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內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一隅。哈利勒·達伍德攝(新華社發)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底格裏斯河畔的薄霧,住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附近的村民海德像往常一樣來到廚房。他輕輕轉動燃氣灶旋鈕,藍色火焰“噗”地一聲竄起。“這藍色的火焰,就像阿拉丁神燈裏的精靈,給我們帶來了希望。”他一邊煮茶一邊説,“現在做飯方便多了,夏天也不用擔心停電。”
由中企投建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正在悄然改變著千千萬萬個像海德這樣普通伊拉克人的生活,也幫助伊拉克破解能源困局。
伊拉克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石油煉化和天然氣處理能力較弱,造成戰後“氣荒”和“電荒”困境,長期依賴從伊朗進口天然氣和電力。隨著美國今年3月終止伊拉克進口伊朗電力的制裁豁免,並施壓要求其停止進口伊朗天然氣,能源自主已成為關乎伊拉克經濟民生的緊迫課題。
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的投産恰逢其時。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這座天然氣處理廠去年6月正式投産,是伊拉克首個成規模的油氣聯動項目。該天然氣處理廠每年可處理約30億立方米的油田伴生氣,向下游電站供應約22.5億立方米商品天然氣,實現5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可滿足當地400萬戶家庭用電,有效緩解當地的電力短缺。該處理廠每年還可生産近86萬噸液化石油氣,通過罐車直接供應米桑省及周邊地區,有效改善當地民生。同時,工廠每年還産出約90萬噸輕質原油以及1.5萬噸工業級硫磺,大幅提高整體社會經濟效益。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東地區公司總經理蔣峰表示,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的建設採用了大量世界一流的中國技術和産品。“我們不僅帶來了技術,更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看到一輛輛罐車排成隊,滿載著液化石油氣運往各地,天然氣正轉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黃金資源’,我們打心眼裏高興。”伊拉克當地員工扎伊娜布臉上難掩興奮。
“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項目是伊中合作的典範,為伊拉克有效利用天然氣和保障電力需求提供有力支撐。”伊拉克總理蘇達尼去年出席項目投産儀式時親自轉動閥門,高度讚賞中方作出的貢獻。
在哈法亞油田深耕15年來,中方企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特別是在環保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哈法亞合同區塊向東南方向延伸至受《濕地公約》保護的哈維宰濕地,生態環境高度敏感。
據中國石油(伊拉克)哈法亞公司總經理方甲仲介紹,中方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為濕地生態保護進行了大量投入,定期開展水、土壤、大氣和生物多樣性的監測,有效保護了候鳥棲息生活的“樂園”,得到了伊拉克政府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認可和讚揚。
“中國企業的環保意識令人欽佩。”扎伊娜布説,“他們不僅在油田開發過程中減少了碳排放和污染,還積極保護濕地環境,這對伊拉克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夜幕降臨,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的燈光與遠處村莊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這座工廠,正在為伊拉克的能源自主與綠色發展增強“底氣”。
(據新華社電 記者李軍、段敏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