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能源低碳綠色轉型駛入“快車道”,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一系列關鍵技術接連突破,從風能到光伏,從水力到氫能,傳統産業轉型步伐持續加快,數智化水準不斷提高,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綠色動能。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35.51億個。其中,風電13.23億個,佔37.25%;太陽能發電6.81億個,佔19.18%;常規水電12.77億個,佔35.97%;生物質發電2.64億個,佔7.44%;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567萬個,佔0.16%。
位於貴州的關嶺自治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項目建成投産後,年平均發電量13.7億千瓦時,採用“光伏+旅遊+鄉村振興”模式建設,帶動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同發展;江西省中廣核吉水縣楓江鎮70MW農光互補項目正在建設當中,預計建成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5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47萬噸、二氧化硫約1586噸。
近年來,我國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加強科技攻關,從“世界跟跑”到“世界領跑”。
陸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突破10兆瓦;光伏電池技術轉換效率刷新世界紀錄;單機18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順利下線;電解水制氫裝置、儲運設備和燃料電池等先進技術逐步掌握……
“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大、應用場景多、市場創新活躍,處在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前沿。”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所可持續中心主任田智宇表示,應不斷探索創新,以能源“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要在節能環保、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産業已經取得先發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綠色低碳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創新,不斷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催生新動能,鍛造面向未來的新産業、新技術、新優勢。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要加強基礎研究,提升電網支撐能力。隨著能源轉型發展,電網需要開發更多的新器件、新裝備,電網的智慧化控制水準也需要大幅度提升,因此必須開展基礎性支撐技術的研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説。
近年來,數字技術與能源産業深度融合,能源行業涌現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我國首個省級數字智慧電網在江蘇建成,首次實現萬億量級電力大數據的融合貫通,將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山西省加速建設智慧礦山,通過對通風系統、壓風系統、排水系統等系統進行數據接入,建成了智慧化綜合管控平臺,有效解決了相關問題;江蘇省的“智慧電廠”借助物聯網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對人員位置、重點設備及敏感區域進行實時提示,提高了生産過程的可控性,減少了人工干預。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吳清揚表示,物聯網、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助推了能源開發利用新模式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能源利用方式的重構、能源資源配置的優化,提高了能源供給側管理的精細化水準和能源利用的整體效率。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是簡單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消彼長的問題,而是需要兩者相互配合、把握節奏和力度,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和經濟成本最優的方式下,實現安全可靠有序替代。”業內專家表示。(記者 王紹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