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力應對少子老齡化

2021-01-11 09:51:23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日本全力應對少子老齡化_fororder_res01_attpic_brief (2)

  1月8日,在日本東京都品川區,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街心公園玩耍。經濟日報記者 蘇海河攝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日本經濟社會生活,一些人推遲了婚姻,還有一些年輕夫妻因擔心院內感染或醫療能力不足而避免懷孕,造成新生兒減少,導致人口進一步下降。

  有測算顯示,2020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低於85萬人;《日本經濟新聞》推測,2021年新出生人口可能跌至70萬人,如果這一推測兌現,日本的少子化進程將比官方預測提前10年。

  人口減少長期困擾日本

  疫情發生之前,日本已面臨嚴重的少子老齡化問題。

  統計顯示,2019年,日本新出生人口首次跌破90萬,僅為86.4萬人;綜合出生率為1.36,創2007年以來最低水準;新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減少5.4萬人。日本多個村鎮甚至全年沒有一名新生兒。同時,2019年日本死亡人數達137.6萬人,這意味著當年全國人口減少51.2萬人,首次減員超50萬人,連續11年人口下降。

  人口減少不僅使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也對其醫療養老等社保制度帶來嚴重影響。日本津田塾大學教授森天朗指出,由於人口減少速度大大超過生産力增速,日本經濟規模難以維持,因此提高生育率、增加人口已經成為日本全社會的重要課題。

  日本在上世紀40年代後期和70年代中期出現過兩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分別達到260萬人和200萬人左右。但之後,新出生人口逐年下降。預計到本世紀末,日本人口將不足6000萬。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結婚率低、晚婚晚育是主要原因。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19年,日本婚姻登記數為58.3萬組,創歷史新低;近年來晚婚趨勢明顯,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1歲,女性為29.4歲;晚婚導致生育年齡增高,增加了不孕症風險。

  同時,日本社會中婦女因生育而辭去工作的現象較多。一些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因經濟條件限制放棄了生育第2胎、第3胎的計劃。雖然一些婦女在孩子入托後重新工作,但多為臨時工、派遣工等非正式崗位,如何為育兒婦女保留正式工作崗位,仍是日本社會的重要課題。

  竭盡所能提升生育率

  解決少子老齡化問題,提升人口生育率是唯一方法。去年12月14日,日本內閣通過《全家庭型社會保障報告》,提出“新育兒放心計劃”,推動社保重點從老年人醫療、養老向減輕年輕人負擔、促進生育方向轉變。

  為提供更高水準的生育醫療服務,日本政府推出多種舉措。一是從2022年4月開始將不孕症治療納入醫保範圍;二是積極解決嬰幼兒入托難問題;三是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兒童補貼;四是促進男性職員利用育兒假照顧家庭;五是擴大上述政策措施覆蓋範圍,使正式結婚登記的夫婦和事實婚姻的伴侶均能享受到此政策的實惠。為此,日本政府將在今年1月中旬開幕的國會上提交相關法律修正案,以法律形式督促上述措施落實。

  著名經濟學家、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翁百合説,解決少子化問題沒有“萬能藥”,任何措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實施更加靈活有效的落實措施,並動員全社會力量綜合施策,方可見效。(經濟日報駐東京記者 蘇海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