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帶來新體驗

2021-10-11 09:31:40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共享電單車帶來新體驗_fororder_res04_attpic_brief

  管理員在福建福州市臺江區長汀街一處共享單車驛站擺放車輛。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對於很多上班族而言,“地鐵+共享騎行”的出行方式已是日常標配,共享單車和電單車作為接駁地鐵的交通工具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方便。《2021年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顯示,共享騎行作為軌道接駁作用明顯,軌道里程越高的城市,周邊共享單車騎行總量佔比越高。在納入統計的24個城市中,軌道里程300公里以上城市中除杭州外,共享單車在軌道周邊100米範圍內騎行比例均超過35%,北京市軌道周邊騎行比例最高,達到41%,其次為上海、武漢,分別為39%、38%。

  共享騎行大大拓展了軌道交通服務區域的覆蓋範圍。《騎行報告》認為,以石家莊為例,“軌道+共享單車“出行方式,相比傳統軌道周邊800米服務圈層,石家莊共享單車平均拓展至1200米,軌道服務覆蓋人口增加約25%。根據石家莊單公里軌道人口覆蓋與投資測算,相當於額外增加約15公里軌道,或者節省建設投資約110億元。

  大力發展慢行交通是城鎮建設工作的重要方面。共享騎行作為現階段城市慢行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同與接受。如何讓共享騎行在方便人們出行方面更好發揮作用?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長趙一新看來,持續完善提升城市慢行交通基礎設施水準與環境品質,對促進綠色出行、發展共享騎行具有根本作用。周邊的騎行環境越舒適,人們選擇共享騎行的積極性越高。

  做好軌道周邊騎行設施與環境的精細化設計,是完善大城市共享單車治理、提升軌道服務覆蓋、促進城市綠色出行的重要抓手。趙一新介紹,有城市對地鐵站周圍的騎行環境加以改善,比如加寬騎行道路,形成林蔭道以避免夏日暴曬,減少路邊機動車停放對騎行的干擾等。

  《騎行報告》顯示,共享騎行能夠有效填補用戶夜間出行需求,促進夜間經濟發展。夜宵消費活躍度高的城市,如深圳、海口、福州、西安、成都等,其夜間共享騎行佔比也較高。南方城市的夜宵消費活躍度高於北方城市,對應南方城市的夜間共享騎行佔比也高於北方城市。

  作為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共享騎行對於節能降耗和城市實現“雙碳”目標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騎行報告》認為,共享電單車用戶的人均年碳減排48.9千克,約是共享單車35.6千克的1.4倍。每多增加1位共享騎行用戶,人均年減碳量約等於多種2棵樹。

  一段時間以來,發展共享電單車在社會上存有爭議。共享電單車相比共享單車在速度上更具優勢,對於一部分人群而言共享電單車是更受歡迎的。然而一些城市對於發展共享電單車一直持謹慎態度,有的城市曾明確表態不鼓勵共享電單車發展。這主要是出於對電池安全的考量。當前,行業對電單車的電池容量有明確要求,不得超越一定限度。加之實施規範的充電操作,共享電單車的安全性在逐步提升。趙一新認為,安全性是發展共享電單車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礎上,應該合理有序引導共享電單車健康發展,政府和企業積極配合,在安全和方便之間力爭平衡。應貫徹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發展思路,避免“一刀切”。(記者 亢舒 實習生 馬雨筱旭)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