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P2P網貸平颱風險事件

2018-07-18 15:54:20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近段時間,一批違規經營、粗放成長的P2P網貸平臺被淘汰,這也是金融強監管形勢下的市場出清,有利於降低行業風險、凈化市場環境,守住法律底線和政策紅線。對此,投資人應理性看待。一方面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一方面也不必風聲鶴唳。一批劣質平臺的退出將有助於行業良性發展。那些合規經營、實力較強的存量平臺,將引領行業持續前行

  近段時間,網絡借貸信息仲介平臺(P2P網貸)風險事件頻發,引發人們普遍關注。一批違規經營、粗放成長的平臺被淘汰,有利於降低行業風險、凈化市場環境,守住法律底線和政策紅線。這也是金融強監管形勢下的市場出清。對此,投資人應理性看待。

  2015年7月份,央行等10部門頒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P2P網貸被明確為信息仲介性質。2016年8月份,原銀監會等制定了《網絡借貸信息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對P2P網貸的監管細則。隨後,原銀監會配套出台資金存管、信息披露、備案登記等3個指引,形成了對“1+3”的制度框架。2016年10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P2P網貸為整治重點。日前,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再用1年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

  當下P2P網貸的風險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從P2P網貸平臺本身來看,不少野蠻生長起來的平臺合規性較差,經營粗放,經過幾年的運轉,風險逐漸積聚,進入頻繁爆發的階段。其次,從監管政策方面來看,監管政策逐步收緊,要求趨嚴,特別是備案工作延期,不確定性增加,平臺合規成本提高,部分平臺主動清盤退出。再次,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隨著投資者教育的深入,投資者風險意識有所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提高,風險偏好降低,開始從高風險平臺退出。最後,從近期市場流動性來看,儘管央行今年3次定向降準,但流動性仍然偏緊,部分向平臺借貸的個人或企業後續資金不足,資金鏈斷裂。

  其實,當下P2P網貸這種情況,與我國信託業發展的歷史很相似。上世紀80年代,我國各家銀行、各部委和各地政府等紛紛設立信託投資公司,信託機構大量出現。從1980年到1982年底,全國各類信託投資機構已有620多家。但是,經過多年的清理整理、優勝劣汰,信託公司數量一度下降到50家左右,到目前信託公司僅68家,集中度大大提升,行業平穩發展。

  實際上,備案工作延期給P2P網貸平臺留出了更多的整改時間。可以預見的是,無論P2P網貸平臺備案工作何時正式啟動,但備案的要求不會放鬆,一大批不合規的平臺可能通不過備案,最後將不得不從行業中退出。因此,備案完成後,P2P網貸從業機構數量將大量減少,一批劣質平臺的退出將有助於行業良性發展。那些合規經營、實力較強的存量平臺,將引領行業持續前行。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當下不是在P2P網貸平臺投資的好時機,可能需要特別警惕P2P網貸的各種風險,小心踩到平臺跑路、關停的“地雷”。但是,在目前市場波動的情況下,投資人需要更加冷靜。首先,看網貸平臺是否堅守信息仲介本質,堅持小額分散原則;其次,看網貸平臺是否有明顯違規行為,如高額返利、線下展業等;再次,看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透明、完整;最後,一些外部機構的評級、資質也可以作為參考,如評級排名是否靠前、是否加入行業協會等。如果平臺本身沒有問題,投資者應保持一定的耐心——一方面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一方面也不必風聲鶴唳。相對客觀地看待目前的市場趨勢及平臺特徵,才能理性地作出判斷。

  近年來,部分互聯網公司以發展金融科技之名,行開展金融業務之實,突破了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這一底線,嚴重擾亂了我國金融市場秩序。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市場格局將得以重塑,投資者權益將得到更好保護。(作者 董希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