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舉辦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惠民活動,釋放綠色智慧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市場提質升級。圖為消費者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融創茂商場選購手機。孫凱芳 攝(人民視覺)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關於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指導五個城市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營造國際化消費場景,豐富品質化消費供給,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打造商業繁榮、市場興旺、人民滿意的城市樣板。
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
聚焦消費,《措施》提到的五個城市不斷呈現新看點。
近日,由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政府組織的“渝見柬埔寨——‘渝味360碗·沙坪壩火鍋嘉年華’”活動在沙坪壩磁器口古鎮和柬埔寨金邊摩根天禦廣場同步舉行,獨具魅力的特色美食,讓廣大消費者流連忘返。
在上海,中國建設銀行上海楊浦支行與東方購物聯合打造的“白玉蘭·楊浦濱江人民城市直播間”創新推出“金融+場景+服務”全新模式,構建起一個集金融惠民、適老科普、場景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記者從上海市商務委了解到,今年,上海還將推動直播經濟加快發展,創建第三批直播電商基地,擴大商業領域人工智能推廣應用。
在北京,門頭溝區“尋味春日·共赴花約”美食消費地圖3月28日正式發佈,地圖涵蓋108國道和109國道2條出遊線路的11家美食點位,將春日美景與消費活動全方位、深層次連結。“今年我們將推動商文旅深度融合,實現‘賞花經濟’與‘體驗消費’的有機聯動。”門頭溝區商務局副局長陳玥説。
“目前,五個城市的中華老字號數量佔全國近三分之一,消費品進口占全國比重超過一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説,三年多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與五個城市一道,緊扣“國際”,聚焦“消費”,突出“中心”,推動培育建設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國際化消費環境不斷提升、全球優質消費資源加速集聚、標誌性商圈建設初見成效、多元化消費場景持續創新。
再推多項務實舉措
近年來,五個城市持續完善城市商業空間佈局,推動商業設施改造升級,打造消費新高地。如今,《措施》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帶來了新的利好。
積極推進首發經濟方面,支持國內外優質品牌開展新品首發首秀首展活動,為進口首發新品提供通關便利。同時,支持老字號品牌和新消費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更多新産品。
消費促進活動方面,辦好“購在中國”系列活動,進一步優化營業性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審批和安全許可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這些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可售(發)票比例。
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方面,大力發展體育賽事經濟,推動體育比賽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培育“跟著賽事去旅行”品牌項目。支持利用購物中心、商場等場所打造特色演藝新空間。
數據顯示,2024年,五個城市入境外國人比上年增長約1倍,佔全國的約三成;離境退稅商店數量佔全國的約六成,離境退稅銷售額佔全國的超七成。為優化入境政策和消費環境,《措施》提出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提升外籍人員過境免辦簽證政策效能,推動相關城市實施過境免簽政策區域聯動。優化外籍人員入境通關手續,在入境區域提供入境服務指南、通訊服務、外幣兌換、移動支付等一攬子服務。
釋放需求增長潛力
怎樣發揮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成為提振消費工作的關鍵。今年以來,五個城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釋放需求增長潛力。
前不久,廣州市出臺推動電子商務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加速推進傳統商貿業數字化轉型。廣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説,將支持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和增長率滿足一定條件的企業,分級分檔給予150萬元至1000萬元獎勵支持。
天津市商務局局長孫劍楠介紹,2024年天津舉辦促消費標誌性活動超2000場次。2025年,天津將推動勸業場等載體業態煥新,落地市內免稅店,發展街面經濟。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品消費月、京津冀消費季、海河國際消費季等標誌性活動,切實增強政策的疊加效應。
“今年,我們計劃把‘巴蜀文旅走廊’這個專列號打造出來,與重慶、四川的各個景點進行串聯運行。豐富‘渝伴禮’‘重慶好禮’等消費品牌。開發跟著賽事、演藝、影視、考古、美食等‘去旅行’系列體驗産品,持續舉辦‘巴山蜀水·運動川渝’體育旅遊消費季活動。”重慶市文化旅遊委副主任朱茂説。
專家表示,《措施》的實施將促進五個城市的活力釋放與對外開放,在更好服務國內消費者的同時,吸引更多全球消費者來華消費,進而帶動更多地區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勢頭。(記者 王俊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