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貸款不可“無證駕駛”

2021-09-24 09:37:37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接入徵信系統後,“花唄”的用戶將更加嚴格規範自己的借貸行為,降低對多頭借貸、過度借貸、借貸逾期等不良行為的僥倖心理,逐漸養成科學、理性的金融消費習慣,量入為出,合理使用借貸工具。

  9月22日,在線個人信用貸款産品“花唄”發佈公告稱,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部門的指導下,“花唄”正在有序推進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下簡稱“徵信系統”)。目前,已有部分用戶可以在自己的信用報告中查詢到“花唄”的相關記錄。

  公告發佈後不久,該消息便憑藉廣泛的關注度迅速衝上了熱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反映出公眾對於網絡貸款規範有序發展的期待。

  先了解一下“花唄”此前為何沒有接入徵信系統,以及會産生哪些後果。“花唄”的本質是一款借助互聯網平臺獲客、引流的網絡個人消費貸款産品。與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類似,借款人無需提供抵押、質押擔保,僅憑藉信用便可在“花唄”上獲得一定的貸款額度,借款人可在該額度內透支消費,到還款日按時還款即可,也可以隨借隨還。

  誠然,近年來借助科技優勢、平臺優勢,網絡平臺企業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金融體系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的總體態勢是好的,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違規問題,如無牌或超許可範圍從事金融業務等。

  現實中,有一些開通“花唄”的借款人並沒有仔細閱讀過平臺協議,也不知道自己借的錢究竟來自什麼機構。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花唄”此前之所以沒有正式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主要原因是它背後真正的放款機構是互聯網小貸公司,而針對此類機構的監管並不完善。此前,部分網絡小貸公司甚至規避杠桿率監管,以較低的註冊資本金放出上百億元貸款。

  不接入徵信系統帶來的直接後果,往往是部分借款人“有恃無恐”,因為即便違約、不還款,自己的徵信記錄也不會留下污點,自己今後的經濟生活也不會受到負面影響。與此相對應,“暴力催收”問題也就層出不窮,給社會穩定留下隱患。此外,由於借款人的信用風險上升,按照金融學中“收益覆蓋成本加風險”的基本原理,放款機構出於經營角度考量,風險上升的同時必須提高貸款利率(即資金價格)用於覆蓋風險損失,無形中推高了貸款成本,增加了借款人的財務負擔,真可謂“雙輸”。

  由此可見,整治“無證駕駛”勢在必行,金融活動必須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目前,正規持牌機構——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已獲批開業,“花唄”消費信貸業務的放款主體也將逐步變更為該機構,以及平臺合作的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等,此前的網絡小貸公司將有序退出。

  隨著“無證駕駛”得到整治,“正規軍”登上舞臺,正規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與銀行一樣,其服務記錄信息也必須像銀行借貸信息一樣納入央行的徵信系統。這便是此次“花唄”宣佈有序推進接入徵信系統的主要原因。

  不難預判,接入徵信系統後,“花唄”的用戶將更加嚴格規範自己的借貸行為,降低對多頭借貸、過度借貸、借貸逾期等不良行為的僥倖心理,逐漸養成科學、理性的金融習慣,量入為出,合理使用借貸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融科技與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跨界、混業、跨區域經營等特徵日益突出,風險傳染速度更快、波及面更廣、負面溢出效應更強,這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新挑戰。接下來,金融監管部門應遵循“同質業務、同質監管”的原則,致力於在促進金融科技發展和防範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郭子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