較多地區,推出了防沙塵、耐高溫發動機,得到了海外客戶的點讚和好評。
另一項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已連續21個季度同比增長,增速持續領先。特別是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克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上半年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2萬億元,增速較全國整體高了4.4個百分點。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前500大企業中,民營企業已佔據218個席位。
結構優化還體現在貿易夥伴更加均衡。今年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夥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其中,今年上半年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
外貿主體信心回升
外貿保持穩定增長,離不開政策支持。據介紹,海關總署牽頭,會同20個部門及25個試點城市,於今年4月啟動了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全力推動29項措施落地落實,努力營造更加快捷便利、更加暢通高效、更加協調透明的口岸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穩定外貿增長,取得了積極成效。
“我們優化監管模式,簡化通關流程,大力推進鐵路快速通關業務,持續提升航空口岸通達效率。加強對重點港口集裝箱裝卸量變化監測調度,深化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離港確認’等監管模式創新,積極推進鐵海聯運‘一單制’‘一箱制’。上半年,全國水運進出口集裝箱裝卸量6741萬標箱,增長11.3%。”呂大良説。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資企業進出口6.3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4%,已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這意味著,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貿易形勢,在華的外資企業仍然堅持深耕中國、信心不減。今年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達到了7.5萬家,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
最新一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信心都連續兩個月回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在政策措施的精準落地上下功夫,在成效評估和複製推廣上下功夫,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呂大良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