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李香蘭歷經過童年的苦難後,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童話:140元創業,被誤解、被忘記、被孤立,最後靠賣花成名。現在,她帶著小時候幫助過她的鄉親,種下千畝玫瑰花田。為了感謝這位姑娘,她的故鄉給她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花香蘭。
李香蘭採摘玫瑰
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
現在的李香蘭,變換著各種角色,有時穿著迷彩服下田幹活,拔草鋤地,修水管;有時穿著職業裝坐在辦公室裝接單、接電話談合作,有時穿著圍裙在廚房熬製玫瑰糖。她説:“甜蜜的人生是熬出來的,就像這玫瑰糖。”
李香蘭和姐姐從小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年邁的奶奶只能種些玉米稻穀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為了貼補家用,李香蘭小時候每次放學後就跑去幫鄰居做農活,以換取每次一兩塊錢的費用。“當時家裏沒有電燈,做作業要在一根蠟燭燒完之前趕緊寫完”李香蘭説。
李香蘭採摘玫瑰
看著一家人可憐,鄰居都伸來援手,有時候到飯點了,看到李香蘭和姐姐蹲在門口發呆,就知道她們家裏沒米了,就把姐妹倆叫到家裏吃飯。李香蘭笑稱自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考上初中時,一年的書費要300元,對李香蘭來説,這無疑是個天文數字。開學前一夜,許多鄰居將五塊、十塊錢,送到了李香蘭手上。“我以為湊齊300元就能上學了,但其實還要湊生活費。初一讀完就輟學了,家裏實在沒錢。”輟學後,李香蘭在縣城餐館洗過碗,做過服務員、推銷員,也曾在加油站給過路的車輛加油。那時她14歲,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但她也總在想,生活還是在原地打轉。
2016年,阿裡巴巴淘寶大學在開遠開課,李香蘭報名成了學員。她第一次聽説,在網上可以做生意、賺錢。有一天,李香蘭碰到叔叔從田裏回來,滿面愁容,原因是他種了三畝多食用玫瑰花田,以往都是拉到縣城市場上賣,但那年恰逢市場行情不好,賣不出去。學以致用,李香蘭便註冊了一家淘寶店,將食用玫瑰花上架到店舖裏,她也成為村裏第一個在淘寶賣可食用玫瑰的人。
“爛泥扶不上墻”的創業者
快遞車一趟一趟將包裝好的食用玫瑰花運出村子,李香蘭的叔叔卻著急起來,“只看見貨一車車地送出去,沒看見錢到手裏啊。”李香蘭解釋:“淘寶店的貨款都是線上進賬,不是現金交易。”叔叔聽不懂,堅持認為她在做傳銷,斷了她的貨源,家裏親戚也一度遠離她,甚至不接電話。“那時我什麼都沒説,把委屈橫在心裏”李香蘭回憶。
這之後她揣著500元錢去了縣城,花了360元與別人合租了一個十平方米的臥室,剩下140元用於創業,又花了30塊錢買了電子秤、90塊錢買鮮花用的保鮮膜,剩下10元錢是伙食費。這十平米的房間,是她睡覺的地方、是她的倉庫,也是她辦公接單、打包的地方。叔叔將她的貨源斷了,為了節省路費,她去開遠附近的彌勒市找貨源,最初的一兩周,她只吃泡面和蛋炒飯,一包泡面加滿水,吃三頓。在“淘寶大學”,她學會了網店需要代言,但請不起代言人,就自己代言、拍照、修圖,她成為整個雲南第一個為可食用玫瑰代言的店主。
李香蘭正在製作可食用玫瑰
那一年多,李香蘭從親戚朋友圈消失,大家都認為她被騙了。可再看到她,卻是在雲南開遠電視臺晚間新聞。2017年,雲南各地愈發重視農村電商,地方政府在找電商創業典型,開遠和彌勒的媒體發現,有個叫李香蘭的女孩,利用淘寶把彌勒農戶的玫瑰花都賣光了。開遠電視臺將她作為創業典型,對她做了報道。
兩天后,姐姐來到她的住處。這時李香蘭已經換了住處,租了一個一百平米的房子,但房子裏除了一張床,沒有一樣像樣的傢具,房子裏堆的都是玫瑰花。姐姐環顧她的房間,覺得都上電視了,怎麼還過得這樣簡陋?李香蘭給姐姐從頭到尾上了一課,給她講什麼叫做電商。
“你用電商賣這土貨,一單賺多少錢?”姐姐問。
“十幾塊錢。”
