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在迪拜閉幕,在本次大會上,聯合國和政府官員及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數字化是關鍵,呼籲進一步挖掘數字化轉型的潛力,在全球氣候危機中促進低碳發展。
剛剛閉幕的COP28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關鍵性的發展,大會也在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全球氣候適應目標、落實損失損害基金等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共識和進展,但當前的氣候行動和巴黎協定的目標之間仍然面臨著巨大的鴻溝;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實現能源轉型,同時應對日益增加的氣候相關災害風險,亟需顛覆式的科技和解決方案。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劉振民在12月10日中國角“數字化轉型日”邊會上表示,數字化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驅動力。除了提供智慧解決方案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外,數字化還可以幫助建立清潔、低碳和高效的能源系統,並促進系統升級。
埃裏克·索爾海姆,另一位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現任"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副理事長,指出人工智能這場技術革命可以為世界帶來重大變化,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然,並整合能源系統以改善社會;同時強調“中國是全球綠色發展的領軍者,全世界要實現綠色發展都離不開中國,綠色轉型需要我們互相合作。”
據悉,本次COP28中國角的“數字化轉型日”共組織了四場主題邊會,由阿裡巴巴集團聯合國務院參事室、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中環聯合認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能鏈智電等多家政府相關部門、國際組織及頂尖學術機構共同承辦。這也是生態環境部首次在中國角設置“數字化轉型主題日”。
邊會1嘉賓及與會人員合影
數字化成綠色轉型發展的共識舉措
數字化與綠色化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的兩大趨勢。自2020年提出“3060雙碳目標”以來,中國政府發佈一系列政策文件強調並推動“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COP28中國角的“數字化轉型日”也首先聚焦如何通過數字化應對低碳轉型道路中的經濟發展、技術應用、行業協同等問題。
國務院參事賀德方分別從産業、技術和管理角度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三條建議,一是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産業節能增效中的作用,二是挖掘數字技術在碳中和路徑中的潛力,三是加強國際數字經濟技術合作。WBCSD執行副主席Dominic Waughray在參加邊會時同樣強調了國際合作在推動數字經濟和低碳發展中的重要性。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在邊會上發佈的可持續相關數字化平臺“格潤數據平臺”(GREEN data platform),匯集了政府、學術機構、數字服務提供商、企業、媒體等各相關方的力量,提供全球氣候治理、能源轉型、低碳技術等諮詢和信息服務。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晉濤教授認為平臺企業大有所為。“平臺企業如果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力,能幫助政府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環保方面的問題。比如餓了麼的綠色助推,改變消費者的一點選擇,塑膠垃圾的産業就會減少20-30%”。
阿裡巴巴集團戰略發展總裁董本洪介紹阿裡巴巴碳中和行動及階段性成果
對此,阿裡巴巴集團戰略發展總裁董本洪分享道,“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的顛覆式創新和應用離不開數字化,平臺企業應該把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和構建廣泛的數字平臺參與者生態作為氣候應對的核心戰略;這不僅有助於企業防範自身相關風險,更是激發創新潛力,促進成規模的減碳,並在其中獲得新商業機遇的戰略性選擇”。
當然,國家自然基金委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也指出數字技術應用産生的一個挑戰:即技術本身的能耗問題,“因此我們正在制定技術發展路線圖,通過構建零碳能源體系、發展負碳技術等,不僅幫助數據中心自身優化用能,還可利用數字化技術去推動各行業減排,從而使得數字經濟和低碳發展相互促進與發展。”
綠色轉型中的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
在綠色轉型中,全球範圍內有哪些最值得關注的技術突破和數字化智慧化解決方案,是“數字化轉型日”的第二個關鍵議題。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常務董事兼執行副總裁 Craig Hansen介紹了在能源、農業、交通等全球範圍內碳排最大的部門中,數字技術正在如何發揮作用。在能源方面,通過感測器組成的智慧系統可以遠程操控調節家裏的溫度,或優化電力在電網中的傳輸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農業領域,數字技術可以通過精準農業,以更少的投入生産更多農作物;在交通領域,數字技術提供“出行即服務”的生態體系,最大限度利用交通工具,在保證出行便利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對於如何促進減碳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推廣,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UNFCCC)全球創新中心負責人Massamba Thioye 提出三個主要原則:Caring(關注自身行動的環境影響)、Sharing(分享知識經驗和解決方案)和Daring(制定有雄心可靠的氣候目標),“最具變革性的氣候和可持續性行動實際上是由數字技術實現的,例如提高産品使用效率、增強經濟的獨特性以及減少負面外部性。只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才能促進綠色轉型”。
