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我國城市發展也出現了産業同質化等突出問題。在一些區域,城市規模過於均勻,大城不大、小城不小的問題比較明顯。推動我國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應深入理解和把握城市發展背後的邏輯和地緣經濟關係,促進大城市朝著規模化、小城市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在大中小城市間形成具有合理地緣經濟關係的城市産業分工體系。
一般而言,城市規模是空間、産業、政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我國一些地方城市發展之所以會出現大城不大、小城不小的問題,其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各城市在本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著較強的競爭關係,會為了發展經濟而爭搶資源、政策、項目等;當一個城市發展取得了成功,其他城市就會紛紛效倣,從而造成各城市産業發展同質化。二是受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影響,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農業轉移人口也因此無法真正融入城市,只能在家鄉附近的中小城市生活和就業,從而限制了大城市規模優勢形成和産業發展水準提升,同時導致中小城市規模偏大且難以建立起符合地緣經濟特徵的特色産業。
城市規模結構不合理,大城不大、小城不小會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比較突出的是造成經濟發展效率損失。從理論上分析,與小城市相比,大城市可以給居民提供更高的收入和福利,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因而在産業發展多樣性和技術進步方面擁有比較優勢,合理擴大大城市規模可以充分發揮其規模經濟效應和範圍經濟效應,提高經濟發展效率。中小城市則可以利用在空間、資源、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産業,與大城市形成具有合理地緣經濟關係的産業分工體系,提高産業發展的專業化水準和經濟效率。但現實中,一些地區城市發展存在大城不大、小城不小問題,使大城市無法充分發揮出規模經濟優勢和範圍經濟優勢,中小城市也不能集中有限資源走向專業化,導致大中小城市間無法形成具有合理地緣經濟關係的城市産業分工體系,降低了我國經濟發展效率。
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形成緊密聯繫的城市産業分工體系,就要著力改變大城不大、小城不小的城市發展現狀。應在國家和省域層面完善城市發展整體格局,促進城市分工協作、一體化發展。同時,不斷深化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使大城市在擴大規模中充分發揮自身規模經濟優勢和範圍經濟優勢,中小城市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走向專業化。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政府要認清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地緣經濟關係,努力為中小城市專業化發展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在尊重市場主體選擇基礎上,鼓勵和引導中小城市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與大城市形成具有合理地緣經濟關係的産業分工體系。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