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現場外景。記者 陳斌 攝
2025中國科幻大會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石景山區首鋼園舉辦。圖為學生在現場參觀體驗。記者 陳斌 攝
茶藝機器人在為來賓沏茶。記者 施芳 攝
媒體記者與機器人互動。 記者 陳斌 攝
玉蘭綻放,碧桃盛開,春潮涌動的北京迎來一場全球矚目的科技盛宴。3月27日至31日,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京舉行。
幾天來,圍繞“新質生産力與全球科技合作”這一年度主題,1000余位嘉賓發表精彩演講。335個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與機構,29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252個國內外高校、304家創投機構、千余家科研機構和近萬家科技企業參與相關活動,164家境內外媒體的1756名記者進行報道,數量均再創新高。
合作互鑒,攜手向新。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佈、前沿大賽及配套活動等128場活動圓滿完成,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共議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醫藥……論壇年會期間,與會人士分享創新思想,共話科技合作。
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合作共贏。在主題演講環節,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熱拉爾·穆魯介紹,他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有著廣泛合作,“我們將利用北京獨特的前沿設施和學術資源,推動鐳射科學及其工業應用的突破。我堅信北京將成為鐳射科學的新中心。”
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是當今計算機領域的兩大熱門話題。
“人形機器人即將進入生産力時代。”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技術官王鶴認為,目前,具身大模型發展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足量的數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公司正在探索通過大規模生産和使用合成數據來訓練人形機器人,“目前,已在北京運營了兩家24小時無人藥店,今年年底前將在全國開設100家。”王鶴説。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表示,從科學發現到産業化應用,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量子信息領域表現得更加突出。“所以我們要統籌好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産業商業化和人才培養,統籌好長期和短期的關係。”
“與所有同行共享碩果,讓中國的創新技術普惠每一位汽車用戶。”論壇上,理想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介紹了理想汽車自研的汽車作業系統,並宣佈將於今年4月底全面開源。“開源背後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我們對自己技術的信心,更是我們對打造創新共同體的信心。封閉只能放大系數,但開源可以放大基數。”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發言中,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用這句中國古語來闡釋創新精神。“我們的使命就是支持創新者和創作者。”“我們希望與北京、與中關村建立更加強勁的合作夥伴關係,繼續發揮橋梁作用,推動全球發展與繁榮。”
共商合作,探索互利共贏新模式
碰撞思想、展示成果、探討合作……以“會”為媒,中關村論壇既是科技的大會,也是開放的大會,合作的大會。
骨科手術機器人、超分辨顯微鏡、自動駕駛系統……3月28日,第八屆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大賽總決賽拉開帷幕,從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的大賽十強項目齊聚於此,最終北京羅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總冠軍。
促進供需對接,助力全球的好項目找到好資本。本屆論壇年會的技術交易板塊,吸引了來自34個國家的30多家專業技術轉移機構、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創投機構、2000多家創新企業共同參與。
《百項新技術新産品榜單》《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面向全球推介發佈,廣泛邀約各界技術交易合作;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智慧服務平臺“轉果果”正式發佈,將通過構建成果庫、人才庫、機構庫、企業需求庫、政策庫五大資源庫,服務科技成果與産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平臺作用,通過數字技術手段連結技術轉移機構、投資機構和各類創新主體,實現技術成果‘全球買、全球賣’的服務體系,共建開放包容的技術交易生態。”科學技術部七司司長周雲帆表示。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3月30日下午,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上,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等4部門發佈《北京市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試點建設“留學人員實習見習基地”,為留學回國人才在居住、出入境便利、集體戶落戶和檔案存放、榮譽表彰方面給予保障等13條措施,誠意滿滿。
從論壇看國際科技合作: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與各個板塊活動;266位外籍演講嘉賓,佔比近一半;前沿大賽中國際項目佔比超40%……
“中關村論壇是創新協作的全球樞紐。”國際科技園區與創新區域協會首席執行官艾巴·倫德表示,本屆論壇設置60場平行會議的技術研討密度令人震撼,這種多層級、跨領域的知識共享機制精準契合協同創新的時代需求。
共享成果,推動科學技術造福人民
論壇年會期間,中關村展示中心常設展重裝亮相。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與未來産業,展覽集中了350多家單位的490多項展品,首發首展成果佔比達45%。
從展廳到應用,科技創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為城市重新賦能。在常設展“人工智能+”展區,“智慧能源城市大腦”吸引了眾多觀眾。“我們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打造電力看經濟發展、環保監測等多場景應用,全面支撐政府科學決策,提升地區城市治理效能。”國網北京海淀供電公司數字化科技中心主任張頔説。
從會議到服務,新技術應用讓參會者感受科技之美。“論壇年會既是新産品的‘首秀場’,也是新技術的‘試驗場’。”中關村政府採購促進中心主任葛志傑介紹,本屆年會首次大規模組織130余台機器人在迎賓、交流、主持、表演等多場景提供服務,首次全面使用電子證件,全面使用可循環物料和新能源車。
目前,北京市集聚了近800家科幻企業,2024年産業規模達480億元,以石景山首鋼園為代表的科幻産業集聚區加速成形,北京科幻産業“一核多點”佈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促進成果共享,讓科技創新成果造福千家萬戶。“世界正面臨全球性的科學挑戰,只有通過全球合作協同創新才能共同應對。”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科學與外交論壇”上,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鮑捷建議,建立跨國環保技術創新與共享平臺,“要讓最前沿的環保技術能夠迅速跨越國界,幫助更多地區解決水污染、能源浪費等問題。”
年會圓滿收官,精彩永不落幕。“論壇年會不僅展現了中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戰略定力與決心,更向國際社會有效傳遞了新質生産力理念,為全球創新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與啟示。”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表示,創新是永不落幕的征程,論壇的系列活動還將貫穿全年。(記者 王昊男 潘俊強 王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