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中國新聞週刊》首席低碳傳播官、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首席專家賈峰:跨界合作助推消費早達峰
2023-10-29 15:43: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10月28日,第八屆中國深圳科技影視周暨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在深圳啟幕。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市氣象局、龍華區人民政府、深圳市標新科普研究院(航都文化)承辦。

《中國新聞週刊》首席低碳傳播官、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首席專家賈峰:跨界合作助推消費早達峰_fororder_1

《中國新聞週刊》首席低碳傳播官、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首席專家賈峰發表主題演講

  當天下午舉行以“合作夥伴推動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分論壇,《中國新聞週刊》首席低碳傳播官、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首席專家賈峰發表了題為《跨界合作助推消費早達峰》主題演講。以下是賈峰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接下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跨界合作助推消費早達峰”。

  正如各位了解的,現在每年我們還在不斷地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到去年為止,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的濃度已經到達了420PPM,較1850年到1900年這個基準值增高了整整50%。這樣的增高的背後帶來的就是全球氣溫的升高和各種各樣的氣候災害,就像今天上午來自氣象局的那位副司長所言,在今年7月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説,我們所熟悉的描述氣候變化的那個詞“Global warming”可以不用了,因為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們已經進入氣候沸騰(Global boiling)的時代。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中國、印度以及很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人來説,我們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呢?對我們來説,提高我們的生活水準,讓我們的工業化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當前非常急迫的任務。然而氣候變化這個過去我們並不是很熟悉,貌似還比較遙遠,甚至按照IPCC的報告説,到2030年有可能是一個什麼狀況,到2050年又是什麼樣的狀況,似乎都是未來的事。然後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增高,隨著氣候變化情況的不斷惡化,這頭灰犀牛已經變成了我們身邊的黑天鵝。比如今年夏天發生在北京和河北的極端嚴重的洪澇災害,它就敲響了警鐘。

  (見PPT)右邊這張圖是美國的一個教授在北大演講的時候説的,他説海平面的上升不僅威脅到那些小島國,對中國這樣的有廣闊海岸線的國家同樣構成威脅,如果我們不改變現在的生産生活方式,到2100年,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有可能會突破800PPM,意味著全球氣溫要增加6度,海平面升高的幅度可能是4到8米。

  我們看這張圖,如果海平面升高6米,中國的上海、南京、天津將會被海水淹沒。所以氣候變化的問題,它所造成的危害正在威脅著我們所有的人。

  事實上我們的行動又是如何,和應對氣候變化發生這樣一個正面的響應呢?

  每一年為了檢閱或者評價人類的行動和減緩氣候變化需求之間的關係,每年年底聯合國環境署都會發佈一個報告,叫做排放差距報告。在這個報告裏面,專家指出為了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升溫目標值,兩度的升溫,或者最好控制在1.5度,到2030年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的濃度應該控制在420億噸。現在每個國家都要報自己的排放數量,如果把大家自己報的數量加在一起,你會發現到2030年,是遠遠超過420億噸,達到550億噸,也就是我們報的目標和理論上想控制的目標相差100多億噸。

  我們現在實際排放多少呢?報告指出,2019年人類實際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2030年大家報的目標,遠遠高於計劃控制的目標,是591億噸,在這個角度來説,僅僅靠生産側或者工業領域的減碳已經無法完成巴黎協定所預定的升溫的目標。

  (見PPT)這是過去將近30年的時間裏面,主要的世界經濟體以國家為單位碳排放的趨勢,其中一個可能讓你看得很清楚的就是發達國家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裏面,它們碳排放的數量有所下降,這期間已經達峰了,但是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國家已經工業化了,甚至已經把製造業搬到了中國、印度等等很多的發展中國家,為什麼它們還保持這麼一個很高的碳排放數量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天上午徐冠華部長所説的,發達國家老百姓消費領域的碳排放佔人均碳排放的數值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範圍,徐部長説大概是三七開,實際上在很多發達國家,比如説日本,佔到大概85%左右。也就是説發達國家消費領域的碳足跡佔人均整體碳排放的比例超過80%。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如何看待發達國家的做法,以及我們如何計劃我們的未來呢?研究表明,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水準提高,就像剛才的論壇裏面程先生和很多專家學者在討論的,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人均碳足跡還會增加。現在中國人均的碳足跡已經超過了50%,這個趨勢未來是什麼狀況呢?這是國合會的一個研究項目的數據,中國人均居民消費佔能源消耗的比重,從2015年的20%左右,到2050年會升到大概60%。這還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如果我們完全照搬西方的生活方式,這個比例可能會突破70%甚至更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需求側對能源消耗的渴望可能會增加中國未來碳中和的難度。

  中國的工業界的生態指數對環境的影響在下降,然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我們來自生活領域的能源消耗以及相關的指數在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説,這也是一種替代,也就是説雖然已經工業化完成了,但是一個國家從總體來説,能源消耗的水準下降並不是特別明顯。

  當然,我們如何來實現碳達峰甚至碳中和的目標,其中有一種方式叫躺著可以碳中和。這話怎麼捉呢?我們現在用大量的能源,我們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現在大概三七開,隨著中國3060目標不斷地加速推進,到2050年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能會超過90%。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算,如果大家還用電,但是因為電的能源結構發生變化,這樣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也可以實現一個碳足跡的減少。

  然而,這樣一種方式從剛才我們看西方國家需要從碳達峰到碳中和耗費60到70年的歷史,我們要做出選擇。在這方面國家也有很多的規定和建議,比如倡導綠色低碳地生活,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綠色出行,營造綠色低碳新時尚。

