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網絡 守護未來” 未成年人網絡生態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辦

2021-06-01 21:27:52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消息:未成年人觸網低齡趨勢顯著,全民上網成為當代未成年人的顯著標簽。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合法權益,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免受侵害,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護進入新的階段。騰訊公司積極參與“互聯護苗2021”活動,圍繞如何切實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生態環境,近日在京舉辦“清朗網絡 守護未來”未成年人網絡生態建設研討會,與多位業界專家共同研討未成年人保護舉措。

“清朗網絡 守護未來” 未成年人網絡生態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辦_fororder_1

  《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帶來深遠影響

  此次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了“網絡保護”專章,為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明確了構建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體系過程中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及服務提供商等各方責任。

  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教授表示,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構建更加完備的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體系,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獲得更加健康、更加良性的成長環境和成長條件,設計了總方案,提出了總體性的要求。其中,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是對社會各界,尤其是對服務提供商強調最多的義務,也是最核心的義務。

  據騰訊公司文化與內容事務部專家趙偉濱介紹,騰訊此前針對網絡防沉迷上線了成長守護平臺,到現在已經運營超過四個年頭,已經從最初的家長管理孩子遊戲時長、時段、消費的單一工具,轉變成含家庭守護、師生互動、自我管理于一身的産品矩陣,除了遊戲外,微信小程式、QQ空間、騰訊視頻等泛娛樂産品都在陸續接入,構建起一套覆蓋事前設置、事中管理、事後服務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已經有超過3000萬家庭接入。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法律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彭宏潔提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既規定了不同主體的責任,打造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同心圓,特別是明確了監護人的網絡保護義務,包括監護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的網絡行為,以及提高自身網絡素養,以身作則引導、監督未成年人等。他認為,《未成年人保護法》非常有前瞻性地規定了網絡素養制度,不僅能夠幫助完善家庭內部的良性互動,引導解決未成年人上網時長、消費等問題,還能幫助解決更深層次的“數字化成長”和“數字代溝”等更複雜的問題。

  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相關同志也表示,家庭在未成年人保護中起到重要的基礎作用,未成年人保護首要的是提高家長的數字撫育能力和網絡素養。

  2018年,騰訊聯合多方機構發起DN.A(數字原住民)計劃,以專業網絡素養課程、夏令營、公開課和親子讀本等,填補了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的空白。近期,騰訊還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了首部青少年網絡安全讀本《沖浪與安全》。

  青少年模式如何發揮實效

  防止網絡沉迷,青少年模式也是最重要的技術管控手段之一。王四新建議,國家民族利益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利益,應當大於平臺追求的商業利益,青少年模式及其理念應當成為平臺內容和服務建設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方向。

  據介紹,微信、QQ、騰訊視頻、NOW直播、微視等産品都已經上線青少年模式並在不斷完善。青少年模式除了基本的限玩、限充、宵禁等功能,還屏蔽了不適合青少年的娛樂和廣告類內容,並重點推薦學習、知識類內容;通過對搜索和添加好友和群的限制,來降低未成年人遭遇網絡欺詐等風險的可能。對直播類産品,比如NOW直播,還根據最新的法律法規要求針對未成年人在註冊主播賬號時設立了相應的限制。

  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繞開監管”的問題,騰訊還擴大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範圍,並利用AI技術對用戶的消費和遊戲內行為特徵進行判定,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主動進行甄別。

  騰訊視頻兒童版小企鵝樂園産品總監祁文靜介紹了小企鵝樂園的産品模式和理念,她認為,家長實現兒童內容的監管非常重要。家長可以通過【家長守護】功能,在家長微信端上管理小企鵝樂園APP,可控制觀看時長、瀏覽歷史內容、選擇動畫進行內容屏蔽等。以智慧技術保護兒童安全與健康,祁文靜表示,小企鵝樂園APP可以利用設備重力感應系統、蘋果FaceID識別技術和螢幕光線亮度識別技術來為兒童提供坐姿提醒、距離提醒和藍光過濾等功能。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期刊中心副總監李曉平表示,未成年人保護和青少年模式更重要的是為青少年提供優質的文化內容,而這更依賴於專業性的內容生産。對此,她建議,以數字出版為基礎,開放數字內容平臺,打破出版邊界,加強數字內容的創意、設計、生産和傳播,發掘傳統內容優勢,打造少兒精品內容IP,對精品內容多次開發,精加工、細加工。另外,提高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少兒出版的應用水準,依託互聯網平臺,為用戶精準畫像,加強個性出版,提高出版機構的知識傳播與服務能力。

  應對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

  近來,公眾對於網絡亞文化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應對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也引起專家們熱烈的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研究員表示,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亞文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群眾文化現象之一。網絡亞文化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對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社交和各種價值觀及思想行為方式産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網絡亞文化的積極影響,並對網絡亞文化産生的消極影響採取相應的對策,以減少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就不良亞文化現象的治理而言,季為民建議,國家、社會、企業、家校要共同參與,發揮作用。首先,教育監護主體(尤其是家長)應在數字撫育中疏堵結合,提升未成年人道德修養和網絡素養;同時,主管部門需強化聯動、嚴格執法,建立健全網絡監管機制體系;網絡企業也要承擔內容把關責任,提升行業規範和自律水準。

  在亞文化正面引導方面,季為民建議,應該探索如何擴大網絡亞文化知識分享等正面功能,以此改進創新亞文化以往的收編模式,主動參與利用青少年亞文化的樣式傳播正能量價值觀。“比如現在很火的劇本殺,也出現了紅色劇本殺創作,以亞文化形式實現了對主流文化的有效傳播和渠道補充。”

  騰訊公司數字輿情部高級研究員曹燕妮表示,在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文化和思想,因此也具有多元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尤其是能夠將主流文化、傳統文化和亞文化實現互通融合,“比如在青少年中比較流行的國風文化,有時指向中國古代的器物、服飾、詩詞文賦,有時指向民族樂禮和樂器,有時則指向武俠作品中構建的江湖想像,同時吸收了網絡流行文化等元素,這也是一種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創新性的弘揚和繼承。”

“清朗網絡 守護未來” 未成年人網絡生態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辦_fororder_2

  此外,公開場景信息的情感分析結果顯示,當前青少年群體對於國家、民族和主流價值的認同度,近年來也在逐步上升。例如,關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相關話題的網民中,青少年成為絕對主力。

  趙偉濱表示,做好青少年保護,幫助青少年發展,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需要多方施策、持續發力。騰訊將加強與專家和社會各界溝通研討,以“引導”為核心,協同各方資源,共同把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系統化,從中得到更多的指導方針和行動方案,讓未成年人擁有清朗、潔凈的網絡環境,讓他們在數字時代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長。(圖文/陳東)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