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2020騰訊醫學ME大會將於11月8日亮相,今年大會主題是“痛點”。大會將邀請鐘南山、Eric Rubin、葛均波、黃荷鳳、陸林、蔡三軍、彭寶淦、張文宏8位不同領域的全球醫學學者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傳染病、癌症、抑鬱症、生殖醫學等醫學領域,從身體的痛點出發,為大眾解碼生命的前沿思考。
鐘南山在寄語2020騰訊醫學ME大會時提到:“馬化騰曾説過,互聯網的任務是解決用戶的痛點,這跟醫學的使命很像,我們是解決人類最根本的痛點,生命之痛。正如我們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所感受到的,在生命之痛面前,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2020騰訊醫學ME大會嘉賓陣容
11月8日14:00,2020騰訊醫學ME大會將於線上全程直播,以專業醫學科普搭建前沿醫學與大眾的橋梁,將生命智慧與每個人的健康相連;搭建醫學與互聯網的橋梁,將互聯網常説的“痛點”做出生命的演繹。作為騰訊科學周系列重磅活動之一,騰訊醫學ME大會始於2019年,由騰訊集團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全球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其獨家授權的中文數字媒體《NEJM醫學前沿》共同舉辦。騰訊科學周還包括騰訊科學W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禮和X Talk等科學活動。
2020騰訊醫學ME大會嘉賓陣容
鐘南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
鐘南山是我國呼吸病學專家,是將中國呼吸病學發展推向國際前沿的學科帶頭人之一。他首次證實了隱匿型哮喘的存在,他的研究被WHO及NIH聯合撰寫的《哮喘全球防治戰略》引用。鐘南山團隊提出對慢阻肺進行早期干預,相關成果被寫進世衛組織編撰的新版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2003年,他提出冠狀病毒變種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2020年,已經83歲的他再次奔赴疫情第一線,一錘定音,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肯定有人傳人現象。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人們徬徨無措的時候,他説:“武漢一定能過關”。鐘南山讓人們記住的不僅有他的醫術,還有他毅然奔赴疫情一線的身影,以及更加尊重科研事實的求真精神。
Eric Rubin:全球頂級醫學期刊的掌門人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主編Eric Rubin
有著208年曆史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全球權威醫學期刊之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主編Eric Rubin是結核病研究人員之一,他發表過一百餘篇科學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發了數十篇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論文,內容涉及預測疫情走向的流行病學、分離病毒結構的病毒學以及研究症狀、診斷和治療的醫學等,向全世界的醫學工作者提供疾病信息及防疫支持。此外,他的團隊努力將新冠肺炎相關的內容翻譯成中文,讓中國醫務人員和公眾了解最新醫學進展。
人類已與傳染病鬥爭了數千年,唯一不變的是人類超越自我、不斷進化的勇氣和決心。本次大會上,面對世界範圍內形勢仍不容樂觀的新冠肺炎疫情,Eric Rubin將就傳染病話題分享知識。
葛均波:生命通道的救心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
心血管疾病是中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葛均波是國際醫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心臟病研究專家之一,他創造了冠心病治療多項“業界首次”。
他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心肌橋特異性影像學診斷指標——“半月現象”和“指尖現象”,將疾病檢出率由不足5%提高到95%以上,這一成果編入國際權威心血管病教科書並被命名為“葛氏現象”。他首創“逆嚮導絲技術”,使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病變介入治療的成功率從不足65%上升到90%以上。“中國心”始終是葛均波院士的堅持和追求,他主持研發的我國首個可降解涂層冠脈藥物支架,每年幫助超過10萬例冠心病患者,為國家每年節約約15億元的醫療支出。
2019年,葛均波院士獲得“最美醫生”稱號,他常告訴同事:“當醫生就意味著責任和奉獻,目標只有努力解決患者病痛。我始終相信,世上沒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我告訴自己,作為一位醫生必須不斷堅持,不斷探索,絕不停下前進的腳步,才能讓病人更好地回歸生活”。
黃荷鳳:讓健康從胚胎開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黃荷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黃荷鳳從事婦産科、生殖醫學臨床和基礎研究30餘年。黃荷鳳及團隊研究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可以通過胚胎植入前的篩查,檢測出含致病基因的胚胎,從而篩選出健康胚胎進行移植,實現從源頭阻斷致病基因的遺傳,為有遺傳性疾病的家庭和不幸身患遺傳性罕見病的父母帶去希望。
