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兩灣”天地寬

2020-11-06 09:24:34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站在廣西玉林市博白縣的龍潭産業園內,記者似乎能聞到大海的氣息。這裡到北海市鐵山港東岸最近處的直線距離只有13公里。然而,正是這13公里,一度讓玉林只能望海興嘆。

  玉林要有碼頭,這個大膽的想法被提了出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支持下,玉林市決定與北部灣港務集團和北海市合作共建鐵山港東岸碼頭。同時,廣西還批准劃出一片區域由玉林主導開發建設,形成飛地經濟。如今,一條新的公路正在加緊建設,從龍潭産業園呼嘯奔向鐵山港東岸。

  造碼頭,是內陸城市向沿海城市轉型的創新之舉。玉林市處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兩灣”連接點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廣西提出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並把“東融”作為開放發展的重點方向。

  “融入‘兩灣’,是玉林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瓶頸,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玉林要堅定不移推進‘東融’開放發展,打造‘兩灣’産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努力在‘東融’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玉林市委書記黃海昆説。

  “兩灣”融合,交通先行。“為了打破交通瓶頸、完善區域生産佈局,我們持續推進以‘建高鐵、修機場、造碼頭’3件大事為重點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黃海昆説。

  目前,時速350公里的南深高鐵南寧至玉林段項目加快建設,預計2023年通車。隨著8月28日一架飛機在玉林福綿機場騰空而起,玉林結束了沒有民用航空的歷史。加上在建的碼頭和通往“兩灣”的高速公路網,玉林正加快構建航空、高鐵、港口、公路互聯互通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交通的改善使玉林成為廣西“東融”的重要通道和區域樞紐,參與區域開放合作的深度廣度都得到了拓展,産業融合乘風而起。

  在龍潭産業園,成千上萬項目建設管理人員的涌入,使這塊曾經的不毛之地出現了多家賓館、酒店、超市、醫院。這個位於玉林市與北海市之間的園區,過去“兩頭不靠”。玉林建造碼頭讓這裡成了“香餑餑”,廣西柳鋼、深圳正威等企業先後在此投資。“未來,這裡將會形成銅基新材料、不銹鋼、新能源材料3個千億元級的産業鏈。”龍潭産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祥海説。

  為推進産業“東融”,玉林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銀行指標體系,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持續強化精準招商、産業鏈招商,借大灣區“騰籠換鳥”招企業、與大灣區合作“拓籠聚鳥”聚産業,整建制承接全産業鏈升級式轉移。大力推進“大灣區總部+玉林製造基地”“大灣區研發+玉林生産基地”合作方式,規劃建設了廣西先進裝備製造城(玉林)、玉林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産業融合平臺,與大灣區産業進行錯位發展、協同發展。

  同時,玉林還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及沿海城市合作,積極謀劃共建粵桂産業合作區、玉茂旅遊健康産業合作示範區,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全産業鏈思維,全面對接東部發達地區先進生産力。

  今年前9個月,玉林市簽約“灣企入桂”項目共69個,計劃總投資達286.63億元。隨著項目紛紛落戶,機械製造、新材料、大健康、服裝皮革等四大千億元産業加速集聚,為玉林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童政 周驍駿)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