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5月20日,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在重慶開幕,圍繞“公益數字化”等一系列話題進行分享、對話,探討行業共建之路。在民政部、重慶市人民政府指導下,有包括聯合國代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駐華負責人、國內知名高校學者、知名公益企業家、公益名人、基金會負責人、公益及科技行業媒體記者在內的近2000位代表齊聚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共同參與這一行業年度大會。
近2000名代表齊聚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愛文在線上為峰會致辭,重慶市人民政府政府副市長、西部(重慶)科學城黨工委書記、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熊雪參加峰會並現場致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視頻形式為峰會送來祝賀。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組委會主席、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發表題為“數字共建,公益流深”的主旨演講,與行業共同暢想發展之路。
“近年來,通過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慈善組織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額更是達到82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52%。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有超過10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了互聯網慈善。”在峰會現場,王愛文首次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林鄭月娥表示,內地互聯網公益發展之快以及形式之廣,值得香港學習和借鑒。“‘99公益日’在香港取得靚麗的成績,香港的兩個慈善團體在‘99公益日’發起的指定慈善捐款項目,加上騰訊基金會的1:1配捐,總捐款額較平常的捐款增長了接近100倍。”
互聯網公益不斷迭代,在社會治理和民生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助力作用。十餘年來,互聯網公益以指尖公益消除數字鴻溝、以透明公益建立信任紐帶、以理性公益推進慈善文明。而今邁向“公益數字化”的新征程,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創新公益項目並提升運營效率、重塑公益事業數字化價值鏈和生態格局,更好地創造社會價值,是整個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組委會主席、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
“當大眾對互聯網公益産品日趨熟悉,更大的命題也隨之而來,整個公益行業該如何進一步加速數字化?”陳一丹表示,在社會需要、民眾期待之間,“公益數字化”成為了尤為明確的目標和使命。
在現場,騰訊基金會聯合騰訊研究院發佈了《2021公益數字化研究報告》,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表示:公益的本質是向善,數字化就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科技應用方向,公益數字化就是科技向善最典型的應用場景。
助力“十四五”宏偉藍圖,“數字化”成公益發展新引擎
“當今社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應用,對人們生活方式與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産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慈善觀念、慈善行為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王愛文在峰會上表示,探討數字化時代的公益事業如何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意義非常重大。
在行業看來,促進慈善捐贈和救助數據共享,助力和推動全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已成為行業共識。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敏捷、高效、線上化的數字化能力,基於數字化思維和能力原生的公益項目,正在不斷涌現。
比如在鄉村振興和教育助學領域,《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發展報告》指出,許多農村寄宿學生因為無法得到有效的陪伴而面臨心理健康問題,但傳統公益服務模式在專業人才及地域分佈上較為受限。騰訊公益平臺上的“新一千零一夜”公益項目,則通過線上播放經典繪本故事的形式,低成本、高品質地為農村寄宿生提供情感陪伴。項目實施後,寄宿留守兒童的抑鬱增長速度減緩了 63.6%,學生被霸淩的情況減少了 11.8%。
