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集團全球研發創新中心,顯微鏡的藍光下,一支來自廣西巴馬的菌株樣本靜靜躺在載玻片上。十五年前,它在長壽老人的體內沉睡,如今,卻在這座佈滿精密儀器的實驗室中甦醒,並走向國際營養學大會的舞臺,登上頂級期刊《Cell》,成為全球食品科學界矚目的焦點。
這株看似微小,卻承載著億萬人健康期盼的益生菌,就是Lc19。這是一株菌的旅程,也是蒙牛科研人十五年堅守的故事。
當前,中國糖尿病患者達2.33億,佔總人口13.7%,規模和比例均居全球首位。其中,二型糖尿病人群佔總人口11%左右,還有約13%的人群雖尚未確診,卻已處於血糖異常階段,若不及時干預,將來很可能發展為糖尿病。
儘管對於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研究有很多,但血糖調節機制的複雜性導致傳統研究難以鎖定核心靶點。蒙牛集團微生態研發負責人毛躍建坦言:“很多研究證明腸道菌群是其核心關鍵點,但是並不清楚它的靶點,這導致一些研究開發的效果並不理想。”
在蒙牛研發人員看來,消費者有訴求,但是沒有産品實現,這恰恰是科研創新的突破口。依託對消費者健康訴求的深刻洞察,尤其是血糖管理領域的巨大缺口,蒙牛將科研目標指向代謝健康領域。2023年,蒙牛正式成立營養科學研究院,下設微生態研究部,並聯手北京大學成立“營養與代謝健康聯合實驗室”,吹響了攻堅血糖健康的號角。
在經過大量的文獻調研後,“腸道菌群”這一解法逐漸進入了研發團隊的視野。研發團隊表示,腸道菌群與各種代謝性疾病緊密相關,通過益生菌干預,是一種更便捷、更自然的途徑。
圍繞這一發現,短短兩年時間裏,研發團隊歷經重重關卡,從發現靶點,驗證機制,篩選菌株,到産學研協同推進,完成了相關菌株的穩定性、安全性評估及臨床前研究。
當副乾酪乳酪桿菌Lc19被成功研發出來時,整個團隊都難掩喜悅:“這不僅僅是一株菌,更是給數以億計血糖異常人群帶來的新希望。”
這一科研成果,正是蒙牛堅定推進“一體兩翼”戰略的結果。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消費者健康需求越來越細化,蒙牛在夯實核心基本盤的同時,全面佈局“營養健康平臺”和“海外平臺”,持續強化研發創新,推動乳品從“基礎營養”向“精準營養”跨越升級。
聚焦消費者的真實痛點,蒙牛將研發戰略錨定於精準營養領域,引領行業變革新方向。這既是蒙牛基於深刻行業洞察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是對其“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初心的生動踐行。
“為了一株菌 我們守了整整十五年”
Lc19的破繭成蝶,是一部蒙牛以“長期主義”書寫的科研史詩。早在2009年,蒙牛便前瞻性地與中國農業大學團隊遠赴“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從長壽人群體內分離出大量珍貴菌株,Lc19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科研條件有限,我們雖不知其具體價值,但仍堅持將其入庫保存,等待未來將其喚醒。”這一等,便是整整十五年。期間,蒙牛持續投入菌種庫建設,保持著對消費者健康需求的長期關注與資源沉澱。十五年的厚積,只為關鍵時刻的薄發。若沒有前期的戰略儲備,即使後期技術成熟,也只能望洋興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進行了大樣本臨床隊列研究後,研發團隊發現二型糖尿病人群體內一種名為“色氨酸-膽酸”(TRP-CA)的物質水準普遍偏低。“TRP-CA就像一把鑰匙,能使腸道L細胞分泌GLP-1,進而促進胰島素釋放,調節血糖水準。”團隊表示。
這一新發現令團隊感到振奮,但緊接著,又一個難題接踵而至:TRP-CA雖然效果顯著,但其本身無法直接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根據食品法規,TRP-CA不可用於食品,且口感差,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能不能找一株能天然産生TRP-CA的菌?”伴隨著這個想法,研發人員將目光投向了蒙牛的菌種庫,對1.8萬株菌進行高通量篩選。最終,沉睡已久的Lc19脫穎而出,並成為了破解血糖健康難題的“金鑰匙”。
Lc19不僅能夠高效産生TRP-CA,還具備獨特的“雙開關機制”,僅在餐後血糖升高時啟動,既安全又有效。“最重要的是,一株來自健康長壽人體的菌,其安全性已經過時間檢驗,這是任何化學物質都無法替代的。”蒙牛研發負責人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Lc19在體重管理方面也展現出巨大潛力。它可以在體內生成一種特殊物質(色氨酸膽鹽),增強餐後飽腹感,幫助消費者自然減少食物攝入量。其促進産生的GLP-1也可以進一步調節胃腸功能,實現多維度的代謝健康干預。
打破慣例 造一條“科研高速公路”
“從一個最初的想法,到論文發表,再到産業化落地,我們只用了兩年時間”。當靶點明確、菌株鎖定,蒙牛以驚人的“中國速度”打通了從實驗室到産業化的“最後一公里”。
Lc19的研發不僅跑出了令人震驚的“蒙牛速度”,更跑出一條中國乳業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進行自主創新的新路徑。
研發負責人表示,秘訣在於蒙牛打破傳統閉門研發的桎梏,打造了一條高效的“科研高速公路”——整合包括行業夥伴、高校在內的26家頂級單位資源,讓基礎研究、臨床驗證、工藝開發等多環節並行推進,通過産學研的深度協同,激發出驚人的創新效率。
在這種“整合式創新”模式下,研發團隊爆發出驚人的效率。在Lc19的研發成果登上《Cell》期刊僅一個月後,就推出了首款應用産品——悠瑞安糖盾益生菌粉。該産品融合Lc19與航天耐氧菌株MN-Gup兩大專利菌株,每盒活菌含量高達10200億CFU,同時添加桑葉提取物、苦瓜粉等天然植萃成分,通過多靶點協同滿足控糖需求。
“Lc19的研發只是起點,目前團隊還在開展更多臨床研究,以進一步明確Lc19的作用強度,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效率、響應機制等,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的健康方案”。毛躍建補充道。
實際上,Lc19菌株的突破只是蒙牛益生菌研發矩陣的縮影。這背後,是蒙牛對研發創新的長期投入:近年來,蒙牛研發投入年均增速達13.4%,2024年投入達5.13億元;在全球佈局9大研發基地,構建強大創新網絡。
從打破母乳低聚糖原料國際壟斷,獲中美雙認證,到專利菌株研發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銀獎,蒙牛正以“一體兩翼”戰略為引領,持續加強“營養健康平臺”建設,在銀發營養、特醫營養、運動營養等多領域廣泛佈局,充分彰顯了乳業國家隊的使命和擔當。
從廣西巴馬的深山菌株,到閃耀國際頂刊的科研之光,再到消費者手中的健康守護,蒙牛以十五年堅守詮釋了“長期主義”的深刻內涵,也傳遞出蒙牛圍繞消費者根本需求踐行創新研發的決心。展望未來,蒙牛將繼續深化“一體兩翼”戰略佈局,加快乳業新質生産力發展,以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以科技自立引領産業革新,讓精準營養惠及全球消費者。(圖/文 媛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