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貿易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受熱議

2021-11-14 13:55:31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韓東林

  國際在線消息:疫情與國際裂變,使全球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科技能否破解問題,帶來機遇,科技從業者做了哪些儲備,應有怎樣的前瞻與擔當?這是11月13日,2021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國際數字科技峰會數字貿易分論壇的討論焦點。

  貿易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需數字技術加持

  關於如何判斷一項創新技術對於全球貿易的價值,與會的青年科學家們均認為,關鍵看其是否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範風險。

  論壇上,最受關注和熱議的創新技術是區塊鏈。之江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浩認為,全球貿易的數字化是必然的,在數字化的過程中迎來新挑戰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貿易主體間互信成本高、跨境數據流動治理難、貿易流程複雜且週期長的,區塊鏈技術能同時解決效率、成本、風險防範等問題。

  螞蟻鏈跨境貿易業務部總經理馬啟勝介紹了區塊鏈在其中的具體價值:其多方共識機制能夠確保交易數據的可信和不可篡改,同時能連結買賣雙方、銀行、海關等多個參與方,構建多方協作的信任體系並提高協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創新技術目前已在現實場景中規模化應用。比如螞蟻鏈自研的一站式跨境貿易平臺Trusple,就已和全球40多個合作夥伴搭建起數字貿易新生態,為買賣雙方提供安全、便捷、低成本的跨境貿易服務。

  “在足不出戶做生意成為常態的當下,數字貿易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馬啟勝説。

  全新的貿易方式和數字化趨勢,讓商業世界的基礎前提和保障——信用和隱私保護也迎來新的挑戰。

  螞蟻集團企業信用技術總監鄧翔指出,中小企業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力軍,但他們普遍缺少準確全面的信用刻畫、動態實時的信用風險服務以及公正客觀的信用積累,在産業數字化以及數字化貿易時代,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去推動解決企業立信和用信的問題,讓每個中小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專屬“立信身份”和好用的信用服務,同時通過開放合作,讓企業信用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貿易中“可信有用”。

  螞蟻集團共享智慧資深總監王磊介紹了數據開放與隱私保護的現狀:數據開放是大勢所趨,但在這個過程中,各方訴求又是不同的,比如企業看重自己的信息安全有沒有被保護好,平臺看重自己的數據價值有沒有被保護好,政府則看重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讓多方達成最大公約數,正是隱私計算技術的價值。

  王磊指出,通過隱私計算技術既可以實現用戶隱私的保護,也可以保護數據的價值,加強了原始數據及數據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安全性,比如通過將隱私計算應用於企業信用服務平臺,可以保護企業在數字化貿易中,更安全合規的使用與傳遞企業信用信息,更大化的發揮數據資源價值。

  全球貿易數字化 需要踩“油門” 也需踩“剎車”

  全球貿易在全面數字化的進程中,不僅需要創新技術助踩“油門”,同時還需要技術人踩好“剎車”。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祥波指出,貿易數字化需要標準化,主要包括傳統貿易的數字化改造,以及傳統商業和其他産業的融合。李祥波特別指出,貿易數字化的標準化挑戰非常大,技術更新太快、發展不平衡、新技術和經驗推廣遇阻等,都是難點。

  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專家劉蓮則介紹説,貿易數字化進程中出現了法人身份識別困難這一新問題,增加了金融和交易的風險,中國企業有必要申請全球法人識別編碼這一齣海“護照”,以提高其出海的安全性,更好融入數字經濟。

  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副行長、首席信息官王科在分享中提到了數字化創新的戰略定力和科學決策。創新技術是為銀行戰略、業務和客戶服務的,要保持清晰的思考和理性決策,以免陷入“技術軍備競賽”,把時間和資源消耗在沒有戰略協同的技術投入上,違背了商業創新的初衷。比如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於解決互信問題,但如果被用在沒有互信問題的場景,技術的經濟意義就比較有限。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浙江省政府于2019年共同發起,並永久落地溫州。峰會致力於通過開放交流、創新合作,共同推動各國青年科學家、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合作,互利共贏。

  據了解,國際數字科技峰會數字貿易分論壇由螞蟻集團承辦,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鄭宇化在致辭環節重申了峰會的初衷,“經濟全球化,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經濟增長需要創新,創新需要合作。”(圖/文 南南)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