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 版式設計:蔡華偉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60.6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現代物流體系加速構建,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持續推進,對於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以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為抓手,我國物流企業在轉型中茁壯成長。截至去年底,我國現代物流服務業相關企業總量超過114萬家,較2023年底增長15.9%。
物流業如何向“新”而興,更好賦能實體經濟?我們走近3個微觀樣本,觸摸物流業高品質發展的脈動。
物流數字化
人工智能自動對比多種方案
“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阻礙物流行業發展。為推動問題破解,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發佈通知,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創新物流數據交互模式和解決方案。實際工作中,多式聯運數據開放互聯,如何為企業提供優質運輸方案?
天津港新興建材碼頭,一批來自內蒙古的錳硅合金正陸續裝船,3到4天后運抵千里之外的南京港。
“由於下游客戶需要,我們經常要從內蒙古硅錳主廠區運送産品至南京濱江物流中心交割庫。”銀河德睿公司負責人説,過去通過公路運輸,雖快,但配送距離遠,運輸成本偏高。
如何在兼顧時效的同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通過智慧多式聯運系統進行比較,中國物流旗下中儲智運最大限度降低轉場和裝卸次數,為企業生成最優運輸方案——從內蒙古烏蘭察布出發,先經汽運至天津港,而後走水路抵達南京港,再以公路短駁完成“最後一公里”運輸。
“公水聯運,時間僅多了兩天,成本卻降低約25%。”中儲智運總經理申岸鋒説,不僅如此,借助物聯網技術,平臺實時監控運輸全程,降低了貨物損耗和運輸風險。
不只是大宗貨物,近年來,更多新能源汽車借助數字化物流揚帆出海。
過去一年,通過中儲智運平臺快速“走出去”的汽車整車運輸量同比增長超10%。它們有的從江西贛州經西藏拉薩,來到尼泊爾熱索瓦;有的從河南鄭州整車工廠裝箱後,搭乘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出境,在哈薩克斯坦換裝後直奔歐洲。
“現代産業體系對多元化專業化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物流企業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深度嵌入産業鏈供應鏈,更好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申岸鋒介紹,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中儲智運已形成一張覆蓋6萬條公路運輸線路、4300余條水運線路的公鐵水智慧“運力網”,服務生産製造、商貿等各類企業超5萬家。
“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持續下降更多要依靠創新變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微表示,要加快發展網絡貨運、數字化平臺和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和形成物流領域新動能,為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提供堅實支撐。
隨著一系列舉措發力顯效,我國社會物流成本呈穩步下降態勢。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將提高全社會物流實體硬體和物流活動數字化水準,促進大數據、5G等技術廣泛應用,通過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等舉措,助力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
配送智慧化
無人車、無人機幫助降本提質
卸貨、分揀、裝車……在中通快遞成都新都網點,這邊,快遞小哥將包裹裝車,那邊,操作員點擊手機,18輛無人車按照設定路線,駛向區內30多個快遞門店。
“春節假期,網點投用18輛無人車,有力補充寄遞運力,也有效降低了投遞成本。”網點負責人李黎算了筆賬——
看數量,無人車“上崗”後,僅正月初四單日,網點投遞量超6.2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多。
算成本,傳統快遞短駁採用廂式貨車運輸,單票成本0.14元,春節假期更高。採用無人車後,通過減少燃油等費用,單票成本降低50%以上。
過去一年,無人配送裝備在快遞行業得到更多應用。
臍橙成熟季,每天有多臺無人機在山上果園和集貨點間穿梭,來自湖北秭歸的橙子最快24小時直達北京的餐桌。四川成都,無人機和無人車聯運,串起5個農村末端驛站,整體運輸時間較傳統模式縮短一半。
“春節假期,全網有200多輛無人車持續運行,行駛超過3萬公里。”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金任群介紹,500多臺無人車已覆蓋全國150多個網點,每日配送10萬多個包裹,總行駛里程超過300萬公里,“無人車的應用不僅促進物流業智慧化轉型,更提升了行業組織效能。”
建成廈門遠海、青島前灣等52座自動化碼頭;無人設備設施加速佈局,無人機配送快件近300萬件;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加快推廣,北斗導航系統全面應用……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物流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新業態,已成為推動物流業降本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
立足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交通物流智慧化發展。完善全自動化碼頭、低空物流、網絡貨運等標準規範,加強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協同銜接;有序推動無人車、無人機示範應用,促進智慧技術與交通物流各場景的深度融合,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貨運綠色化
新能源貨車加快推廣應用
湖南長沙,中午12點,紅星全球農批中心熱鬧開市。水果市場經營部裏,數百種國內外水果整齊碼放。自大年初二以來,每天平均有超8000噸水果在這裡週轉。
一墻之隔,數十家物流公司的上百輛各式貨車排列有序,商戶一鍵下單,立馬裝車發運。交織的車流中,新能源貨車往來穿梭,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2024年,紅星全球農批中心由新能源貨車完成運輸的訂單超8萬單,新能源貨車完單佔比從2022年的約65%提升至近75%,平均每月有超2000名新能源貨車司機活躍於此。相比用油車運輸,新能源貨車可幫司機節省至少60%的用車成本。
公路貨運是物流運輸的主力軍,但其碳排放量佔公路交通的比例超60%。加快物流綠色轉型、助力物流降本增效,推動新能源貨車普及勢在必行。
去年12月,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交通分會發佈的《數説綠色貨運·2024城市貨運減碳數據報告》顯示,一網絡貨運平臺近40%訂單由新能源貨車完成,新能源貨車行駛里程達74億公里,較油車運輸減碳142萬噸。
在多項政策推動下,公路貨運加快向綠而行,助推運輸用能結構不斷優化。
《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提升技術裝備綠色化水準;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新能源中重型貨車,佈局建設專用換電站;加快提升港口、機場、物流園區等車船清潔化水準,加快水上運輸裝備大型化、標準化。
“推動高品質發展,要求物流業在創新發展、綠色轉型中發揮先導性作用。”王微表示,通過加強政策協調和資源投入,加快推進物流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