陳一丹在峰會主題演講中指出,共建公益生態,要始終相信技術的力量、機制的力量、人的力量。“過往的嘗試令我們思考,數字化應為公益行業構建起融合共生的嶄新生態。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持續開放,促成更多連接。數據在未來不再僅由互聯網平臺存儲,公益組織也將具備自己的數據能力”陳一丹表示,騰訊近年相繼推出科技公益計劃,開放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及直播、視頻號、雲服務等産品能力,幫助更多專業志願者、志願機構和公益組織。
機遇與挑戰並存。“公益數字化”是一個趨勢,公益行業需要走出信息孤島,打造面向數字化的組織體系。“公益數字化”是一個使命,來自國家對公益行業的重視、捐助人的基本需求,都對公益行業提出了新的期許;更代表著一種生態,用公益理念構建數字的生態叢林,能夠為公益行業探索邊界、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空間。
郭凱天在解讀《2021公益數字化研究報告》時建議,在公益數字化方面,中國的公益組織已經摸索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嘗試,對數字化有著迫切的需求,但是起點還是很低,需要著重提高投入、能力、工具和技術的供給。同時在實踐方面提高信任感、提升專業度、加快敏捷性。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
鄉村振興、科技公益、可持續發展,公益行業投身三大攻堅領域
在為期兩天的時間裏,鄉村振興、科技公益、可持續發展,被視為“公益數字化”重要發力領域和抓手,圍繞三大話題,峰會參會者展開了諸多討論。在鄉村振興方面,伴隨著國家 “三農”工作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事關百年大計的重要戰略,為公益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真正紮根到農村建設的毛細血管最末端,運用高效、透明、系統的運作方式,盤活鄉村、培養人才。
2020 年,“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公益帶貨直播活動售賣湖北農副産品。直播觀看人數超過千萬人次,2 小時成交額超過四千萬元,成為一個優秀的公益創新樣本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峰會上表示:鄉村振興乃國之大事,在數字化全面、深刻地影響著生産、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必須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提供最具普遍意義的數字化公共品。
在科技公益方面,如何將前沿技術轉化成中性、穩定、市場化的能力,在“科技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下為公益行業提供更實用的數字服務,化“輸血式公益”為“造血式公益”,不少科技企業已經行動起來。
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Alain Bénichou (包卓藍) 在主題演講中表示,AI將改變未來100%的工作,數字化不僅對傳統的職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多元數字知識和職場技能的“新領”人才更將成為未來需求的主體。IBM希望通過“全週期”教育幫助中國學生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縮小數字技能鴻溝,其中P-TECH新領教育模式助力職業人才升級,“AI啟蒙季”為缺乏教育資源地區的孩子啟蒙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
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和世界冠軍、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家庭溝通計劃”發起人鄧亞萍在現場展開了主題為“數字化時代下的人人公益”的對談。王石分享了親身參與鄉村清潔爐灶項目背後的故事,並表示互聯網帶來意義不僅是數字化,而且通過先進工具搭建了平臺,從而帶來效率的提升。鄧亞萍則看好數字化的公益平臺能夠通過行為公益等玩法賦予體育運動更多意義,助力2035建設體育強國的大目標。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從過去的個體性、區域性的公益幫扶,上升到氣候變化、碳中和等全球性、人類共同的命運關懷,可持續發展也對公益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峰會召開前夕,騰訊宣佈戰略升級,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並宣佈將為此首期投入500億元,用於包括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和平臺優勢,將傳統公益方式升級為公益捐贈與可持續創造並重。
