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十六項舉措拓展綠色貿易
2025-11-11 09:21:1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韓東林

null

  為助力新能源産業和綠色貿易高品質發展,南通海關為企業原材料進口提供快速通關服務,實現從口岸到車間的快速驗放。圖為江蘇南通海門港經濟開發區風電出口企業生産繁忙。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商務部近日印發《關於拓展綠色貿易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準聚焦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環節降碳潛力有待挖掘、支撐保障體系不夠完備等中國綠色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16項針對性舉措,以更好培育外貿新動能。

  重點圍繞四個方面

  從《意見》來看,16條具體舉措是圍繞為積極拓展綠色貿易,促進貿易優化升級展開的。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意見》提出的舉措主要包括提升外貿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能力、拓展綠色低碳相關産品和技術進出口、營造綠色貿易發展良好國際環境、建立健全綠色貿易支撐保障體系四大方面。

  比如,在推動外貿企業開展綠色設計和生産上,鼓勵外貿企業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通過設備更新、工藝流程改造、再生資源原料替代等方式,降低外貿産品碳排放量;在加快推動物流綠色低碳發展上,促進外貿大宗貨物和集裝箱長途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推進單元化集裝器具國際互認共享;在提升展會綠色化水準上,推動有條件的展會設立綠色低碳專門展區、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加快制修訂綠色辦展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在加快外貿産品碳足跡數據庫建設上,鼓勵有條件的行業、企業建設行業碳足跡因子數據庫……

  “目前,我們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完善綠色産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加快與主要貿易夥伴實現標準互認。推動中國綠色産品、技術和服務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李成鋼説。

  順應綠色低碳潮流

  如今,綠色低碳産品已經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綠色低碳相關産品出口表現亮眼。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出口增速超過30%;光伏産品已經連續4年出口額超過2000億元;電動汽車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萬輛;鐵道電力機車、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等綠色交通工具出口也保持著強勁增長。我國節能環保家電、再生纖維紡織服裝等綠色産品在國際市場廣受歡迎。”李成鋼説,綠色貿易為中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撐。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志華説,廣交會等一些重點展會在綠色化發展實踐中已經走在前面。廣交會、進博會已經實現了“兩個100%”:一個是綠色電力供應率達到了100%,另一個是特裝展位綠色達標率達到100%。

  “從2022年開始,我們根據新修訂的展覽業統計調查制度,在展會統計中專門增加了綠色搭建面積、用電量、廢棄垃圾排放量等幾個綠色相關指標。這就好比給展會做了綠色體檢,讓我們可以更加精準監測展會能耗水準和減排成效。今年5月,我們又對這些指標進行了優化,目的就是讓數據更加科學、更加準確,也更好地為提升展會綠色化水準提供數據參考。”王志華説。

  李成鋼説,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合作態度,將重點從深度參與綠色貿易的全球治理、持續提升高標準自貿區網絡“綠色含量”、深化國內改革對接國際綠色標準三個方面著力,為綠色貿易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們將繼續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國綠色貿易服務全球的能力,與全球更好分享綠色低碳成果。”李成鋼説。

  攜手匯聚轉型合力

  拓展綠色貿易,需要各方攜手形成合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王鵬介紹,截至2024年底,工信部累計培育國家綠色工廠6430家、綠色工業園區491家;國家綠色工廠産值佔比超過20%。“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綠色設計和綠色製造,加快産品設計、製造、使用、回收、循環利用等全鏈條的綠色轉型升級。‘點線面’結合,打造綠色産業生態,為拓展綠色貿易夯實産業基礎。”王鵬説。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國煥新説,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深入推進綠色産品認證制度,支持外貿企業綠色發展。比如,圍繞各行業綠色發展的需求,選定優先領域和重點區域,有序擴展認證範圍,推動認證從産品向産業鏈、供應鏈拓展。再如,聯合相關部門修訂發佈《綠色産品認證與標識管理辦法》,建立嚴格透明的監管機制和監管措施,規範和凈化綠色認證市場秩序。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説,將推動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標準應用,支持創新信貸、債券、股權等融資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圍繞研發設計、物流運維、碳排放認證和評價、廢舊資源回收等生産性服務環節,加大融資支持,降低輕資産、綠色服務貿易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場發行綠色金融産品,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中國綠色資産。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