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經濟引領高品質發展

2020-04-27 08:54:42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王濤

  以高效、便捷、共享為特點的新經濟,彰顯了中國産業體系的完備度、適應性與創造力,使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新技術、新業態的意義不僅在於自身從無到有的創新,更能夠對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發揮牽引作用,促進更多從有到優的升級

 

  “雲端”會議,遠程辦公,智慧施工,直播賣貨,機器人配送……這不是科幻電影裏的片段,而是當下中國經濟的剪影,是網友口中“辛勤耕‘雲’”“努力種‘數’”的智慧春天。

  這個春天不一般。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打亂了正常的生産生活節奏,人員聚集和流動減少。然而,疫情既帶來了嚴峻挑戰,也為新經濟的成長提供了機遇。化危為機,迎難而上,中國企業就能闖出一片新經濟的藍海,讓新經濟成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將疫情防控作為“試金石”,新經濟讓科技抗疫如虎添翼。有的人工智能診斷技術在20秒內對疑似病例的CT影像進行判讀,準確率高達96%;有的演算法將新冠病毒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時間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提速120倍;醫療服務機器人、無人防疫車等5G智慧設備,服務全國數千家醫療機構;健康碼集納各類數據,直觀顯示億萬人的旅行軌跡和人員接觸情況……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疫情防控“耳聰目明”,而疫情防控客觀上創造了新技術更多元、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將復工復産作為“大舞臺”,新經濟讓堵點難點迎刃而解。居家辦公、“雲端”會議,移動産品助力“停班不停工”;智慧工廠、雲監工,智慧製造支撐“人休機不休”;無人配送、非接觸採購,互聯網平臺滿足“宅生活”;訂單共享、非接觸定制,工業互聯網平臺承接企業需求,賦能全國多地企業復産復工……以高效、便捷、共享為特點的新經濟,不僅“四兩撥千斤”助力復工復産,更為柔性轉産和産能共享“添薪加柴”,彰顯了中國産業體系的完備度、適應性與創造力,使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這些在疫情防控中涌現的新業態、新模式,看似“應急之舉”,實則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3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新經濟為製造業恢複元氣送上滿滿能量。一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金融業增加值,合計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個百分點;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4.9個百分點,線上消費服務迅速補位,對疫情造成的經濟活動收縮形成了對衝作用。表現活躍的新經濟,既形成高品質産業供給,又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激蕩出高品質發展的汩汩動能。

  事實上,新經濟不僅為應對疫情衝擊提供支撐,更能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引領作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其意義不僅在於自身從無到有的創新,更在於它們對其他領域的滲透性和溢出效應,能夠對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發揮牽引作用,促進更多從有到優的升級。政府部門要通過深化改革措施,進一步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加速新經濟與傳統産業“大融合”,構建産業鏈協同復工的“高速路”,為新技術、新業態的勃興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企業要主動克服“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的問題,積極擁抱變化、主動推動創新。唯有咬定“創新”不放鬆,堅持“升級”不泄勁,中國經濟才能真正實現高品質發展,在狂風驟雨中站穩腳跟、向上生長。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經受住疫情考驗的我們,更應學會危中求機、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努力讓新經濟壯大為高品質發展的新支撐、動力源。(陸婭楠)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