在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呼籲為今後15年實現消除貧困、消除饑餓、健康福祉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距離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有不到10年的時間,我們需要用深圳般的速度和重慶般的熱情來達成這一目標。”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駐華協調員Siddharth Chatterjee(常啟德)在峰會上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
互聯網公益全民參與度逐年提升,線上線下共同致敬“你的名字”
在全民一心的戰“疫”行動和復工復産的數字大潮中,移動支付的普及、數字新基建的完善速度不斷加快,互聯網公益的透明體系持續優化,讓更多人有意識地通過互聯網參與到公益行動中來。在 “騰訊公益”平臺上,2020年用戶捐贈38.49億,比2019年增長了37%,參與人次也突破了1.18億人次。截至2021年4月,騰訊公益平臺上共累計籌得愛心網友的善款總額超過117億元,共計為9萬多個公益項目提供了助力,再次創造新紀錄。
通過互聯網公益平臺,捐助人可以直接找到關心的項目並獲取項目反饋,甚至與受助者在線上、線下進行互動,這種體驗、流程上的變化正在深刻改變著大眾參與公益的習慣,幫助善意得到最大效率的收集和運用。
互聯網助推全民善意參與度的增長,直接反饋在互聯網信息籌款平臺數據上。根據騰訊公益平臺2020年全年數據顯示,用戶長期捐助習慣在不斷養成,月捐用戶年平均捐贈額為平臺普通用戶的4倍。全民參與度的提升,帶動不同省份、城市之間百花齊放:在月捐人省份“排行榜”上,來自廣東省的月捐籌款額最高,為613219.09元;在月捐人城市金額“Top10”上,北京市最高,為384787.21元。
在本次峰會的主辦地重慶,2020年99公益日期間共有1186萬人次參與捐贈,共募得3.28億元善款,募捐總額和捐贈人次均居全國第一位。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熱心的捐助者,更離不開每一位致力於擁抱數字化的公益從業者。為此,本次峰會再次延續了“你的名字”致敬環節,在重慶標誌性的江北嘴9棟大樓外屏等地致謝善款背後的每一個名字。讓人們意識到,互聯網公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點點。
“你的名字”致敬公益人環節在峰會期間點亮江北嘴
“99公益日”將推兩大産品升級 “小紅花”520開啟預熱
峰會上,2000多家公益慈善組織共議“數字化攻堅”目標。騰訊公益平臺面向公益夥伴舉行了2021年99公益日首場發佈會,騰訊公益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半年來團隊密集開展一系列專題調研、項目評估和用戶訪談,收集到大量來自夥伴、用戶和專家關於平臺共建的意見和建議,並據此在産品運營、激勵機制、生態建設等方面探索升級。
據介紹,2021年“99公益日”將以“推動公益行業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為首要目標,繼續支持公益夥伴做好募捐動員、品牌出圈和企業合作,並推出兩大産品升級。在騰訊基金會繼續提供總額4億元配捐的基礎上,騰訊公益將以平臺數據為基礎,綜合用戶投訴、行業輿情和專家評議等信息,探索優化項目配捐的模型。據介紹,配捐模型調整將是一件複雜和長期的工作,配捐優化是最終目標,即鼓勵公益機構提升透明度、可信度和自驅力。另一産品升級是,“99公益日”標誌“小紅花”將升級為超級符號,可以記錄用戶日常每天的捐贈、捐步等各類公益行為,並且可在“99公益日”為捐贈加倍。升級後的小紅花産品將更加簡單友好,與用戶公益行為的關聯將更加緊密。
在峰會現場外場,巨型的“小紅花”頗受市民的歡迎
新冠肺炎疫情帶給公益行業的衝擊仍在持續。去年“99公益日”前夕,騰訊基金會宣佈將在騰訊戰疫基金中專設2億元專項基金,支持公益組織度過疫情難關、獲得長足發展。經過數月的走訪調研,騰訊基金會發現,收入銳減、項目停滯和人才瓶頸是疫情之下公益組織面臨的三大困境,公益數字化有望提供破解之道。峰會當天,騰訊基金會宣佈2億專項基金將用於發起“千百計劃”:在未來兩年裏,通過補貼1000名公益數字化專職人員、資助100個公益數字化行業支持計劃、共建1所公益數字化虛擬學院,為公益組織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助力。
數字技術的升級同樣在傳播方面得到運用。騰訊公益平臺推出了《做好事得小紅花》趣味短片,活動還在北京、深圳、西安、重慶四地設置互動裝置,用戶和點擊螢幕互動領取小紅花,支持漸凍症群體、山區兒童、流浪貓狗等項目,將公益熱度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大大降低傳播成本,讓人人成為公益的發起者、支持者及傳播者。
繼往開來,薪火傳遞,峰會完成新一屆組委會選舉
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2016年由騰訊基金會、南都基金會、陳一丹基金會發起,每年舉辦一次。從2018年第三屆峰會起增設組委會輪值機構,邀請國內有廣泛代表性、公信力的公益機構加入組委會對峰會事宜進行決策。同時設立聯席機構,邀請國內有影響力的公益機構,參與峰會的重要工作。
發展至今,峰會已經聯合了近3000家委員單位,近百家聯席機構及15家輪值機構,不斷匯聚公益行業廣泛參與互聯網公益的討論,為中國互聯網公益行業的透明、理性和生態效率發展提供思路。
組委會交棒新一屆輪值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峰會期間,組委會舉行了新一屆輪值機構換屆選舉。峰會現場,在2000名與會代表的注目下,陳一丹率首屆組委會正式交棒新一屆組委會。峰會完成了象徵薪火傳遞的授旗儀式,在互聯網公益精神的指引下,繼續闊步前進,共促行業發展。(圖文/陳東)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