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雲南心力輕鋼房屋以模組化建造技術將建築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時;當華能睿馳的礦卡在礦區實現智慧自主運行時,是數字技術對礦區運輸流程的智慧化重構強化了礦區運輸産業鏈的效率與安全性;當蘇州博瑞登精密借助海智在線跨越國界贏得國際電解槽訂單時,中國産業變革正在上演一場數字與綠色的“雙重奏”。這些看似獨立的案例背後,是數字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的“強鏈”作用與綠色技術重構生産方式的“賦能”效應形成的創新合力,共同推動著新質生産力的蓬勃發展,
據工信部2024年數據,全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已達42%,綠色産業投資增速連續三年超20%,形成“數字築基+綠色引領”的創新範式。
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在於創新效率與可持續性的統一。數字技術通過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手段解決“效率”問題,綠色技術借助光伏制氫、碳捕捉等創新方案破解“可持續”難題,二者猶如車之兩輪,共同驅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邁進。2024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8.9%的增速和製造業技改投資8.0%的增幅,正是這種協同效應最直觀的體現。
新質生産力中數字技術與綠色技術的協同,在産業鏈韌性構建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數字技術憑藉其獨特優勢,展現出多層次賦能價值。
微觀層面,嵐圖汽車的“天元架構”通過十萬餘次測試驗證,實現汽車從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間”的轉變;中觀層面,以浙江德清為例,作為縣域經濟的一員,該縣通過引入先進的數字技術,積極打造車路雲一體化平臺,為多家車企、交通研發企業和高校提供全鏈條測試服務,成功構建起“以數補鏈、以鏈優數”的産業生態,實現了産業鏈的智慧化升級;宏觀層面,以寧波市鎮海區為例,該區通過引入智慧物聯網技術,結合“化工産業大腦+未來工廠”模式,實現了對工業園區內企業能耗和排放的實時監測和管理。同時,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使得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25%、運營成本下降12%,形成了新智造集群,為縣域經濟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實踐印證了從《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到“人工智能+”行動的政策導向,彰顯數字技術“強鏈”的系統性價值。
綠色技術的創新突破同樣令人矚目。新安股份打造的草甘膦連續化生産線使廢水排放量較國際標杆降低66.7%,其首創的磷資源逆向回收技術創造直接效益近8億元;華能睿馳無人駕駛電動礦卡不僅實現運輸環節零碳排放,更創下三項世界紀錄;雲南民企鑫聯科技的“固危廢”處理技術每年帶來超過15億元的營收,真正實現“點廢成金”。這些案例與《“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形成呼應,證明綠色技術正在重塑産業競爭的底層邏輯。
當數字化革新與綠色化轉型産生化學反應時,往往能迸發出更強大的産業升級動能。勁牌公司通過數字化溯源與“中藥指紋圖譜技術+中藥科學提取技術”的結合,既延伸了産業鏈又提升了品質管控;鄭州經開區在打造“一分鐘下線一台車”的智慧工廠同時,建成中原首個國際賽車場,形成“製造+服務”的綠色生態;普洱富民農業改進的咖啡加工技術將耗水量從6000升降至60升,配合數字化管理實現産業升級。這些創新實踐與《綠色低碳轉型産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強化‘數字化、智慧化升級’與‘重點工業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政策導向高度契合,展現了數字技術與綠色技術在産業升級中的協同效應。
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良性互動,實現了生産效率提升與生態環境改善的動態平衡,為突破“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窠臼提供了全新可能;數字技術與綠色技術的協同作用為縣域經濟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不斷完善,新質生産力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這種“強鏈”與“賦能”的雙輪驅動,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鮮明特徵,更將為全球工業變革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站在新質生産力崛起的歷史節點,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創新範式將持續釋放巨大能量,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國際·躍》觀察員)
數據來源:
1) 中國政府網
2) 國家數據局
3)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關於發佈《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4)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印發《綠色低碳轉型産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的通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