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推出並試點註冊制的消息,刷爆了創投朋友圈。對以上市為主要退出渠道的本土創投機構而言,新設科技板塊以及註冊制的做法毋庸置疑是巨大利好。本土創投機構是否借此機會迎來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東方富海陳瑋認為,中國創投一共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0年到2004年,以國有企業進入創投業為代表的中國創投的萌芽期。第二個階段從2004年到2009年,是創投的第一個發展期,中小板和股市全流通的推出,給民營企業上市、創投退出帶來了機會。第三個階段以2009年創業板推出為代表,標誌著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新技術、新模式的投資浪潮來臨,大量的民營企業開始成為中國創投行業的主流。儘管中間經歷了2012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一度有所調整,但之後受到強經濟刺激,整個行業仍然處於發展的階段。第四個階段就是現在。
與陳瑋按照時間軸來對本土創投行業劃分階段的認識略有不同,筆者更傾向於結合不同市場環境下創投機構主流發展模式來進行版本劃分。
1.0版本對應的也就是本土創投的萌芽期,時間軸拉得更長一些,始於1999年之前,零星的國有企業開始進入創投行業,一些地區採取的還是與外資合作的方式,創投行業在市場上屬於舶來品的定位。回顧當時,創投可投的項目不多,也沒有好的退出機制,社會對創投的認知度不高,因此參與者很少。
2.0版本階段,彼時的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資本市場股改推出,股市全流通帶來巨大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創業板暫時難産,替代方案中小板橫空出世,本土創投特別是民營機構迎來第一個快速發展期。一批在1.0版本階段奠定了較好的資金、人才的本土機構得以在資本市場閃亮登場,深圳佔據主場優勢,涌現了一大批明星機構。
2009年創業板推出後,在筆者定義的創投行業發展階段為2.1版本時期,屬於2.0版本基礎上的一個迭代版本,但明顯是一個更為高速的發展階段。一大批本土機構收穫盆滿缽滿,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為例,有23家VC或PE投資的企業,此時已經名聲在外的本土機構代表達晨佔了3家——億偉鋰能、愛爾眼科和網宿科技,成為首批創業板獲批上市企業最多的創投公司,創業板造富效應一時無兩。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創投行業也再次出現過熱,部分機構過於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PE工廠模式出現。典型代表就是九鼎投資,九鼎在投前、投中、投後的每個環節都分工明確,就像在一條流水線上操作一樣,因此又被業內稱為“PE工廠”。“PE工廠”有四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找項目;第二道工序是盡職調查;第三道工序就是與企業進行談判;第四道工序則是投後服務及儘快推動項目上市。九鼎將以上每個環節進行分解,然後進行標準化複製。
投資機構過於快速的擴張、只投P-IPO的政策紅利收割模式和工廠流水線的操作模式,在IPO火爆的大市場環境下有其優勢,但一旦市場遇冷或政策調整,其脆弱的一面便會立馬顯現。
這之後,本土創投行業進入了一個相對平淡期,市場環境起起伏伏,且在政策上沒有出現大的機遇,創投行業模式上關於PE平臺模式、PE生態系統的口號喊得不少,但真正落到實處,並切實提高了創投投融資服務效率更是少之又少。
3.0版本階段,筆者以為就是現在開始,市場大環境在經歷較長的平淡期後,推出了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重磅政策,對整個資本市場以及創投行業影響巨大,預期後續創投機構模式上將呈現更加專注科技創新專業基金,加大力度投資佈局更具市場活力的中小科技創新企業項目,也更加考驗創投機構對科技創新項目中、早期的發掘能力和增值服務水準。本土創投機構或將加速向外資機構風格靠攏,發展模式對政策紅利的依賴會減少,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會加大。
新政策對於創投行業的利好已經在二級市場上充分展示,創投概念股連續在市場上掀起漲停潮。由於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具體效果待觀察,但筆者以為科創板註冊制試點的提出,對於投資期限長、市場流動性弱、退出渠道有限的本土創投來説,無疑打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記者 胡學文)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