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助學貸款每年都助力一批新生步入大學生活。圖為9月5日,安徽省淮北師範大學2024級新生陸續入學報到。
萬善朝攝(人民視覺)
唐婧溦製圖
國家學生資助政策迎來新調整。
近日,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宣佈:提高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加大國家助學貸款支持力度。既助困,也獎優,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標準、本專科生獎學金獎勵標準也同步提高。
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如何為人才培養“兜住底”?記者進行了採訪。
助學貸款,提額度降利率。
中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學生資助體系。“有借有還”的助學貸款、“真金白銀”的獎助學金,是該體系的重要支柱。
此次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加碼”,一提一降是亮點。
提額度——自2024年秋季學期起,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含第二學士學位、高職學生、預科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由不超過16000元提高至不超過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由不超過20000元提高至不超過25000元。學生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優先用於支付在校期間學費和住宿費,超出部分用於彌補日常生活費。
降利率——國家助學貸款利率由同期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60個基點,調整為同期同檔次LPR減70個基點。對此前已簽訂的參考LPR的浮動利率國家助學貸款合同,承辦銀行可與貸款學生協商,將原合同利率調整為同期同檔次LPR減70個基點。
國家助學貸款如何雪中送炭?昔日的受益者有切身體會。
談起申領國家助學貸款的經歷,在北京工作的90後小莫時隔11年仍記憶猶新。2013年,小莫從南方老家考入北京一所重點高校。每年5000元的學費、750元的住宿費再加各種生活開支,對務農為生的小莫一家而言數目不小。
“拿到錄取通知書後,縣教育局領導向我爸媽介紹了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每年由國家開發銀行放款6000元、在校期間不用付利息,能覆蓋學費、住宿費,一直借到研究生階段,前後共7年。”小莫介紹,自己工作不久就還清了助學貸款,如今已在北京安家落戶,“基於我就業後的收入水準,還款並不吃力。但在當年,它的‘雪中送炭’給了我求學的底氣,讓全家人都心存感激”。
如今,國家助學貸款的申請、發放、還款更加便利,熱線辦、網上辦、手機辦讓學生領取貸款資金流程不斷提速。
以辦理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續貸業務為例,學生只需通過相關APP實名認證,即可提交續貸申請、完成線上簽約,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待高校工作人員錄入回執後,整個申請流程即告完成。
湖南大學生小李向記者展示了從國家開發銀行官網下載的“國家助學貸款”手機APP頁面。借助該APP,學生可進行國家開發銀行承辦的國家助學貸款申請、合同附件上傳、貸款狀態查詢、本金延期申請、業務諮詢等多項業務辦理。針對學生資助政策的新變化,APP還發佈了國家助學貸款申請提額的操作流程和服務熱線電話。
據了解,國家開發銀行是國家助學貸款的主要承辦行,每年發放助學貸款佔全國發放額的85%以上;截至2023年底,該行已累計發放助學貸款3767億元,累計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00萬人。“新政策剛出來,我和許多借了助學貸款的同學就收到國開行短信通知,説11月14日之前可以申請調高貸款金額。目前我們已經通過APP申請提額了。”小李説。
獎優助困,提標準擴範圍。
從政策效果上看,學生資助體系“獎優”“助困”功能將更突出。
獎優方面,“國獎”名額更多、獎勵更優厚,讓眾多志在衝擊這一“桂冠”的高校學生眼前一亮。
2024年起,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由每年6萬名增加到12萬名,獎勵標準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由每年4.5萬名增加到9萬名,其中碩士生由3.5萬名增加到7萬名,博士生由1萬名增加到2萬名……“本、碩、博名額都翻了倍,更多同學有機會嘗嘗‘國獎’滋味,搞學術勁頭更足了。”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讀的博士生李建林説。
本專科生國家勵志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標準也有所提高。2024年起,本專科生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標準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2025年起,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中央財政支持標準,其中碩士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博士生由每生每年10000元提高到12000元。
專家表示,相關政策明確,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名額分配向基礎學科和國家急需的學科(專業、方向)傾斜,向拔尖創新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傾斜,向學術型研究生傾斜,體現了國家層面促進相關領域人才培養的政策導向。
再看助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在校學生人數增長,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適當提高。具體看,從2024年秋季學期起,本專科生(含預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學生)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提標擴面,也是本輪學生資助政策調整的“關鍵詞”。
“提標”——以高中階段學生為例,2025年春季學期起,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均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
“擴面”——將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三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國家助學金資助範圍;六盤山區等11個原連片特困地區和西藏、四省涉藏州縣、新疆南疆四地州中等職業學校三年級農村學生(不含縣城)全部納入國家助學金資助範圍。
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相關政策調整同時考慮“提標”和“擴面”,更貼合學生、學校實際需求,“將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三年級在校學生納入國家助學金資助範圍,能夠使更多學生享受學生資助政策調整紅利”。
資助新政,確保落實落地。
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介紹,目前中國已建立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全方位資助體系,其中包括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減免、生活補助、勤工助學等政策。
在範圍上,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在投入上,各級財政優先保障學生資助補助經費;在功能上,發揮助困、獎優、引導、育人重要作用……近年來,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不斷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持續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資助標準,讓一批又一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安心求學、成長成才。
財政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共資助各學段學生1.6億人次,資助金額共計3111億元,其中全國財政投入2161億元、約佔資助總金額的69%;針對高校學生,全國財政投入932億元,資助超3100萬人次;通過財政貼息等政策,支持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700億元,有力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李鋒亮表示,學生資助體系不斷完善,資助、激勵廣大學子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對強化教育公平以及“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等人才戰略的實施,都是有力推動。
如何確保新政策不折不扣落實落地?
記者了解到,資金方面,為確保新政策落實落地,財政部將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強化資金保障落實。據介紹,學生資助政策調整所需資金繼續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照現行渠道和分擔方式共同承擔。三部門將督促各地統籌安排資金,及時下達預算,對資金使用和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為打通各類資金到達學生手中的“最後一公里”,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全國技工院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辦公室將面向各地各校廣泛開展業務培訓,拓寬政策培訓渠道,詳細解讀政策內容,確保政策執行規範到位。
“這次高校及高中學生資助政策的調整傳遞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就是國家主動調整、持續改進學生資助體系以適應經濟發展與變化,確保資助體系的持續性、有效性。新政策將助力培養更多有能力、有競爭力的畢業生,為經濟持續高品質發展以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李鋒亮説。(記者 汪文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