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在滬舉辦——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2025-10-16 09:43:50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韓東林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在滬舉辦——  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圖為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 陳浩明攝

  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屆大會的主題為“世界視野下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位中外知名專家學者齊聚黃浦江畔,深入交流中華文明的賡續和創新,充分探討中國道路的文明內涵、經驗啟示和世界意義,力圖在更深層次、更廣層面、更大程度上達成中國學發展的更多共識,持續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中國學是歷史中國之學,也是當代中國之學。它涵蓋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領域,是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從13世紀到21世紀,從漢學到中國學再到世界中國學,其學術積澱越發深厚。當下,世界中國學不僅成為國際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

  “在多極化的世界中,合作就是我們的指南針。世界各國間的合作,特別是歐中間的合作十分重要。”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目前,歐中關係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雙方在氣候變化、綠色經濟和全球供應鏈穩定等領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歐中合作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在務實主義與戰略互信之間尋求“動態平衡”。以此為基礎,歐中雙方將共同塑造一個穩定與繁榮的未來。

  “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對中國學的關注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當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科技創新以及‘全球南方’事務中扮演關鍵角色時,中國學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並日益呈現出跨學科融合的特徵。”英國知名作家、評論家馬丁·雅克説,“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學也走向了全球。了解中國、掌握中國動態,正日益成為全球不同學科專家的必備素質。”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吸引各國研究者深入探究。埃及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研究學院政治學青年學者、青年漢學家哈迪爾·賽義德表示,每當提起中國,人們總會聯想到燦爛的文明和偉大的國度,這是一個以和平、可信著稱的國家。得益於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共有約16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超500所孔子學院,全球對中國學的研究日益深入。中國以智慧引領世界,並成為值得效倣的典範。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向世界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引發了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

  “中國式現代化已經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在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金平看來,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根植于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是柬埔寨的‘老師’,中國的發展告訴我們,不僅要有長期且穩定的願景,還要將增進全民福祉放在重要位置。希望柬埔寨能從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汲取經驗和智慧。”金平説。

  阿根廷國際關係理事會亞洲事務委員會主席馬豪恩表示,中國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這些成就使拉美國家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國經驗對拉美國家有重要借鑒意義,同時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性。

  中國與埃及同為古老文明,在現代化道路上都肩負著重要使命。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兼孔子學院埃方院長大海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現代化幾乎被等同於西方化,但中國的發展實踐打破了這一“路徑依賴”,探索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道路,為埃及提供了啟示。“未來,中埃在經濟、科技創新、教育與人文領域,以及全球治理層面有著廣闊合作前景。在中國式現代化和埃及‘2030發展願景’的共同引領下,兩國一定能找到更多契合點,攜手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與世界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大海説。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前主任、前大使賽義德·哈桑·賈維德認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其古今連續性。中國是“延續至今的文明國家”,西方學者常常將中國的歷史割裂為零碎片段,而忽視了其哲學體系與思想的連貫性。

  隨著中國學涵蓋的研究領域越來越廣,其研究的中外互動性也不斷加強。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表示,中國是人類“地球村”的重要成員,中華文明是人類主要文明之一。進行中國學研究,不僅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任務,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學者的共同任務。

  在李伯重看來,中國學既然是世界的學問,就必須從中國看世界,從世界看中國。通過這種雙向視角所看到的中國,既有豐富的內涵,又有豐滿的外延,這才是一個在人類大家庭中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

  世界中國學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領域,是中國與世界對話的重要窗口。中外嘉賓一致認為,中國學研究要將中華文明作為有機統一的生命體進行理解;要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向世界講清楚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要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做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發揮更大作用。

  本屆大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科院和有關高校協辦。會上發佈了《文明互鑒與世界中國學繁榮發展:上海倡議》。倡議提出,世界中國學要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人類文明進程的廣闊圖景中加以研究,總結經驗、分享智慧,為各國應對共同挑戰、創造更好未來貢獻思想力量。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