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為何大幅增持中國債券

2019-12-24 08:40:49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王濤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合計凈買入債券9702億元。其中,11月當月凈買入988億元,環比增加485億元。不少機構預計,明年外資將繼續大幅增持中國債券,凈流入將大幅突破萬億元大關。

  境外機構“跑步”入場

  今年以來,外資持續加倉中國債券。今年上半年,外資凈買入5000億元中國債券。今年7月和9月,單月凈買入均超過千億元,其中7月1404億元,9月1108億元。

  持倉數據也顯示,境外投資者青睞中國債券。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清所的託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境外機構的債券託管量已增至21276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了3977億元。

  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數據還顯示,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進入了我國債券市場。截至今年11月末,共有251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市。今年前11月,新進入我國銀行間債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達到1331家。

  近年來,境外機構不斷增持我國債券和上市股票、基金。外匯局統計顯示,境外機構持有的合計規模從2014年末的2192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末的4448億美元,增長103%。其中,持有的債券規模從1085億美元上升到2638億美元,增長143%。

  開放措施便利外資增持

  我國金融市場近年來一系列開放舉措讓外資進入我國債市更加便利。今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佈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中,就有3條與債市直接相關: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

  “在此背景下,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入市機構數量和成交量不斷刷新紀錄。”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叢曉莉認為,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措施,以及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等改革,不僅是我國債券市場面向境外投資者全面開放的表現,也推動了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健康發展。

  此外,利差也是吸引外資流入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因素。隨著近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降息,中國債券對於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幅提升。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認為,人民幣債券相對於美元債來説,仍然是相對高收益的債券。就拿中國的主權債與歐洲的主權債來比較,目前德國的10年期、30年期的主權債發行利率已經為負,相比之下,人民幣債券10年期的利率水準在3.2%左右,而美元債券低於2%。

  此外,人民幣匯率趨穩也是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的重要支撐。在今年人民幣匯率破“7”後,人民幣匯率很快企穩,市場各方的預期也較為平穩,這使得外資對人民幣資産的偏好更強。胡一帆認為,雖然印度的債券收益率可能更高,但其幣值相對來説沒有那麼穩定,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幣值較為穩定的人民幣債券吸引力相當大。

  增持趨勢或將持續

  明年,在市場普遍預期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將繼續降息的背景下,對中國債券的增持趨勢或將繼續。

  嘉盛集團首席中文分析師黃俊表示,從經濟增長來説,中國的經濟增速高於美國、日本、歐洲的增速。另外,從資金收益的角度來説,在其他國家降息的背景下,中國的無風險收益較高。現在全球風險偏好均下降,像中國債券這種收益率較高、風險低的投資産品正是市場所需要的。

  不少分析認為,境外機構在今年11月增加購買人民幣債券的力度,可能是基於對明年上半年美聯儲繼續降息的預期。法國興業銀行的報告指出,2020年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會降至歷史低點1.2%,預計美聯儲在明年上半年將降息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今年的降準已經很大程度表明瞭央行逆週期調節對於“度”的把握。若央行在2020年保持當前調控風格,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水準可能依舊相對平穩。

  叢曉莉預計,明年在各渠道將有更加多元化的外資進入銀行間債市,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將保持凈增持態勢,凈流入規模有望較大幅度地突破1萬億元。(記者 陳果靜)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