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2021網信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論壇“‘網絡強國 扶智築夢’互聯網公益慈善與回報社會分論壇”在京舉行。論壇邀請來自公益慈善領域的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互聯網公益慈善的發展方向和公益文化品牌塑造,為中國公益慈善發展凝聚集體智慧。本次分論壇由《網絡傳播》雜誌、完美世界控股集團承辦,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支持。
政策擘畫公益慈善新藍圖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新在致辭中表示,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互聯網公益慈善提升了公益參與的透明度、便捷性和可及性,成為現代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形式和最鮮明的特徵,為公益慈善增添了互聯網溫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網信力量。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履行社會責任,網信企業大有可為:一是堅守價值導向,讓公益慈善成為網信企業的內在基因;二是關愛重點人群,用公益慈善營造美好家園;三是建設數字鄉村,把公益慈善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四是堅持創新引領,讓信息技術為公益慈善創造更多可能;五是共建公益生態,讓公益慈善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事業。面向互聯網公益的星辰大海,需要社會各界關心公益慈善事業、加入公益慈善隊伍、匯入公益慈善大潮,讓公益成為一種內在的價值追求、一種行為習慣、一種社會風尚,匯聚形成建設網絡強國的磅薄力量。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學民在致辭中表示,網絡公益捐助及時有效緩解困難群眾燃眉之急,網絡直播帶貨拓寬農村産品銷路和群眾收入渠道,遠程教育扶志扶智,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於互聯網公益慈善的未來發展,王學民提出:“互聯網公益慈善要以‘網絡扶智’賦能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網絡強國貢獻力量。”
大咖縱論公益慈善新模式
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文旅董事長趙亞輝發表了題為《探索新時代文旅和科技公益新模式》的主題演講。趙亞輝表示:“在互聯互通、生態協同的時代,文旅和科技公益事業被賦予‘興業’‘扶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新命題。在‘十四五’規劃高位統籌美麗中國、鄉村振興、數字經濟、智慧社會等戰略部署的時代背景下,有必要探討如何以公益為發力點推動城市和鄉村同享偉大時代,平等參與智慧社會‘新生態文明’構建。以興業為核心,跑通經濟循環;以場景為突破,提升科技賦能;切記以人為本,實現以智扶志是發展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責任雲研究院院長張蒽發表了題為《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構框架與現狀》的主題演講。張蒽梳理了國內外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理論研究現狀,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團隊在此方面的創新研究成果——“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三步十法”。張蒽認為:“互聯網企業的本質責任是通過産品、服務、商業模式的創新,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發揮積極作用。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對客戶、員工、社區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責任,其中涵蓋了公益慈善、鄉村振興等。”
陶行知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李思瑩發表了題為《新時代公益機構的發展與機遇》的主題演講。李思瑩表示,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彎道超車,網民以輕量、便捷的方式參與慈善公益,為實現慈善普及與全民公益提供了機遇。李思瑩認為,“互聯網+慈善”的新型模式是未來慈善發展的方向,網絡募捐更有序、有效,既有利於保護民間愛心“不受傷”,也是順應現代慈善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踐展現公益慈善新成就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傅劍峰以《共同富裕大目標下騰訊的探索之路》為主題分享了騰訊的公益慈善實踐,並從鄉村振興、抗疫救災等層面闡述了騰訊為實現互聯網公益慈善可持續社會價值探索提出的解決方案。傅劍鋒表示,社會價值是整個企業發展的根基,根扎得越深,長在上面的用戶價值和産業價值才能更加枝繁葉茂。騰訊正在探索用技術連接包括碳中和、生態保護、數字文化等與慈善相關的方方面面,通過與社會共創、共建、共享的方式,實現與社會共生,最終助力共同富裕。
完美世界控股集團副總裁、工會主席王清平以《互聯網公益慈善——為網絡強國鞏固溫暖底色》為主題分享了完美世界的公益慈善實踐。王清平表示,網絡強國建設理應有一份溫暖的底色,互聯網公益慈善是互聯網企業回報社會的正道。作為一家數字內容型企業,完美世界不僅以“公益+文創”的方式,凝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力量,而且以企業為原點,連結內部的員工、外界的合作夥伴、志願者等更多利益相關方,促進公益影響力的最大化。互聯網公益慈善需要充分發揮數字科技的力量,在環保公益、鄉村振興、文旅復蘇等方面為推進國家大政方針探索出互聯網特色的解決之道。
菁英共話公益慈善新未來
在論壇的最後環節,主辦方邀請了人民文旅CEO雷萍為圓桌對話主持人,北京百仁慈愛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朱登凱,車車集團CEO張磊,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周衛中,愛奇藝黨委副書記、社會責任總監張月寧,趣丸集團副總裁、總編輯任少峰為對話嘉賓,舉行了以“扶智築夢助推公益新模式”為主題的圓桌對話。
北京百仁慈愛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朱登凱認為,隨著社會專業化分工的不斷發展,公益愈加專業化,這對公益組織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不良事件導致社會公益機構的公信力受到影響,公益組織有必要重塑公信力,實現專業化、規範化發展。”朱登凱表示,這需要堅持初心、打造專業團隊與做好技術保障,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互補和整合。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周衛中認為:“互聯網理應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一方面,企業本身是技術進步的受益者,需要努力回饋社會;另一方面,一旦出現違背企業倫理的負面事件,對企業乃至行業會産生難以挽回的影響。”周衛中表示,未來需要增加透明度,傳遞正能量,儘量不讓大眾失去對公益慈善的信任度。
車車集團CEO張磊表示:“企業自建完整的公益組織非常困難,進行‘産學研’結合能幫助慈善做得更紮實。我們去年和百仁慈愛公益基金會合作參與了偏遠鄉村支教項目,因為有了專業的運作和相應的人文關懷,很多大學生回來後選擇第二次返回鄉村執教,這充分體現共創、共建、共愛、共享的公益力量。”
愛奇藝黨委副書記、社會責任總監張月寧認為:“隨著互聯網企業關注和加入公益慈善領域,大眾募捐的積極性被更好地調動起來。”張月寧表示,希望互聯網企業開創的公益模式被更多人認可,並且推廣開來。同時,吸引更多領域的人和組織加入進來,共同合作、推動公益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
趣丸集團副總裁、總編輯任少峰認為,互聯網賦予了公益慈善的低門檻、便捷性。對於公益慈善的持久發展,任少峰表示:“社會公益項目的設計、執行需全面、系統地考慮利益相關方訴求,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同時思考國家整體的戰略如何在公益慈善領域得到落實,以及企業如何實踐公益慈善才符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該論壇是“2021網信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論壇”分論壇之一。“2021網信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論壇”以“強化使命擔當,踐行社會責任,推動網信企業規範健康發展”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凝聚價值共識、強化行動自覺,為網信企業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找到更精準的“切入口”。
2021網信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論壇由中央網信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天津市委網信辦、中共天津市濱海新區委員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網絡傳播》雜誌、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承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支持。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