近年,黃荷鳳院士團隊將5G、AI等技術與婦産科學融合,在婚孕前、産前及新生兒三個階段控制住遺傳性出生缺陷和罕見病,為新生命的基因健康保駕護航。“人類的生殖是一門醫學藝術,每一個新生命的健康都值得守護”她説。
陸林:為抑鬱症患者“正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林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高達3.5億以上,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抑鬱症是一種高復發、高致殘性的精神疾病,是導致人們喪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的第一疾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是首位中國精神衛生領域的中科院院士。面對抑鬱症治療領域的痛點,陸林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谷氨酸受體的快速抗抑鬱作用新理論,為研發新一代無毒副作用的快速抗抑鬱藥物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候選靶標。
相比抑鬱症的治療,如何提升抑鬱症患者的診斷率顯得更為重要。“大家一説到精神疾病就害怕、緊張、不好意思甚至不願意説。因為精神疾病而不願意去找醫生只會讓疾病變得越來越嚴重”陸林表示,在中國,大約有70%的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抑鬱症是可治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藥物,更需要關懷和陪伴,周圍的人對患者正確的理解和對待很重要。”陸林積極倡導和推動全社會修正對抑鬱症的認知。
蔡三軍:腸癌早篩的堅定推動者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大腸多學科首席專家蔡三軍
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爬升至惡性腫瘤發病譜的第三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蔡三軍從事大腸癌相關臨床治療研究已長達34年,以精湛的技術為腸癌患者開展手術治療。他參與的臨床研究項目證實了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可以更早、更準確地實現腸癌篩查,為提高腸癌治愈率和生存率帶來了希望。2019年,蔡三軍所在的復旦腫瘤醫院將大腸癌(Ⅰ-Ⅳ期)5年生存率提高至了71.26%,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蔡三軍反復強調,只要做好公眾的大腸癌科普教育,把一級、二級和三級預防都落實到位,大腸癌就是可防可治的。
彭寶淦:讓患者挺起“生命的脊梁”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武警總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彭寶淦
腰痛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感冒發生率的常見病症,在任何時候都有約18%的人群正在經歷它的折磨。“病人腰痛,醫生頭疼”, 腰椎間盤源性疼痛的原因一直困擾著臨床醫生。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脊柱外科主任彭寶淦針對椎間盤退變引起腰痛的各個環節逐一深入研究,提出了椎間盤源性腰痛發病的新理論——炎症機制。在此基礎上,他及團隊又提出一種微創治療方法——椎間盤內亞甲藍注射治療,該成果被發表在世界著名醫學雜誌《疼痛》(Pain)上。
張文宏:感染科的“病毒獵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張文宏
“這個策略叫‘悶’,在家‘悶’兩個星期,需要你們每個人都做貢獻。”“這場戰役是必勝的!”憑藉多次“硬核”發言,張文宏成為“新冠抗疫”先鋒裏的“明星專家”。風趣幽默的形象背後是他在專業領域數十年如一日的深厚積累和奉獻。他曾經帶領團隊在72小時內為感染了“非洲昏睡病”久治不愈的患者鎖定了病原體岡比亞錐形蟲並從WHO申請到對症藥品,把患者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他曾面對發病前一天曾被豬圈中的污水濺入雙眼的病人,憑藉敏銳的警覺性讓團隊在豬圈進行病毒取樣,在全球病毒史上首次確認了豬皰疹病毒的跨種傳播…。
張文宏曾表示,感染科的醫生就像“病毒獵手”,不僅要臨危不亂阻止疾病肆虐,而且要粉碎醫療的謠言,“我們跑贏過病毒性肝炎,相信這次能跑贏新冠”。
據介紹,騰訊科學周是自2019年起,騰訊及騰訊基金會響應“科技創新”的號召,踐行科技企業社會責任與“科技向善”的使命願景,在每年11月舉辦的系列科學活動。2020年騰訊科學周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曾表示:“騰訊科學周是希望讓科學家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讓科學探索成為公眾尤其年輕人的追逐點;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希望引導更多人關注生命、認識自我,通過權威醫學科普提升大眾健康,減少病痛之苦“。(圖/文 陳東)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