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低空經濟 機遇無限
2025-02-20 10:16:2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韓東林

低空經濟 機遇無限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天柱峰景區,遊客乘坐直升機俯瞰空中美景。李  劼攝(人民圖片)

  打個“飛的”到機場、乘坐“空中計程車”跨長江、在長城邊喝一杯無人機送來的咖啡……低空經濟不斷上“新”,逐漸走進人們生活。

  2024年,“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凸顯其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一年來,政策端、産業端同頻共振,全國多地積極行動,發展低空經濟的新賽道日漸開闊。

  有機構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8591.7億元。千米之下,正機遇無限。

  低空“起飛”,城市競速迎“風”而上

  去年至今,“低空經濟”快速走進大眾視野。從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發展低空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製造業集群;中國民航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分別在機場建設、城市數字化等領域推出相關舉措。

  多地爭相佈局,加快探索天空的“邊界”:

  不久前,吉林省長白山腳下,天空之城飛行基地迎來首批遊客。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天空之城飛行體驗公司董事長廉寧説,目前已推出3條特色飛行航線,為遊客提供獨具特色的遊玩體驗。

  “中移淩雲”低空運營平臺各類數據實時刷新,武漢、十堰等地的低空飛行物航行狀態一目了然,加快構建低空智慧“信息網”,讓湖北低空産業“蓄勢而飛”。

  從浙江常態化低空載人航線首航試飛,到海南首次無人機配送離島免稅品,一年來,“天空之城”的夢想不斷走近。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至今,約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不久前的地方兩會上,“低空經濟”再度成為高頻詞,“向天空要生産力”的路徑更加明晰。

  “一年來,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認知廓清了,行業發展更趨理性了。”空地一體新航行系統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學軍説,低空經濟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從技術路線到商業模式得到進一步梳理論證,新的産業生態逐步形成。

  技術向“新”,産業發展走深走實

  新春假期剛過,在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航空電池研製中試生産線已開工。這裡製造的石墨烯航空電池將用於混合動力無人機,相比傳統電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上。

  風口之上,資源要素進一步向低空經濟領域聚集,創新正多點開花。億航智慧完成eVTOL固態電池飛行試驗;寧德時代戰略投資峰飛航空,通過合作提升電池性能……向著長續航、輕量化方向,電池領域研發提速。

  從沃飛長空推出AE200純電動有人駕駛載人eVTOL,到瀋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製的RX4E銳翔四座電動飛機獲頒型號合格證,一年來,技術、産品上“新”,讓人們看到産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從先進的飛控系統、高精度感測器,到碳纖維複合材料,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力。我國加快推動5G-A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不斷夯實數字“底座”。

  “我國主要的信息通信企業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企業都參與了低空經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説,低空經濟與優勢産業有效結合,鍛造了長板,拓展了增長極。

  萬億産業,如何飛“穩”又飛“好”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低空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飛”向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做好應用牽引很重要。當前,北京、上海、常州等15個城市已宣佈聯合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到2025年打造100個示範項目。從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到物流配送、空中游覽,應用場景探索加快。

  張學軍認為,從目前看,能夠快速實現大規模商業運營的是低空物流,政策支持與基礎設施建設對場景的支撐很關鍵。他建議,各地根據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推動特色應用落地,並在試點基礎上加快場景深化拓展。

  關鍵技術、産品性能、配套設施同樣決定産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關鍵環節存在短板制約。譬如,高性能輕量化材料、精準感知等技術尚待突破,飛行控制等部分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和新能源汽車不同,飛行器在空中難以通過簡單增加電池方式提高續航能力,突破新的電池技術迫在眉睫。此外,也要培養更多懂技術、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更好服務産業發展。

  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基礎,安全需要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的護航。吉林省無人機産業協會會長王樹武建議,強化頂層設計、政策法規建設和標準引領,形成從低空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到低空運行服務、空域管理等整體規劃。

  “培育新産業是場長跑。”張學軍説,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資本、政府部門有耐心,也要給産業界、科研人員更多時間,深耕技術、做強産業鏈、完善體系,穩健前行。

  (據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  記者 張辛欣、張曉潔、王帆)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