專注于交通能源系統穩定高效的能鏈智電,開發了面向全球交通能源互聯網的“能源大腦”,連接交通能源上下游,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實現新能源汽車供電網絡和基礎設施的合理配置。能鏈智電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翟宇博表示,“2023年上半年,能鏈智電實現碳減排146.3萬噸。希望通過自身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為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貢獻更多的綠色價值”。
阿裏雲智慧集團副總裁萬滄海介紹了阿裏雲的“算電協同”技術創新,通過智慧調度,將運算需求盡可能多分配給使用清潔能源的數據中心。在贊比亞,阿裏雲將大量非緊急的運算需求調節到光伏電力高的白天,達成15%的碳減排。
上海科學智慧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浩清教授漆遠,介紹了他們團隊和中國國家氣候中心聯合開發的基於人工智能“伏羲”次季節氣象大模型,“在氣候變化風險管理領域,人工智能不僅能夠突破氣候複雜系統模式預測的局限性,在更長時間範圍內實現對氣候風險的精準刻畫,且有諸多深化應用的方向,可降低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多種風險。同時,基於AI的天氣預測模型預測速度遠快於傳統模型,耗費算力更少,意味著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
清華大學碳中和講席教授、環境學院副院長徐明在會上介紹了聯合國內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織的國際科學計劃“天工計劃”,併發布了基於先進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智慧化、標準化、開放透明的生命週期評價體系 -“天工LCA數據庫”。他還帶來了專為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開發的AI大模型應用“天工AI”,幫助研發人員快速提取相關研究的創新點、方法、數據來源等信息,加速學術研究,“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將為環境科學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帶來新的機遇。”
數字化助力碳標準的全球共識
除了技術創新和突破,碳計量與碳核算的標準化建設,也是低碳轉型中的關鍵基建。
在COP28中國角“數字化轉型主題日”關於標準核算的邊會上,一份團體標準《企業範圍3+溫室氣體減排核算和報告通則》引發與會人員的關注。該標準由中環聯合認證中心與多家企業聯合起草,通過了中國標準化協會組織的終輪專家評審。作為團體標準編寫組代表,中環聯合認證中心氣候事業部副部長薛靖華指出,“中國正在從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跟隨者向引領者角色轉變,這其中,碳計量與碳核算的標準化建設是關鍵。”
中環聯合認證中心氣候事業部副部長薛靖華女士主持標準發佈儀式
Dominic Waughray認為當前只降低範圍1、2和3的排放對企業來説還遠遠不夠,企業需要創新性的推出更低碳的産品和服務。全球各行各業技術領先的科技公司,已經在研究如何利用建模和人工智能來幫助企業提供更低碳優質的産品和服務。今年,WBCSD推出了《避免排放的核算與報告指南》,在日本舉辦的G7環境部長會議上獲得了一致支持。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副主席華敬東指出,“如果能夠依據全球統一的計量標準體系收集到更加全面精準的企業碳排數據,將有助於擴大氣候融資的規模,從而加速世界經濟邁向‘凈零排放’之路”。
這次邊會上,隆基綠能可持續發展與ESG高級經理汪子阜介紹,隆基作為一家太陽能科技公司,截止2022年底,其全部出貨的光伏産品按照全球電網平均排放因子估算,累計可帶來超過5億噸的減排量,但還是需要更精確的賦能減排方法學和全球統一認可的估算標準。
2021年,阿裡巴巴集團提出了與“避免排放”原則有關的“範圍3+減碳”目標,並於2023年首次審計了減碳量,其中包括了雲計算、二手交易、快遞回收等多個減碳場景。
松下集團環境管理部總經理 Shoji Kusumoto認為,企業能基於“避免排放”原則衡量發展機遇,量化這一創新減碳行動的標準必不可少;松下將持開放的態度與其他企業和機構合作,共同推進其標準化建設。
彌合數字鴻溝,共築氣候韌性
COP28中國角的“數字化轉型日”以“彌合數字鴻溝、構築氣候韌性”的主題作為總結討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這場邊會上表示,“如果應用得當,數字技術可以成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推動者”。
在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Dima AI-Khatib看來,數字鴻溝正阻礙著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能源轉型,南南合作致力於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建立融資和技術分享平臺,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目前,相關的“南南銀河平臺”已經收集了300多個與數字化轉型和氣候行動相關的解決方案。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首席經濟學家Erik Berglöf強調了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他認為,隨著數據中心在發展中國家的建設數量和規模的擴大,未來數據中心的排放可能超過航空和海運的總和,建造綠色數據中心勢在必行。AIIB也正在針對這些環節融資,以在創建更加氣候友好的數據中心方面發揮作用。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則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的頭部企業已經在國內外數字化和綠色轉型上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未來需要各方開展有效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低碳化與數字化及智慧化的融合與創新。”
國際電信聯盟高級官員Mario Castro Grande向會議方表示,中國角專門設置“數字化轉型日”很有價值和啟發,建議接下來的COP大會也應以這一重要議題設置主題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