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銀平):與“哪吒”“蘇小妹”互動、體驗元宇宙空間、模擬體驗礦山無人駕駛系統……6月3日,參加“萬千氣象看北京·解碼新質生産力”網上主題宣傳活動的中外記者,通過實際體驗,深入了解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
為全面展現北京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成果,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北京市委網信辦、北京市經信局和北京市稅務局主辦,朝陽區委網信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承辦的“萬千氣象看北京·解碼新質生産力”網上主題宣傳活動,于6月3日至5日舉行。
互聯網3.0作為數字經濟未來新增長點,正在成為我國數字化轉型的全新路徑。在這一大背景下,2023年8月,北京首個互聯網3.0産業園——中關村互聯網3.0産業園(以下簡稱産業園)開園,全力構建互聯網3.0生態,打造産業生態高地。
産業園産業運營方數智雲科總經理馮莎莎表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産業園吸引了一百多家企業入駐。2023年,這百餘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約20億元,初顯生態鏈上下游的合作與協同效應。其背後原因有三:實現了政府引導、市場主體聯合運營的機制創新;形成了一套面向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科創服務培育模式;打造了一支專業産業服務團隊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記者與“哪吒”互動 攝影 趙軍鵬
參加活動的中外記者在産業園裏“玩”得不亦樂乎。他們與拽拽的“哪吒”對話,與溫柔的“蘇小妹”互動,感受數字人的智慧;戴上VR眼鏡,進入虛擬元宇宙空間,體驗足不出戶就能逛逛逛的樂趣……“我在體驗的時候‘打破’了畫面中的幾個花瓶,因為我還沒有習慣用‘假手’。”保加利亞《24小時報》記者Pavleta Davidova興致勃勃地講述她體驗消費元宇宙空間的過程。她表示,與“哪吒”“蘇小妹”等數字人的對話特別有趣,它們的智慧化程度非常高,英語對話流暢。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園區的電子城光電晶片封測驗證平臺的實驗室裏,一枚枚方形晶片依次擺放在操作臺上。通過儀器的檢測,相關數據很快呈現在電腦螢幕上,這是工作人員正在對晶片進行性能測試。這樣的場景,是電子城光電晶片封測驗證平臺的日常。光子算數副總經理羅麗娜介紹,平臺的建設解決了光電晶片産業化最急迫的痛點封測驗證的問題,也將助力北京市形成光電晶片産業聚集性快速發展。
光子晶片計算速度比電子晶片快約1000倍,功耗卻能更低,成為當下各國爭相佈局的前沿産業。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是北京首個積體電路與集成光路雙集成的創新示範園,目前已吸引40余家企業落戶。園區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産品,初步實現了以積體電路設計為主導、光子集成為特色的産業集聚。園區不僅為多個“創芯力”科研團隊和企業提供了成長與騰飛的空間,更加速了科技産業成果落地,為北京的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芯”動力。
Paul(左一)向記者們介紹晶片技術的發展 攝影 劉楠
北京數字光芯積體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的首席晶片架構師Paul,在晶片設計領域有超過30年的經驗。他表示,在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他看到了北京晶片設計發展的高水準和快速度,併為此感到高興。他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指出未來北京晶片産業的發展需要細分領域,持續保持科技創新的原動力,勇於對現有技術路線進行突破,這樣才能在此領域上保持領先。
如果説中關村互聯網3.0産業園和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展現的是北京在新興産業上的奮勇爭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則讓中外記者們看到了中國在産業數字化上的蹄疾步穩、探索求變。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支撐,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重要驅動力量。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有力推動了製造業邁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自2018年成立以來,就承擔起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研究,標識解析體系和網絡、平臺、安全體系建設等工作,發揮了“龍頭”作用。
斯洛文尼亞《勞動報》記者Aljaz Vrabec模擬體驗礦山無人駕駛系統 攝影 趙銀平
《匈牙利新聞報》記者Marton Bonifac Brem-Nagy蹲在沙盤多媒體展示系統前認真觀看 攝影 鈕琳
工業互聯網測試體驗中心實時化、實例化、體驗化地呈現了工業互聯網驅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應用場景。在這裡,中外記者們深入了解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前沿成果。斯洛文尼亞《勞動報》記者Aljaz Vrabec饒有興致地體驗了一把礦山無人駕駛系統。當看到車體在他的操控下順利前行時,他與圍觀的記者一起發出了開心的笑聲。《匈牙利新聞報》記者Marton Bonifac Brem-Nagy則對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非常感興趣。他蹲在沙盤多媒體展示系統前認真觀看、了解後表示,通過參觀他認識到工業互聯網在賦能企業、推進産業融通發展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讓他開始真正思考數字經濟的重要性。“Amazed!”他感嘆説,中國的創新技術和産品令他印象深刻,讓他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有了直觀的感受。
阿爾巴尼亞Report TV報道電視臺記者、製片人Jona Hasija 攝影 鄭思雯
從傳統産業的“迭代”到新興業態的“搶灘”,在現實與虛擬之間穿梭,不時被高科技“撞一下腰”,中外記者們在一天的行程中與數字經濟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今天對我來説真是有趣又驚喜的一天”,阿爾巴尼亞Report TV報道電視臺記者、製片人Jona Hasija如是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