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智慧聚力 系統變革
2025-11-17 10:25:01來源:人民日報責編:韓東林

智慧聚力  系統變革

觀眾在體驗VR沉浸式場景。

智慧聚力  系統變革

觀眾在體驗“互動拍報機”。

智慧聚力  系統變革

觀眾在觀看機器人表演。

智慧聚力  系統變革

11月12日,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

以上圖片均為辜鵬博攝(人民視覺)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推進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提高主流輿論引導能力。

  置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征程,面對洶湧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如何深入拓展、提質增效?11月12日至14日,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舉行,業界、學界等共聚湖南長沙,話思路、談感悟、謀未來。

  大會開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莫高義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要緊緊抓住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新機遇,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技術創新推動傳播創新,以智慧之力激發創造之力,努力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致辭時表示,湖南將認真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命題,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以“人工智能+”賦能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加快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劉思揚表示,本次大會聚焦“智慧聚力  系統變革”主題,呼應技術革命的澎湃浪潮,切中媒體轉型深層邏輯,更彰顯新聞輿論工作在強國建設中的使命擔當。

  前瞻性佈局,下好未來“先手棋”

  數字人主播、機器人司儀、AI編輯部、垂類大模型……本屆大會,AI很“熱”也很“忙”。前沿技術驅動下的媒體格局之變,仍在加速。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以“水”“島”“山”比喻,闡釋數智時代融媒新形態:建好高品質的信息流與語料“水源”,以無形而化生萬物;找準各端號定位,讓媒體之“島”可見可感可及;凝聚民心,主流媒體當奮力打造一座座由內容精品構築的“文化山脈”和“時代峰巒”。

  以前瞻性思維佈局媒體新形態,才能下好贏得未來的“先手棋”。

  “融合是路徑,內容是靈魂,技術是引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范昀以九三閱兵直播報道為例,介紹總臺深刻把握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發展趨勢,用新技術新語態賦能新媒體發展,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實現全平臺生産傳播。

  主動向新,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明確了面向“十五五”的新佈局。“通過系統性變革探索新內容、新賽道、新技術、新傳播、新商業,最終打造一個具有新質生産力和傳播力的‘新芒果’。”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龔政文説。

  駕馭技術,而不是技術“自嗨”。主流價值與優質內容,始終是主流媒體的初心與堅守。

  一張老照片,揭開一段驚心動魄的國際救援往事,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追尋,成就一則“破圈”精品。內容創新論壇上,湖南日報社副總編輯蒙志軍講述《尋找威廉·泰勒》創作心得,“在流量浪潮中,主流媒體要保持內容定力,堅守價值坐標,著力生産更多具有正向能量、信息含量、情感容量、文本品質、傳播流量的‘大精品’”。

  遵循傳播規律,強化用戶思維

  每晚在手機鏡頭前解讀民生政策、解答百姓疑惑,上海新民晚報社直播部主任晏秋秋累計公益直播超1000個小時,全網粉絲超500萬。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上海60歲以上的老人。

  用老百姓的話,説老百姓的事。大會主論壇上,晏秋秋分享鏡頭前的個人感悟,“轉型,不是換一個戰場,而是換一種寫法——把文章寫在鏡頭前,寫在人心裏。”

  貼近用戶,服務用戶,連接用戶……此次大會,“用戶思維”成了嘉賓發言中的高頻詞。

  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殷陸君表示,樹立用戶思維,形成強烈的用戶意識、受眾觀念,是主流媒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導向在互聯網時代的具體體現,也是遵循現代傳播規律的必然要求。

  “主流媒體普遍面臨從‘發佈思維’到‘傳播思維’的深刻轉型。”新華社副社長霍小光介紹,新華社黨組把系統性變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聚焦關鍵領域,加強整體謀劃,制定改革舉措,全面推進系統性變革,一系列重點改革紮實推進、見到成效。

  用戶思維,關注的是傳播質效。重大主題報道如何避免同質化?為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人民日報社推出重磅短片《一夜之間》,微博平臺兩小時轉發破百萬。主創人員分享,作品之所以有品質、有力量、有流量,靠的是抓住真實的“人”、人的情感共鳴、人的價值追求。

  用戶思維,打開了運營新空間。浙報集團的“鄰裡通”服務平臺,讓媒體貼近社區用戶,成為未來社區運營商,目前已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北幹街道的社區全面推廣試運營,線上線下全方位連結本地居民、社區和商家。“既更好服務基層群眾,也帶來了更大流量。”浙報集團副社長、潮新聞總編輯錢偉剛説。

  激發內生動力,做“行動派、實干家”

  堅定地做系統變革的“行動派、實干家”,主流媒體怎麼激發內生動力?

  新華日報的“三人成眾”計劃,推動記者從撰稿人轉型為“主理人”。全媒體評論理論部評論員袁媛41歲時從“後廚”走向“前臺”,創辦個人視頻評論欄目“評論員袁媛”。身份重塑、方法重構,為的是讓文字的力量“看得見”“能入心”。

  流程再造,機制創新,系統變革。將技術研發和應用深度融入媒體業務全鏈條,主流媒體需在真融、深融中,精準求解。

  融的落腳點還是人。媒體人的轉型故事串起了幾屆大會,今年又聽到不少新聲音——

  全媒體時代如何會“説話”?真實的力量最打動人。大象新聞用鏡頭捕捉情感細節,記錄駐村書記“蹭飯走訪”,視頻報道全平臺閱讀量1.25億次。“真情實感,永遠是創作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新媒體穿越喧囂、回歸初心的根本。”大象新聞視聽中心評論部主管趙冰説。

  來自基層的媒體人如何“破壁”?記錄基層,也要賦能基層。教社區宣傳員“蹲下來平視拍攝”,讓鏡頭更有溫度;幫鄉鎮幹部用方言講解政策,讓傳播更接地氣……來自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融媒體中心的90後記者王虹,用的是“笨辦法”,下的是真功夫。“記者手中的筆和鏡頭,不僅是記錄時代的工具,更是播撒希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種子。”王虹説。

  新聲音之外有新面孔。本次新媒體大會首設青年論壇,“智媒時代  青年擔當”的主題下,涌動青春氣息。“所謂新聞理想,從來不是站在高處喊口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王梓説,要繼續增強“四力”,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的好,藏在每一縷煙火裏,也藏在每一個普通人的笑容裏。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