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但與其密切相關的就業,在2019年仍交出一份不錯答卷。“從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指標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説。
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為何在就業數據中沒有明顯體現?連續7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動力何在?
就業穩定,離不開就業優先政策的全面發力。2019年,黨中央堅持把穩就業擺在“六穩”首位,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導向。一項項就業優先政策出臺落地,轉換為一個個就業發展機會。
43歲的胡金梅,就是長沙開展“穩就業惠民生”職業技能提升系列活動的數萬名受惠者之一。2019年12月1日,在湖南省長沙縣一家育兒中心裏,胡金梅以3500元的月薪,簽下了從事月嫂工作後的首單。
一年前,胡金梅還是一個待業人員。2019年9月份,長沙縣政府組織200余名外來務工人員開展短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這次職業技能培訓,讓她與月嫂工作結緣。
就業穩定,體現在勞動力市場供需的細微變化。從就業區域看,“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特點愈加明顯,這有利於促進産業結構優化,拓展就業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2019年,中西部地區招聘需求增長持續發力,一季度至四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數同比增幅均大於東部地區,在此背景下,東、中、西部地區間吸納就業能力的差距在縮小。
“從市場表現看,2019年全年就業形勢整體平穩。各季度CIER指數(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均高於1,代表招聘需求人數大於求職申請人數,就業環境相對寬鬆。尤其是2019年第四季度,企業用工需求明顯增加。”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説。
就業穩定,來自於不斷涌現的新就業形態。超過100萬名數字化管理師,越來越多的物聯網安裝調試員……新職業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已不可忽視。
經專家評估論證等程式,人社部近日遴選確定了16個新職業,並向社會公示徵求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示擬發佈的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近年來,各類電商迅猛發展,專職外賣、生鮮、藥品、代購等網約配送員大量涌現。伴隨著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訓練師和全媒體運營師等各種新業態孕育而生。隨著高鐵技術和無人機技術快速發展,出現了鐵路綜合維修工和無人機裝調工等新職業。”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表示,這些新職業的出現,是對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作出的積極回應,也將對合理配置行業人員、優化從業人員結構産生積極作用。
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平穩,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業壓力就此減輕。從總量看,近幾年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有1500多萬人,加上近千萬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在城鎮就業的勞動力年均約2500萬人,就業總量壓力長期存在;從結構看,在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結構性就業矛盾進一步凸顯,突出表現為“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從外部環境看,當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將不可避免對企業用工和勞動力市場帶來影響。
“未來,仍要不斷做實就業優先政策,繼續挖掘擴大就業潛力,並同步提高勞動者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在高品質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增加就業機會。”李長安説。(記者 韓秉志)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