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駐港央企中國建築國際近日發佈2020年報顯示,公司在裝配式建築領域,期內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5.70%。公司大力推廣研發裝配式建築三十餘年,推動建築行業向“製造+建造”轉型。與此同時,該公司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公司管治體系,定期發佈可持續發展報告,是建築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領先企業。
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
推動“製造+建造”是社會責任也是行業趨勢
伴隨一系列綠色建築相關政策文件出臺,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印發《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要求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裝配化建造方式佔比穩步提升。作為一家市場化、國際化的央企,中國建築國際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推廣這種建造方式。90年代,由於香港土地、人口等資源要素價格昂貴,大型建築從內地完成構建製造,再轉運香港組裝,從而控製成本,公司按照香港裝配式建築標準,著手在深圳建造了第一座裝配式建築工廠。隨人力成本上升、行業環保要求提升,裝配式建築的綠色價值、市場價值不斷顯現。公司目前已拓展了分佈在安徽、重慶、山東等地的六座工廠。
中國建築國際組裝合成技術(MiC)已達到行業領先水準
“製造+建造”模式是建築行業保護環境的要求,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經過公司內部測算,中國建築國際的裝配式項目相對傳統建築方式,木材使用減少了80%;施工噪音和建築垃圾減少了80%;施工用水減少了60%;人員減少了50%。這種建築方式的革新帶來了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效應,與市場驅動的經營模式以及全球所倡導的環境友好目標契合。
公司的組裝合成技術(MiC)已達到行業領先水準,即在智慧化、專業化的工廠生産好建築物的組成元件,運送到施工現場時,每個模組已經能夠達到精裝修入住前的程度。2021年2月啟用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可以體現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優勢。據介紹,該項目是全球第一家採用MiC技術施工的全負壓隔離病房傳染病醫院。
在4個月的工期裏,項目團隊在工廠內完成了524個組裝建築單元的製造,並利用建築信息模型(BIM)、AR、VR等數字技術手段實現組件內機電、管線、裝修的精準、快速建造,使得每一塊單元組建到現場即裝即用,減少了建築垃圾和資源消耗。
將綠色發展理念嵌入公司管治與運營
除了對裝配式建築的持續探索,中國建築國際也將更廣義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植入公司管治和運營。一方面,隨著科技發展,數字技術成熟,該公司實現了工程項目建設、運營各環節環境影響的精確化、數字化管控:2015年著手籌備建立環境數據庫;2017年,正式建立了可持續發展“雲平臺”,達成設計、施工、建造各環節環境數據的精準管理。
公司打造了一支專業化的數據收集團隊,全面收集工程項目涉及鋼筋、水泥、木材等多種材料,以及設計、生産、施工、安裝等眾多環節的環境數據;從治理架構、制度建設、員工管理等多維度入手,推動環境績效不斷提升。在20年前,中國建築國際成立了環境監管部門,並制訂了標準化環境施工指南《中建香港環境管理手冊》,目前已更新至第三版,該標準的執行確保了大體量、長週期的項目實現環境影響的精確管控,從數據可以看到,公司的碳強度在持續遞減。為了更系統、準確、透明地執行和監督項目的環境績效,公司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環境數據評估和審計,這在建築行業是比較領先的做法。
持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獲機構、市場認可
由於注重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注重ESG整體表現,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建築國際在過去一年仍經營穩健。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公司2020年營收、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率、經營性以及投資性現金凈流入等主要經營指標均同比改善。在裝配式建築領域,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5.70%;毛利率同比提高7.2ppt至47.2%;産能利用率同比增長15.5%。2020年8月17日,中國建築國際首次獲得CDP全球信息研究中心頒發的“應對氣候變化企業進步獎”;連續四年獲選“富時社會責任指數”成份股。
結合“十四五”規劃 制定“碳中和”路線圖
中國建築國際的可持續管理團隊目前也正在制定“碳中和”規劃路線圖,結合香港、上海等地區和城市的碳中和計劃以及《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國別方案》,將審慎制定減碳目標和路線圖。此外,公司參與香港建造業議會“可持續建築綠色金融認證計劃”,幫助建築公司用較低的利率貸款,發展綠色建築,以此推動建築行業減排。
社會責任擔當和自身經營效益的相得益彰,是一家企業在未來綠色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建築國際在行業內起到了引領作用,公司管理層認為,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綠色發展的行列中來,促使整個産業升級,為國家乃至全球的建設與環保做出更多貢獻。(圖/文 韓子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