“你知道我賣挖掘機一個單掙多少錢嗎?幾萬塊。”姐姐其實是心裏疼她,勸她和自己一起去賣挖掘機。
李香蘭沉默著搖搖頭,姐姐恨鐵不成鋼,“你真是爛泥扶不上墻”。李香蘭心裏暗念,“我上不了墻,但我可以踏踏實實把根扎土地裏,做我喜歡的事,種我喜歡的花。”
對玫瑰花過敏的種花人
2017年,李香蘭的淘寶店一天可以接上千單,成為整個雲南賣可食用玫瑰花最火的店舖。也就是這一年,她做了一個決定,“既然食用玫瑰花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那乾脆帶著家鄉的鄉親們一起種植,也算報百家飯之恩。”她回到老家龍潭村田埂,跟鄉親們提了“你們只管種,我來收鮮花”的想法。但鄉親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萬一我們種了,你又不收,我們咋辦?現在種小番茄,即使賣不出去,還能給家裏的豬羊牛當口糧,可不敢亂折騰。”
李香蘭在種殖基地培育可食用玫瑰
倒是鄰村一個“膽兒大”的農民説:“第一年種了七分地的食用玫瑰,全給我們賣完了。第二年,他一下擴張到了20畝。”消息從龍潭村村頭又傳到了村尾,原先不敢種植食用玫瑰花的村民得知消息,紛紛效倣。“到現在,有30多家農戶加入種植隊伍,相對於種玉米水稻,每畝畝産翻兩到三倍。”李香蘭覆蓋的總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種植玫瑰花的鄉親們,有的蓋起了二層小樓。為了感謝李香蘭,鄉親們給她取了個名字“花香蘭”,李香蘭將自己公司的名字叫做花香蘭。
這兩年,李香蘭像個花匠,手把手教他們選玫瑰、種玫瑰,和他們一起採摘玫瑰,包裝玫瑰。直到去年年底,跟著她種玫瑰的鄉親們才知道一個秘密,李香蘭對玫瑰過敏。她每到幹活兒的時候,就會咳嗽。鄉親們問她怎麼了,她説感冒。現在,鄉親們再提這件事,她昂著頭笑,“我沒騙你們啊,我確實對玫瑰‘感冒’,不‘感冒’,我怎麼會堅持下去。”
“用未來,敬故鄉”
現在,“吃百家飯”的李香蘭,成長為當地有名的企業家,而故鄉開遠,也從一個將電商誤解為傳銷的地方,依靠電商成長為鮮花之鄉。
不久前,阿裡巴巴集團在全國的首個縣(市)級跨境電商産業園落戶開遠。李香蘭的花香蘭農産品經貿有限公司,也成了開遠知花小鎮數字農業基地的14家鮮花企業家之一。阿裡巴巴大農業團隊、阿裏雲的工程師們,為這裡做了平臺軟體設計與開發,平臺運營所需公共雲資源,包含雲伺服器、雲數據庫等,開遠鮮花實現“産、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在數字化種植大棚,實現四季開花。
可食用玫瑰種殖基地
李香蘭也越來越在意數據,“以前互聯網是高頻詞,現在是大數據。”她搜索發現,自己所在的鮮花基地,只是阿裡巴巴在全國落地的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之一。這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成立了數字農業事業部,構建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她問合作夥伴丁輝,“大數據對我們的企業意味著什麼?”丁輝一時沒法做出專業的解答,想了一會,他打了個比方,在以後,重要性就像石油,威力就像原子彈。
邊陲小城開遠的鮮花産業隨之邁進數字時代,2018年,開遠花卉種植面積6.58萬畝,花卉農業産值5.64億元,佔全市農業總産值的20%。現在的李香蘭,有車有房,但她總想著加大投入,她的玫瑰花種植基地已經實現了無人機植保、數字化智慧灌溉。種花的同行説,種花的李香蘭是開遠鮮花基地最有故事的人,她經歷過苦難,可今年才28歲。
李香蘭説,“苦”字,下面是古,上面是我種的花;難字,你把它拆解,左邊是“又”,右邊看起來像個“佳”字,“你能理解嗎?”她沒法評價自己是不是成功,“只能説一直在路上”,“但我趕上了上一波風口,被阿裡巴巴、被電商啟蒙,是故鄉最早做電商的年輕人之一,但風口總歸會過去,我要尋找下一個風口,我看見了數字化。”
遠望群山,小時候窮,李香蘭總想著山的那邊是特別美的天地,現在,她相信自己腳下就是,“用未來,敬故鄉。”(圖/阿裡巴巴 文/曉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