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材料依賴進口局面有望打破

2018-06-19 07:59:30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從中國化工學會獲悉:由江西浩海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南昌大學、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等單位共同研發的“鋰雲母全組分利用綠色工藝及關鍵技術”日前通過國家科技成果鑒定。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雪領銜的評價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套工藝設計路線先進合理,解決了廢渣綜合治理利用難題,技術創新明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碳酸鋰是一種無機化合物,是新能源電池重要的化工原料。隨著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的制定,鋰電池産業已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新能源産業之一,碳酸鋰作為鋰電池生産的重要基礎原料,重要性與日俱增。

  “碳酸鋰是生産二次鋰鹽和金屬鋰製品的基礎材料,是鋰行業中應用最大的鋰産品,其他鋰産品基本上都是碳酸鋰的下游産品。”南昌大學教授、博導邱祖民表示,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對於鋰電池的需求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27.27%。此外,陶瓷玻璃、航空航天等行業也需要大量的鋰。目前,中國鋰消費量已經佔全球總消費量的一半。

  與此同時,我國的鋰鹽進口量也在持續增加。據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鋰鹽總計3.5萬噸,同比增長27.79%;全年出口鋰鹽總計1.9萬噸,同比增長74.85%,凈進口量達到1.6萬噸。這意味著國內鋰鹽近2萬噸需求量中,超過八成依賴進口。

  據介紹,傳統以鋰雲母為原料提鋰的工藝主要有食鹽壓煮法、鹼壓煮法和硫酸法等,這些工藝不僅大量消耗鋰雲母,而且會産生大量廢渣。據統計,每噸碳酸鋰生産過程會産生約40噸廢渣,不僅環保處理量大,且鋰的回收率低,提取反應條件苛刻、易造成設備嚴重腐蝕。

  江西颶風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葛亮明介紹,傳統工藝下提取1噸碳酸鋰的成本約9萬元,市場價約15萬元;每噸廢渣處理成本大約4000元,如果將此費用計入成本,那麼傳統工藝下的生産或將入不敷出。

  “新工藝的提取成本雖有所上升,達到11萬元/噸,但綜合附加值産出超過30萬元/噸。此外,廢渣産出也從30噸至40噸降低到2.7噸。”葛明亮説,新提取工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是目前國內外唯一能夠真正實現鋰雲母中全元素提取的工藝技術,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方法的廢渣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了鋰雲母的綜合經濟價值。

  根據《全國礦産資源規劃(2016-2020年)》,我國將推進四川甘孜鋰輝石礦、新疆阿勒泰鋰礦、江西宜春鋰雲母礦資源勘查開發。“公司所在地江西宜春市擁有世界最大的鋰雲母礦,氧化鋰可開採量佔全國的31%、世界的8%。”葛亮明透露,計劃在兩年內建設4萬噸規模生産線,項目達産後有望改變鋰材料依賴進口的市場格局。(記者 顧陽)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