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農心中的科技貼心人

2020-11-27 09:54:55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1985年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後,35年來,關慧明每年都有300多天在田間地頭為菜農服務。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新技術開發服務中心科技特派員,他先後培訓菜農10余萬人次,針對生産難題研究出十幾項科研成果,每年幫助菜農增收4000多萬元。

  關慧明清晰地記得,羅家村是自己工作後去的第一個地方,這個當時只有57戶人家的村子,戶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頭一年,他組織農民在爛河灘上建了4棟溫室,第二年就發展到43棟。緊接著,關慧明跑遍了楊貴村、霸王河村等烏蘭察布大大小小的村子。隨著幫扶範圍越來越廣,他遇到了書本上沒有提供解決方法的技術難題,怎麼辦?關慧明開始自費研究這些難題,用自己的工資到北京購買實驗器材和書籍,白天在地裏調查病蟲害發生情況,夜裏在實驗室尋找解決辦法。

  他的堅持換來了農民的豐收。1997年斑潛蠅大暴發,霸王河村一千多畝黃瓜眼看就要毀於一旦。關慧明將自己研發的製劑送到村裏,斑潛蠅難題迎刃而解。2013年,商都縣洋蔥發生病毒病,他無償向農民發放了2萬元的自製製劑,幫助農民挽回巨大經濟損失。

  “科研人員的初心是用科技富民強國,要讓國家和農民享受我們科研人員帶來的成果。”關慧明帶領項目團隊研發出GC16系列生態製劑,實現了有機、高效、綠色、安全的病蟲害防治,為全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GC16-1(粉螨平1號)、GC16-5(灰霉平5號)被認定為國家級科研成果,在北京、黑龍江、海南、雲南、內蒙古等15個省份試驗成功。

  2012年,關慧明帶頭成立了全國首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引進人才,服務産業,先後引進篩選新品種848個,選育新品種8個,在全國推廣新品種100萬畝,帶動烏蘭察布市冷涼蔬菜種植面積從2萬畝發展到50萬畝,純增經濟效益20多億元,形成了烏蘭察布鄉村振興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此外,關慧明帶領全市50余名科技特派員成立了科技特派員創業聯合會,每年自有知識産權新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5萬畝,覆蓋農民5萬戶、6.5萬人,在全國13個省份均有推廣,每年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超過4000萬元。

  關慧明表示,不讓老百姓吃虧,心裏裝著老百姓,這就是對農業科研最好的詮釋,也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動力。(記者 曾詩陽 常 理)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