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走出農産品貿易全球化之路

2018-06-29 14:51:4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責編:陳晨

  海外資産和業務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農産品經營量超過1億噸,海外營業收入超過2300億元,約佔企業整體營業收入的50%,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羅馬尼亞、烏克蘭等國主要出口商之一。

  這就是中糧集團,由中國第一大糧油食品企業、世界第五大糧商,一躍而為全球具有領導地位國際大糧商,成為我國農産品貿易全球化的一大亮點。

  耕耘糧油的“一帶一路”

  “希望柬埔寨稻米協會與中糧集團之間合作更加密切,為柬埔寨稻米打出品牌。”柬埔寨稻米協會主席宋波替武説。

  最近三年,中糧佔柬埔寨大米出口總量的近40%,為柬埔寨稻農開闢了最大市場。這是中糧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寫照。

  “中糧致力於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國家糧油産業投資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在全球主要糧源産地的供應鏈資産佈局,加快沿線區域重點項目落地,成為農業合作重要引擎。”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雙連對記者説。

  中糧的目標,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糧食經營量3000萬噸,掌控一手糧源1000萬噸,進口食品50億元人民幣,打造對接“一帶一路”的進口糧食陸路和海路兩大糧食物流通道。

  根據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中糧將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佈局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包括黑海地區和中亞地區的倉儲物流設施建設,並重點關注俄羅斯的大豆,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的小麥、玉米和葵花籽,白俄羅斯的乳業和肉食等。

  讓“南美糧倉”直達我們的餐桌

  “南美洲是未來全球農業最具增長潛質的地區,也是中糧全球佈局的關鍵區域。”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説。

  作為21世紀的世界糧倉,巴西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農産品出口國之一,大豆、玉米、糖、乙醇、咖啡等品種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一。巴西是中糧在南美洲業務開展最廣泛最深入的國家。中糧在巴西投資金額超過19億美元,擁有19個物流倉儲設施和7個加工廠。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中約46%來自巴西。作為巴西大豆主要進口商,中糧每年進口大豆,巴西佔一半。

  中糧與阿根廷長期維持著良好貿易合作關係。中糧國際在阿根廷總投資約15億美元,員工1504人,主要經營大豆、玉米、小麥等原糧出口。2017年穀物和油籽總經營規模達1238萬噸,位居阿根廷第一。2017年,中國從阿根廷進口大豆635萬噸,其中中糧進口大豆120萬噸,佔19%。

  中糧在南美耕耘已久。2010年,中糧收購位於智利中央山谷colchagua産區及周圍350公頃葡萄園,這是中糧集團打造葡萄酒産業鏈進行的首次海外並購。中糧集團2012年起與烏拉圭開展牛肉貿易,為中國第二大烏拉圭牛肉進口商。2017從烏拉圭採購的牛肉佔中糧牛肉進口總量的22%。

  以市場手段搭建“糧食走廊”

  目前全球糧油食品供給相對集中,亞洲人多地少,全球糧食大流通格局是從美洲地區流向亞洲地區。在大糧倉、大餐桌之間,糧食走廊至關重要。

  全球有兩家國際性糧食企業:來寶農業、尼德拉。這兩家企業主要資産分佈在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區、印尼等糧油核心産區,並擁有到亞洲市場的穩定糧食走廊。

  2014年,中糧聯合厚樸、淡馬錫、渣打、IFC、中投等組建中糧國際,分別並購來寶農業、尼德拉兩個國際性糧食企業各51%股權,2016年和2017年又分別並購兩個企業剩餘49%的股權。

  “中糧以最小的投入實際控制了110億美元農業資産,分佈在全球核心糧食産區。”趙雙連説,中糧實現從中國第一到世界領先的一躍,由原來的中國第一大糧油食品企業、世界第五大糧商成為全球具有領導地位的國際大糧商,通過市場化商業化方式,改變了世界糧食市場的格局,在國際競爭中具有一席之地。

  趙雙連説,我國每年糧食進口總量達1.3億噸以上,圍繞保障國家“適度進口”戰略,中糧正通過完善全球糧源佈局,形成連接6大洲的貿易渠道,建立超過全國進口糧食貿易量一倍以上的全球貿易能力。

  到2020年,中糧海外營業收入佔比將超過60%,海外糧源掌控量超過5000萬噸,第三國貿易量超過1億噸,總經營量2億噸。(記者 王立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