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戰“疫”力度可更強

2020-02-17 09:26:53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王濤

  金融業一系列舉措為疫情中受困的中小企業提供了重要幫助。金融機構應更好利用金融科技,更加精準定位,給受疫情影響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多更精準的支持,保障信貸優惠政策更好落實。

  在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疫”提供的信貸支持資金已超5370億元,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恢復生産積極助力。

  疫情發生以來,金融行業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恢復生産,主要包括承諾不抽貸、不斷貸;安排延期還款,免除滯納金、罰息等;減免相關服務費用;下調小微企業利率;設立專項基金,匹配定向貸款;發揮集團優勢,附贈保險等金融産品;提供線上業務;在自有平臺載入疫情動態、尋醫問診等。應該説,這些舉措很有針對性,為疫情中受困的中小企業提供了重要幫助。

  不過,上述舉措大多數依然屬於傳統金融服務範疇,基於數據、網絡、演算法方面的金融科技優勢還沒有真正顯現出來。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餐飲企業歇業閉店,身陷經營困境。那麼,金融機構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為餐飲企業提供服務?

  據了解,目前部分金融機構尤其是一些互聯網銀行由於資本規模較小、短期違約率攀升,難以為陷入困境的小微企業客戶提供有效金融支持。而且,從大部分金融機構審批流程看,不同於線上化、數字化、標準化的消費信貸,小微企業貸款整體上仍無法完全擺脫線下環節,而且疫情也使得相關業務拓展、貸前調查等受到阻礙。不少金融機構出現了“不敢貸”的情況,相關信貸的審批效率也大大降低。

  2月初,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確提出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五大方面共計30項具體措施。這些舉措的落地實施,都離不開金融科技能力的支撐和應用。

  金融科技需要更精準定位,保障信貸優惠政策更好落實。在落實過程中,對需要延緩貸款客戶的精準識別將是一大難點,既要將信貸政策落實到需要的困難群體,又要防止大規模投機套利,進而給金融機構帶來連鎖性風險。這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對受疫情影響群體的資産和信貸需求,應通過多維度數據驗證和綜合分析,智慧建模和精準分析,核算延緩不同的期限與成本,確定延緩1個月,3個月,還是6個月還款期。

  期待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發揮更大作用,給予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多更精準的支持,助其渡過難關。(陸 敏)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