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德令哈市委宣傳部供圖
初春的柴達木盆地,氣溫仍在零下徘徊,但位於盆地北緣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卻是一派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單體規模最大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加緊建設、全省首個綠電制氫項目蓄勢以待、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機器轟鳴……近年來,德令哈市利用自然資源稟賦,加快推進新能源産業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
戈壁小城的“活力密碼”是什麼?如何從低效開發“地下”的資源到高效利用“天上”的資源,實現綠色轉型?近日,記者探訪德令哈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産業一線。
向綠挖掘
高效利用資源優勢
德令哈,蒙古語意為“金色世界”。現在,“金色世界”裏最引人注目的,是藍色的“海洋”、綠色的動能。
遠處,道道銀光閃爍,匯聚成一個更耀眼的銀色圓心。“這就是太陽能塔式光熱發電站。你看,數以萬計的定日鏡把太陽光反射到中央的吸熱塔,通過加熱傳導介質、産生蒸汽,汽輪機發電機組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總工程師樊玉華介紹,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無需硅晶光電轉換,發電成本更低。
曾經的德令哈是灰色的。通過開發煤炭、石灰石等礦産資源,發展以純鹼為主的鹽化工産業,德令哈一度駛上工業發展的“快車道”,純鹼産量佔全國近10%。但低效粗放的傳統産業發展漸顯疲態,“一鹼獨大”,“快車道”眼見走到盡頭。“産業轉型是推動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如何牽住這個‘牛鼻子’是必答題。”德令哈市發改委主任王少春説。
放眼茫茫戈壁,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這就是德令哈的優勢。”樊玉華説,“發展光熱産業,陽光與土地一個都不能少。廣闊的土地資源、年均3500小時以上的日照時間、風沙又少,讓德令哈成為建設光熱電站的理想之地。”
雙方一拍即合。2017年,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啟動建設。2019年7月,這個全國首座並網發電的太陽能塔式光熱發電站、全球第三座並網發電的塔式熔鹽儲能電站生産運行。“截至2023年底,電站已累計發電5.734億千瓦時,超過設計發電量。”樊玉華介紹。
用好資源優勢,眾多新能源發電項目在戈壁澎湃起綠色的動能。2024年初,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光儲熱一體化200萬千瓦項目開工建設,這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截至2024年底,德令哈建成40個發電項目,裝機容量515萬千瓦。
向長延伸
不斷完善産業鏈條
一條裝備製造業産業鏈正在不斷完善。
等離子切割機轟轟作響,四濺的火花軌跡絢爛,在德令哈南郊的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節節風機塔筒和光伏板支架正在加緊生産,隨後被運往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等光熱基地、風電基地。
華匯新能源公司紮根德令哈多年,早期生産傳統鋼結構産品,但缺乏核心競爭力,業務單一,公司發展受限。看準青海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市場機會,華匯嘗試向新能源配套産業發展,先後建成年産能1000台/套風力塔架生産線9條、年産15萬套新能源智慧鏡支架生産線4條。
“最開始非常難,比如設備性能較差、趕不上發貨交期等等。”華匯負責人金紅祥説,為了解決轉型陣痛,公司成立部門負責技術工藝和産品品質,並與高校進行産學研用合作,逐步解決諸多難題。“從全人工焊接到引進輕型機器人,再到改造提升為自動化智慧化設備,我們與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積累了高海拔地區新能源裝備製造的技術優勢,打響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逐漸提高。”金紅祥説。
新能源産業鏈條長,不僅涉及上游特種玻璃、硅、鋼鐵等傳統行業,還可帶動新材料、精密設備、智慧控制等新興産業發展。“以光伏産業為例,我們擴大上游産品規模、提高中端各環節産品性能、拓展下游應用場景,大力發展光伏玻璃、光伏組件、支架等裝備製造業,加快向光伏電站及配套産品領域拓展,推動配套企業做大做強,構建完整且具有競爭力的産業生態。”王少春介紹,通過強鏈補鏈延鏈,一批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陸續紮根德令哈,産業集群初具規模、逐步壯大。
向新攀登
持續激發發展動能
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製造車間內,伴隨著均勻有力的“咔咔”聲,風機輪轂佈線工作緊張有序進行。
“有‘獨家秘笈’,我們的産品不愁賣。”企業負責人介紹,圍繞適應高原型風電機組進行自主研發,將高可靠性、高發電量、智慧控製作為創新關鍵,定制化推出低風速、低密度、高海拔、高電量等適合青海當地高原環境特點的5兆瓦—10兆瓦大風機,可將風能資源開發條件由最低風速6.5米/秒降到4.5米/秒以下。目前,明陽新能源在海西建設了高原低風速試驗實證基地。
瞄準産業創新需求,德令哈市統籌科技資源,依託本地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創新主體作用,組建硅基材料創新中心、鋰材料創新中心等,提升産業創新能力;優化服務模式,推進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專利代理、技術交易、科技評估等培育力度,為企業找技術、找專利、找人才,服務好經營主體。
新,是德令哈謀求轉型的著力點。
圍繞光伏、風電、儲能、氫能等産業鏈重點佈局,新興産業集聚效應持續放大:中車德令哈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一期、南玻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萊德寶年産20吉瓦單晶拉棒項目……新項目新産業接連落地。
德令哈市委書記眭曉波介紹,德令哈將以現有光伏産業為依託,發展“硅料—硅片—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配套産業”;發揮風電産業鏈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在風力發電機組、風機葉片、變速器等領域引進一批高端優質項目;圍繞儲能産業鏈條,以鈉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等裝備製造為重點建設項目;推進清潔能源綠電制氫,培育發展氫能産業……“我們將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提質升級,讓更多德令哈品牌亮起來。”眭曉波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