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橋 不斷刷新世界級

2018-10-26 08:49:28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編:陳晨

中國橋 不斷刷新世界級(資訊)(財智推薦)

碧波之上,港珠澳大橋飛架香港、澳門、珠海三地,以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飛越滄海百年的歷史風雲,展現當代中國的雄健風采。圖為晚霞中的港珠澳大橋。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中國橋 不斷刷新世界級(資訊)(財智推薦)

1997年建成的廣東虎門大橋,被譽為中國的“第一跨”。如果將兩根主纜的鋼絲拉成一條鋼繩,足可繞地球一圈。 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國橋 不斷刷新世界級(資訊)(財智推薦)

2011年1月通車的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六線鐵路大橋,被譽為“世界鐵路橋之最”。 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國橋 不斷刷新世界級(資訊)(財智推薦)

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餘座橋梁,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圖為位於貴州、雲南交界處杭瑞高速上的北盤江大橋,這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大橋。 新華社記者 陶 亮攝

中國橋 不斷刷新世界級(資訊)(財智推薦)

滬通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大橋于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計劃工期5年半。圖為10月21日,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航道橋橋面環氧瀝青正式攤鋪。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習近平強調,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回顧中國橋梁發展史,每一座大橋的設計與施工建造,背後都凝聚著建設者自主創新的智慧和勇氣,一座座世界級橋梁相繼落成,讓中國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目前,中國公路橋梁總數超過8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超過20萬座,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中,中國都各自佔據半數,中國橋梁已成為響亮的世界品牌。

  掌握造橋核心技術

  金秋10月,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潮聲陣陣,依傍著這片中國南海水域的城市群迎來深具意義的一天。

  10月24日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座籌備6年、建設9年而成的“國之重器”,正式進入公眾生活。

  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有人評價,它是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

  對於這座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而言,每項榮譽的背後,都是一組組沉甸甸數據的支撐。

  全長55公里,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海底隧道長5.6公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進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對接海底隧道的每個沉管重約8萬噸,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創的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中國橋梁建設者研發了10多項世界領先的專用設備和系統,獲得了500多項專利,攻克了10余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的工程難題。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中國橋梁在古代基本上保持了領先水準,近代雖然建橋技術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但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奮起直追,用60多年的時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準。如今,中國不僅建成了一批技術複雜、科技含量高的公路鐵路大橋,還掌握了不同類型橋梁結構設計、建造及養護等方面的多項核心技術。

  2013年7月建成通車的嘉紹大橋,地處錢塘江尖山河段,江海交匯地方,江道寬淺、潮強流急、含沙量大。中國建設者們一舉攻克了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剛性鉸新型裝置、鋼箱梁檢查設備關鍵技術難題,項目成果獲得了2016年國際橋梁大會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2016年國際道路聯合會全球道路設計成就獎,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認可。

  “中國橋梁建設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並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發展不斷前行,在改革開放後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並在近些年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長大橋建養工程研發中心主任雷俊卿説。

  創新壯大“橋梁家族”

  從斜拉橋到懸索橋,從鐵路大橋到公鐵兩用橋,從跨江大橋到跨海大橋,中國橋梁建設者步步探索,自主創新,中國“橋梁家族”不斷壯大,以令世人驚嘆的規模和速度邁向世界前列。

  1991年,中國自行設計、自主建造的上海南浦大橋建成通車,中國橋梁成功實現了從建造200多米跨度的斜拉橋向建造主跨423米的組合梁斜拉橋的突破。1993年,上海自行設計、施工建成了當時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橋——楊浦大橋,主跨達到602米,建成時居世界斜拉橋跨度之首,它是中國大跨度橋梁的又一里程碑。兩座斜拉橋的成功建造增強了中國橋梁人自主建設大跨度橋梁的信心。

  此後,中國開始醞釀建造現代懸索橋。1994年建成的主跨452米的汕頭海灣大橋是中國第一座現代意義上的懸索橋。接著,廣東虎門大橋于1997年建成。該橋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其主航道跨徑888米,被譽為中國的“第一跨”,橋的主纜長16.4公里,如果將兩根主纜的鋼絲拉成一條鋼繩,足可繞地球一圈。1999年,中國第一座超千米的懸索橋——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進入21世紀後,中國橋梁建設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多座世界級大橋陸續建成。跨江、跨河等大跨度橋梁建設成為橋梁工程的發展主流。

  2008年6月建成通車的蘇通長江大橋,全長32.4公里,跨徑1088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橋,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

  2011年1月建成通車的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六線鐵路大橋,設計時速300公里,代表了中國當時橋梁建造的最高水準,被譽為“世界鐵路橋之最”,是目前世界上設計荷載最大的高速鐵路大橋。

  2011年6月建成通車的丹昆特大橋位於京滬高鐵江蘇段,起自丹陽,途經常州、無錫、蘇州,終到昆山,全長164.851公里,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紀錄所記載的世界第一長橋——是美國龐恰特雷恩湖橋的4倍多,是世界最長的高鐵橋。

  2016年12月建成通車的北盤江大橋,跨越雲貴兩省交界的北盤江大峽谷,與雲南省的杭瑞高速普立至宣威段相接。大橋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大橋。

  此外,在建設五縱七橫主幹公路的同時,中國開始了跨海工程建設。先後建成了東海、杭州灣、膠州灣和舟山連島等10多個跨海大橋工程。2011年6月建成通車的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48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獲得國際橋梁組織頒發的喬治·理查德森獎,為中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獎項。

  不斷創造世界之最

  近年來,中國橋梁建設者與科研人員在工程實踐的基礎上,緊跟國際橋梁建設前沿技術,不斷在橋梁結構體系設計、核心材料研發、關鍵施工工藝、施工裝備創新上刻苦攻關,許多突破世界性技術難題的中國橋梁建成,許多創世界之最的橋梁正在建設之中。

  2014年3月開工建設的滬通長江大橋,是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度1092米的公路鐵路兩用斜拉橋,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的公鐵兩用橋梁。大橋全長11072米,副航道橋主跨336米,合龍精度控制在毫米級。

  正在建設中的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是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由於大橋橋址處風大、浪高、水深、流急、潮汐明顯,自然條件惡劣,地質複雜,也是世界在建難度最大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

  毫不誇張地説,世界上所有有難度、創紀錄的橋梁,大部分由中國建造。目前,在世界前十名最高橋梁中,有8座在中國;而在2020年前將完工的世界鐵路10座最高大橋中,有9座是中國建造的。過去5年,中國在萬里長江上同時建設著11座大橋,其中4座刷新不同橋型橋梁的世界跨度紀錄——武漢,主跨1700米的楊泗港長江大橋一跨過江,將成為世界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重慶,新白沙沱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雙層6線鋼桁梁鐵路斜拉橋;南通,主跨1092米的滬通長江大橋,將再度刷新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跨度紀錄;鎮江,主跨1092米的五峰山長江大橋,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懸索橋。

  雷俊卿表示,國內外長大橋的建設與養護管理技術的需求,使中國正從橋梁建設大國走向橋梁建設強國。可以預見,在未來5到10年,中國橋梁技術創新和橋梁建造水準還將有更新更大的突破。(記者 王萌)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