  接下來我想用一個小案例,在通勤領域如何實現提前碳達峰。剛才發言的伊沃·德波爾先生來自荷蘭,荷蘭是自行車王國,如果我們的自行車出行比例跟他們靠近,我們能改變什麼呢?大家知道美國加州曾經是公交系統非常完善的一個州,但是因為汽車公司的干預和它的惡性競爭,導致加州成為全美國公交系統比較落後的地方。所以如何讓各方的利益都能夠推進綠色低碳環保是一個很難的事。在2018年聯合國確立每年的6月3日是世界自行車日,因為在專家看來,自行車是簡單、便宜、可靠、環保、可持續的交通方式。

  生態環境部機關工會成立了自行車協會,生態環境部的職工2021年的通勤提前碳達峰了。如果騎車的人越多,或者每個人騎車的頻率越長,意味著我們會在碳達峰之後,交通通勤的碳足跡還會減少。正因為如此,所以北京的很多媒體,他們特別關注生態環境部的低碳通勤故事,對生態環境部做了一個很系統的報道。

  我們做了一個調查研究,是什麼原因限制了居民騎自行車的動機呢?其實談到綠色低碳生活的時候,我們經常説要提高公眾的意識。讓每一個公眾能夠意識到氣候變化應對的重要性很重要,但是不能完全如此,比如騎自行車需要夥伴關係,需要政府、企業、媒體、研究機構一起聯合跨界地合作,才能讓綠色出行成為可能。比如將剛才我們這個調查報告中指出的想騎車沒有路的問題解決,比如在深圳,這是一個沒有設計自行車道的城市。北京的自行車道也已經被很多的停車位佔據了。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如何重新規劃一個城市的非機動車道路就很重要,這一點北京邁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前年他們對北京二環路輔路上的非機動車道做了一個非常大的調整,效果非常好,花了幾千萬,只相當於修50米地鐵的錢,但是提升了通行能力38%,而且讓機動車道上的機動車也提高了它的效率。

  同時,現在在北京,希望把傳統的非機動車道路和公園裏的自行車道路,以及河兩邊的道路相結合,形成“三網融合”。不僅如此,北京準備建一個綠色的汽車風輪,主要是以從郊區通向二環的11條河流作為一個載體,兩邊修上快速道。第12條是沿著中國最古老的鐵路京張鐵路,從回龍觀修到北京的西直門。這條道路非常漂亮,因為前面已經修了一個從回龍觀到上地數字中心的道路,這條道路叫北京自行車專用道,就是左上角這個圖片展示的情況。現在要把這個道路再向南修10公里,到西直門,這條道路已經快完工了,馬上就會向公眾開放了,所以大家想安全地騎車,請到北京來,騎車人的福氣在北京。

  現在深圳其實也在做出改進,深圳在人行道上修自行車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深圳的騎車人比北京人要差一點,希望未來城市的規劃做更多的改進,否則騎車人多了以後,也會有很多不方便、不安全的地方。

  看看中間那個視頻,北京的自行車道路已經修到公園裏了,這條道路是我上班的時候經常騎的,我每天上下班就是騎行在公園裏面。跨越三個公園,讓每個人都體會到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

  北京的經驗已經獲得了很多城市領導者的關注,包括現在上海市的同志到北京去採訪,了解如何修建一個自行車友好、綠色低碳的城市,其實跨界的合作不僅如此,比如如何讓侵佔自行車道路的機動車能夠受到一定的管制,這方面我們和北京市交管局的警察開了幾次座談會,把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和他們進行交流。

  自行車優先的標誌,這是兩年多以前出現在清華校園的,經過不斷地推廣,現在全北京滿大街到處都是,因為這樣一個標誌無論是地下的還是路邊的,都會給開車的人一個很好的提醒。

  我記得我曾經被一個開奔馳車的小女孩豎了一個中指,因為她覺得我這個騎車人干擾了她的開車,其實她是闖到了我們的自行車道,我只是給她做了一個暗示。當然,隨著越來越多自行車優先標誌的覆蓋面的提高,城市道路如何做到騎車人和開車人共享就顯得非常重要。

  北京的城市規劃對於自行車道路也做了各種各樣新的安排,自行車的生産商,比如深圳周邊有中國中高檔自行車的生産商,他們在這一波的浪潮裏面會得到新的發展機遇。還有共享單車的供應商,大家知道今年開始中國共享單車三家公司已經開始盈利了,而且未來他們會提供更優良的服務。

  解特使還特別出席了我們的自行車宣傳活動,主流媒體對我們的活動非常關注。北京三家紙媒頭版整個畫幅介紹自行車出行的活動,北京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中國老百姓在綠色低碳出行方面願意做出努力。

  自行車正在回歸城市,而現在很多地方,包括研究機構都在研究,如何推動公眾騎車,包括鄭保衛老師主編的《中國氣候變化傳播案例集粹》把某人騎車的故事也作為了研究對象寫在這裡面。

  綠色低碳的消費行為對於我們儘早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這是有別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能夠讓中國老百姓真正為全球氣候應對做貢獻的方式,但是只靠老百姓是做不到的,還需要政府、企業、公眾、NGO、媒體的多方合作,只有這樣一個跨界的合作才能夠讓我們的消費領域碳達峰提前達峰和碳中和做出貢獻,最後感謝組委會邀請我和大家做分享,謝謝各位。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