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為一輛蘿蔔快跑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在道路上。受訪者提供
保障物流的四足巡檢機器人、碳纖維材料的低空飛行汽車、電池包打造的能源數字貨幣、能送快遞的無人機……7月1日至3日,以“新質生産力 交通新動力”為主題的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各式交通“黑科技”亮相。走進場館,邁向街頭,筆者尋著交通發展的點點足跡,體驗無人駕駛汽車的“聰明”運行,了解高速路充電樁的“減碳密碼”,感受安全引航入港的智慧服務……
無人車的“聰明大腦”
“你好蘿蔔,請開始行車。”在北京亦莊街頭,筆者通過一句語音指令,喚醒了一輛第六代蘿蔔快跑無人車。
全員係好安全帶後,車輛方可起步;座椅按摩、智慧空調等功能隨叫隨應,無需手動操作;遇到紅燈、行人,汽車會緩停,無急剎車,無急加速,穩得像一名老司機。
這份“安全感”,源自第六代蘿蔔快跑高度集成的智慧系統:車身搭載4顆鐳射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感知系統,配合高精地圖,實現360度無死角感知,靈活應對城市複雜路況。
“不僅如此,我們依託‘Apollo ADFM大模型+硬體+安全架構’,疊加10重安全冗余機制,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百度自動駕駛基礎模型部高級經理董芳芳向筆者介紹。
聰明的車,還需跑在“智慧的路”上。走進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我們可以看到,“車、路、雲、網、圖”一體化智慧建設正在北京亦莊同步推進。
“別看它是‘路邊的’,作用可不小。”説到路側部署的感知系統,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的工作人員説,“它能實時捕捉交通動態,經5G蜂窩網絡傳輸至車端。如果有行人突然橫穿馬路,經它提醒,無人車便會自動減速避讓,極大降低‘鬼探頭’帶來的風險。”
配合車、路協同建設,一張600平方公里的多模態融合網絡正在亦莊鋪開,應用於自動駕駛乘用車、無人接駁、無人清掃等多場景,借助新質生産力,釋放城市交通運行新活力。
充電樁的“減碳密碼”
“開始充電”,伴隨著顯示屏上的數字快速跳動,筆者眼前,約莫一人高的充電樁緩緩啟動。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雲南交投展區內,聚集了不少海內外觀展者。
“這是我們創新研發的高效全液冷超充樁。”雲南交投集團經營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勇介紹,“以前高速公路上的充電樁主要依靠接入電網供電,現在我們在服務區綜合樓屋頂、光伏車棚等開展分佈式光伏建設,作為充電樁的供電來源。”
光伏發電是充電樁“綠色足跡”的第一步,通過部署邊緣網關,結合綜合能源管理平臺,充電樁支持直流微網、電池母線、光伏多源輸入,在本地形成微電網。既保證綠色低碳,又能緩解用戶在高速路上的充電焦慮。
“充電樁的充電效率與穩定性,能不能滿足高速公路上的用戶需求?”聽完趙勇的介紹,專門來參加此次會展的馬來西亞外商説出了不少觀展者心中的疑問。
“完全沒問題!這款充電樁5分鐘就能補能200公里,喝杯水、吃碗麵的工夫就能充好電。”趙勇自信地説。不僅充得快,充電樁通過監控平臺遠程診斷故障,提升運維效率,實現智慧節能管理,每一次能源流動都能留下一串清晰可查的“碳足跡”。
目前,雲南首批“光儲充”一體化示範站,預計年均減少碳排放2806.44噸。未來,這項技術計劃走出國門,向南亞、東南亞輻射,和展館內京東的VAN無人輕卡、廣汽的碳纖維飛行汽車一同,以新質生産力賦能,成為中國交通發展的一張“綠色名片”。
引航人的“智慧守護”
“嘟——”隨著一聲低沉的汽笛響起,引航艇緩緩靠近貨輪左舷。幾分鐘後,引航梯放穩,引航員張法開始爬梯登船。腳下,四層樓高的引航長梯搖晃。“風平浪靜時還好,要是遇到大風天氣,每走一步,腳下都是未知。”張法説。
“引航,是港口生産鏈條的第一環節。”青島引航站副站長、高級引航員説。根據國際慣例,外籍船舶進入中國港口,必須接受中國引航員的引航,這一制度既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更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在青島港這片連接世界的藍色港灣,每當有船舶進出港,像張法這樣的引航員需要第一個登船、最後一個離船,由此也被譽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截至2025年6月,全國有2505人從事這一工作。
走進青島引航站科技創新中心,一塊電子雷達大屏實時顯示著港口船舶的動態軌跡。數據流、雷達波、AIS信息匯聚,織就一張守護青島港的安全網。小物標雷達系統實現了全面捕捉海面漂浮物標,低能見度航道監控系統保障著惡劣天氣條件下監控視頻成像……
青島引航站的智慧引航服務平臺提高了引航員決策的精準度,提升了港口的通航效率和安全。航跡即疆界,新時代的引航人正用“硬核”實力為交通強國寫下注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